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Santa Claus)是西方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圣诞节前夜通过烟囱送礼物给孩子们。一般认为,圣诞老人是一个留着银白胡须、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头戴红色尖帽,身穿白皮领子的大红袍,腰间扎着一条宽布带。

圣诞老人的传说起源说法不一,包括主教圣尼古拉斯、奥丁神的后裔及希腊老者尼古拉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东正教教主原型圣尼古拉斯。主教圣尼古拉斯约出生于公元280年,因为他的虔诚和仁慈而倍受尊敬,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前身。11世纪末,意大利宗教士兵将圣人尼古拉斯的遗物带回意大利,并在港口城市巴里建造了一座教堂来纪念他。不久,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纷至沓来朝圣这位圣人,并且将圣人尼古拉斯的故事带回他们的本土,在其国家传播过程中杂了本国的特色,故圣诞老人的形象千姿百态。1624年,荷兰移民在美洲大陆时,将他们的Sintirklass主教也带了去。1664年,英国占领该地后,定居在此地的荷兰和英国移民带来了各自的圣诞节传统,并将之融合。圣诞老人的名称,正是由荷兰“圣诞老人(Sintirklass)”的发音演变而来的。

1809年,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出版的讽刺小说《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中描述的圣尼古拉不再是圣洁的主教,而是一个叼着泥管烟斗、矮小症的荷兰人形象,并且有情节描述,圣尼古拉斯带着礼物从烟囱进来,这也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圣诞老人形象有影响,多被描述为体型圆胖矮小、叼着烟斗、老顽童式的样子。1823年,美国诗人克莱门特·摩尔(Clement Moore)撰写诗歌《圣尼古拉来访》(A Visit of St. Nicholas),圣诞老人形象进一步戏剧化,使之演变成一个快乐精灵。后来,德国移民把这个圣诞老人的形象在美国普及,称为“Saint Nicholas”,被误传为“圣克劳斯”(Santa Claus),中文译作 “圣诞老人”。在圣诞节前夜等待圣诞老人到来的传统,也由此流传。1863—1886年,美国的德裔插画家托马斯·纳斯特绘制的圣诞老人身形滚圆,头戴花环,留着白胡子,身着带白毛边的红色外套,从烟囱进入屋里,把礼物放在孩子们挂着的袜子里。1931年,瑞典商业设计师赫顿·新百美(Haddon Sundblom)以一位满脸皱纹、和蔼可亲的名叫鲁·班迪斯的推销员为模特,为可口可乐公司设计出了一个身穿大红袍、蓄着白胡子的肥胖的圣诞老人形象。随着可口可乐公司的商业性成功,赫顿·新百美创造的圣诞老人形象由此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了圣诞节文化的独特象征。

圣诞老人的形象代表了仁爱和慷慨,他给予孩子们礼物和祝福,传达着爱和关怀的信息。他的慷慨和仁爱的形象使人们对于爱和奉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励人们在圣诞节季节和平日里传递爱与善意。

基本概况

外貌

圣诞老人通常被描述为一个快乐、胖乎乎的老人,有着白色的胡子,穿着红色的衣服,戴着红色的帽子。他的衣服上常常装饰有白色的雪花和金色的铃铛。他的腰间系着一个巨大的礼物袋,里面装满了给孩子们的礼物。圣诞老人通常被描绘成一位慈祥、友善的老人,他带给孩子们欢乐和惊喜,是圣诞节期间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

性格

圣诞老人是一个善良、乐观和充满活力的老人。他非常喜欢孩子,总是乐于为他们送去礼物和欢乐。他从不嫌麻烦,总是耐心地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此外,圣诞老人也非常慷慨和无私。他不求回报,只为带给别人快乐。他不仅给孩子们送礼物,也会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和支持。

能力

圣诞老人拥有许多神奇的能力,他能够驾驶驯鹿和雪橇,穿越天空,将礼物送给全世界的孩子们。他的驯鹿和雪橇具有神奇的飞行能力,能够在云层中穿行。此外,圣诞老人还拥有神奇的感知能力,能够知道每个孩子的心愿和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制最合适的礼物。他的手工艺技能也非常出色,能够亲手制作各种精美的礼物,满足孩子们的期望。

名字

圣诞老人在英语中名字一般写为Santa Claus,但不同的国家和文化对圣诞老人有不同的解释,因此各国“圣诞老人”的名字也不相同。如意大利的圣诞老人叫“Babbo Natale”;德国圣诞老人叫“Weihnachtsman”;法国的圣诞老人叫“Père Noël”(Père为神父、老人、父亲的意思,Noël是圣诞的意思);英国的圣诞老人和法国一样也叫“Father Christmas”;斯勘的纳维亚地区的圣诞人叫“julenisse”或“juletomte”。

