1. 简单百科
  2. 田园之秋

田园之秋

《田园之秋》是一部三册的散文集套书,以日记方式写成,分为《初秋》、《仲秋》、《晚秋》三篇。描述著作者归隐田园之後的生活实录,透过农村四周景物的描写,充分反映台湾省本土所縕藏丰富的美,是作者对朴实生活的缅怀,和对昔日农村自然之美的讴歌。同时也是一本台湾少见的博物志,因为作者是一位「每事问」的农夫,他将所见所闻的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气象景观、农村的生活习性等面貌呈现出来。

内容简介

全书充满了他对单纯田园生活的热爱,以细腻的观察、凝的文字,写下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作者对台湾田园生活的缅怀和赞歌,蕴含了许多人文的思考和观照。初秋篇的九月七日,描述一场西北雨的开始到结束,从起云、打雷、闪电、降雨到放晴的经过,正如一场大自然的戏剧宴──高潮起伏、结局圆满。文中又以人的渺小,来托大自然力量的伟大,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大自然的杰作。最後以路德维希·贝多芬田园交响曲末乐章的牧羊人之歌来呈现雨过天晴的安详、平和。这是知识份子重返自然、融於自然的真情结晶,它以朴拙凝练的田园日记式,描写农家四周景物,充分反映台湾省这块美丽大地所孕育的内藏之美。

作品评价

与同时期众多描绘山林田园生活的作家相比,陈冠学显然走得更远,他1934年出生于台湾屏东县,在辗转做过编辑、教师多年后,他于上世纪80年代辞去教职,重归田园,过起晴耕雨读的书生农夫生活。散文集《田园之秋》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一年中从初秋到晚秋的田园生活,有农时农事的记载,有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晨昏读书的心得。陈冠学曾师从牟宗三,专研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所以《田园之秋》不只是田园生活的记录,其中作者也常常用老庄思想来批判现代政治文明,反思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

实际上从工业社会发展之初,便不断有反思都市文明,希望回归田园的文字出现,到现在更为蔚为大观,但真正能有农人心境的作者又有几人?只怕世事变化,连农人的心境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了。但在《田园之秋》中你可以读到最传统的农人生活的模式:“两甲旱田,一楹瓦屋,一头牛,一条狗,一只猫,一对鸡”;最传统的农人生活的过程:“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最传统的农人心境:“农人的特征在于有个纯朴的心……不奢求,不贪欲,过着无所不足,劳力而不劳心的安详生活。”

而由传统农人心境催生出的文字也古朴、沉静,让人在阅读的时候自会营造出一个空间来远离繁杂,沉入一片世外桃源之中。

作品影响

2014年,该书入选新浪2014年度中国生活好书榜。

作者简介

一九三四年生,屏东县人,台湾师大国文系毕业,曾任教师和编辑。

他具有传统文人气质,又有现代智识分子参与的入世之情。七○年代初,毅然辞掉教职,重归故乡田园,晴耕雨读,过著清贫乐道的书生农夫生活。

退隐田园後,耕读之馀,俯仰宇宙人间,写下不朽散文名作《田园之秋》,成为台湾文学史上最光彩灿烂的散文经典。陈冠学笔锋常带挚爱这块土地的一股热情,获奖无数,为当代散文大家。作者之笔如行云流水,见解深刻独到,教人心情激动掩卷叹息。

因为本身研究庄子思想的关系,自然而然受其影响,并努力落实将这样的思考融入在生活之中,成为陈冠学的一生志业。所以说归隐山林的抉择,陈冠学走的不是逃逸的路线,更非一般的农夫,而是位实践陶渊明生活形式的哲学农夫。在躬耕生活,自给自足,安贫又乐道的田园之中,抛去现代文明的枷锁,陈冠学方能体会庄子所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并恣意地享受纯净的生命。

陈冠学是今日台湾最有资格被尊称为「现代陶渊明」的人。因为他是一位道道地地的隐士,而且成了彻底彻尾的农夫,所以一般人很难得能够认识他。知名作家亮轩说:「陈冠学,一如『五柳先生』,不知道他是谁,也搞不清楚他现在何处。」作家何欣写《评析田园之秋》一文开头即说:「作者陈冠学的名字,也是初见。是位年轻的後起之秀吗?不像,除老练的文字之外,文章表现的思想与生活态度,似乎不是初出茅庐者所能望其项背的:是位老作家吗?怎麼没有人提起过他呢? 」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