起源与演变

圣诞老人的故事源于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节日-圣诞节,12月25日是耶稣诞生的日子,基督教将这一天定为耶稣基督的生日。关于圣诞老人起源的说法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主教圣尼古拉、奥丁神的后裔及希腊老者尼古拉。

原始起源

主教圣尼古拉斯

圣诞老人的传说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一位出生于公元280年左右叫圣尼古拉斯的东正教主教。因他的虔诚和仁慈而倍受尊敬,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前身。关于他有许多传说。据说他捐出了他所有的财产,走遍了乡村,帮助穷人和病人。圣尼古拉斯一生都在做慈善活动,善行不胜枚举,被尊为水手、弓箭手、典当商人和儿童的主保圣人。在中世纪的一些西方国家,12月6日是圣尼古拉节。这一天,大人会给孩子准备礼物。

从4世纪开始,为了纪念耶稣诞生,人们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随着时间的流逝,圣诞节的庆祝活动越来越多,庆祝晚宴也越发丰富,演唱圣诞颂歌成了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6世纪早期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希望孩子们在圣诞节而不是在圣尼古拉节收到礼物。在引入了圣公会的英国,人们渐渐不再强调在圣尼古拉节互相赠送礼物的重要性,而把这一节日风俗转移到了圣诞节上。在荷兰,给孩子们分发礼物的人物最初有多个,但在以圣尼古拉斯为原型的基础上逐渐统一为了“圣诞老人”(Sinterklaas)。

奥丁神的后裔

据说,圣诞老人是北欧神话中奥丁神的后裔。在北欧神话中,奥丁神不但英勇好战且长于智慧,兼管艺术、诗词。他的坐骑是一匹神骏的天马,有8只脚,故称“八脚马”。他经常于寒冬的黄昏骑马奔驰于天涯海角,惩恶扬善、分发礼物。

希腊老者尼古拉

四世纪中叶,希腊有位老人名叫尼古拉,平日乐善好施,他的邻居是个穷人,靠借债度日,因为无力还债,想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卖给人家,那穷人家有三个女儿,三姐妹知情后一起乞求于尼古拉老人。当夜,这位老人装了三只袜子的金元,悄悄地挂在三姐妹的床头,次日,她们醒来时发现了袜子内的金元,真是喜出望外,爸爸不用卖女儿了,后来才得知是尼古拉老人送的,这一天正是圣诞节。从此,当地人都在圣诞夜在孩子们的袜子和鞋子内放礼物,让他们以为是尼古拉老人送的,并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而有人说,这位名叫尼古拉的老人就是圣尼古拉斯主教,是他显了一个圣迹。

形象演变

11世纪末,来自意大利的宗教士兵将圣人尼古拉斯的遗物带回意大利,并在港口城市巴里建造了一座教堂来纪念他。不久,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纷至沓来朝圣这位圣人,并且将圣人尼古拉斯的故事带回他们的本土,并在其国家传播过程中糅杂了本国的特色,故圣诞老人的形象千姿百态。

12世纪,欧洲出现了圣人尼古拉斯纪念日,以互赠礼物和慈善活动为主。

1624年,荷兰移民在今美国东北部的一片滨海区域定居,他们把这里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同时将他们的Sintirklass主教也带了去。Sintirklass身着红僧衣,骑着一匹白马。1664年,英国占领该地,将之重新命名为纽约(New York)。定居在此地的荷兰和英国移民带来了各自的圣诞节传统,并将之融合。圣诞老人的名称,正是由荷兰“圣诞老人(Sintirklass)”的发音演变而来的。

1809年,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出版讽刺小说《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书中,圣尼古拉不再是圣洁的主教,而是一个叼着泥管烟斗、矮小症的荷兰人形象,并且有情节描述,圣尼古拉斯带着礼物从烟囱进来,这也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圣诞老人形象有影响,多被描述为体型圆胖矮小、叼着烟斗、老顽童式的样子。1823年,美国诗人克莱门特·摩尔(Clement Moore)撰写诗歌《圣尼古拉来访》(A Visit of St. Nicholas),圣诞老人形象进一步戏剧化,使之演变成一个快乐精灵。后来,德国移民把这个圣诞老人的形象在美国普及,称为“Saint Nicholas”,被误传为“圣克劳斯”(Santa Claus),中文译作 “圣诞老人”。在圣诞节前夜等待圣诞老人到来的传统,也由此流传。184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写了小说《圣诞颂歌》,把圣诞节和圣诞老人推向全世界,书中圣诞幽灵穿着厚厚的外套,头戴冬青编织的花环。

1863—1886年,美国的德裔插画家托马斯·纳斯特(Thomas Nast)为畅销杂志《哈泼斯周刊》绘制了32幅有圣诞老人形象的圣诞节插画。他所绘的圣诞老人身形滚圆,头戴花环,留着白胡子,身着带白毛边的红色外套,从烟囱进入屋里,把礼物放在孩子们挂着的袜子里。

19世纪末,圣诞节和圣诞老人形象正式走上商业化道路。1875年,英国率先生产圣诞卡片,并将之传播至美国。德国移民路易斯·普朗发现了圣诞卡片蕴含的巨大商机,他在马萨诸塞州雇佣了上百名员工,大量生产和出售圣诞卡片。同一时期,百货商店开始利用华丽的灯饰来吸引消费者。在英国,正如查尔斯·狄更斯在《圣诞颂歌》中提到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圣诞文化那样,一家人温馨地聚在一起,欢度圣诞,互赠卡片。而美国有着与英国截然不同的圣诞节文化,圣诞节被追逐利润的公司大肆利用。20世纪早期,随着美国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圣诞老人变得全球闻名。

1931年,瑞典商业设计师赫顿·新百美(Haddon Sundblom)以一位满脸皱纹、和蔼可亲的名叫鲁·班迪斯的推销员为模特,为可口可乐公司设计出了一个身穿大红袍、蓄着白胡子的肥胖的圣诞老人形象。随着可口可乐公司的商业性成功,赫顿·新百美创造的圣诞老人形象由此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了圣诞节文化的独特象征。彼时,“大萧条”的阴霾加重,而山德布伦描绘的圣诞老人表情开朗,不仅大幅提高了可乐在冬日淡季的销量,还暂时抚慰了普通人被经济萧条和失业摧残的心灵。可口可乐公司为圣诞老人的明亮红色申请了专利,长达35年的可口可乐圣诞老人广告使得圣诞老人成为商业文化的一个标志。

罗马帝国时代象征仁慈善良的圣尼古拉斯,受到非基督教地区习俗和新教文化的影响,逐渐演变成圣诞老人的形象。而圣诞老人经过美国的商业化包装,摇身变成全球大众消费的标志。而这一进程也被相关的诗歌、小说和绘画加速和深化。

相关民俗

德国

在德国,传说扮成圣童把坚果苹果放在孩子们鞋里他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坏孩子则得一鞭子。家长们纷纷采用此传说来鼓励孩子们听话,因此圣诞老人也是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

芬兰

芬兰人认为圣诞老人(圣克劳斯)住在芬兰北部一个叫做科瓦山的地方,位于北极圈北部。 全世界的人们都把寄给圣诞老人的信发往芬兰。 在芬兰的北部甚至有一个大型旅游主题公园被称为“圣诞地”,就位于传说中圣诞老人的居住地附近。 每家每户都清扫各自的房屋以迎接圣诞节的三个圣日———圣诞夜、圣诞日和节礼日。 圣诞夜是个重要节日。 人们早上喝米粥李子汁,然后他们在家中装饰云杉树。 很多家庭会前往墓地,在已故亲属的墓上献上一根蜡烛

俄罗斯

苏联时期,人们通常不过圣诞节。 新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时“霜父”为孩子们带来礼物。 现在圣诞节可以被公开庆祝,或者在12月25日, 或者更通常在1月7日。选择后者这个不寻常的日子是因为俄罗斯东正教按照古老的儒略历确定宗教节日。 典型的圣诞宴包括蛋糕馅饼以及“肉饺”。

文化内涵

弘扬善行

圣诞老人最初是源于帮助穷人,乐于行善的圣尼古拉斯,因此,圣诞老人本身就代表着“善”。《太阳报》写道“只要世界上有爱,有宽容,有忠诚,世界上就一定有圣诞老人。虽然没有人看到过他,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不存在的。”肯定了圣诞老人的人文价值,圣诞老人的形象鼓励人们向善行事,善待他人,也通过行善、帮助他人的行动,传达出圣诞节的精神。

传递爱与关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注定有所疑问。圣诞老人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学会相信爱,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圣诞老人”。圣诞老人的形象代表了仁爱和慷慨。圣诞老人常常被描绘为一个慈父般的角色,他给予孩子们礼物和祝福,传达着爱和关怀的信息。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圣诞老人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他的慷慨和仁爱的形象使人们对于爱和奉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励人们在圣诞季节和平日里传递爱与善意。孩子喜欢童话故事,这本身就足以证明它们的价值。

时代新标

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圣诞老人在广告中出现的越来越多,刺绣、纺织品、鞋帽、药品、牙膏牙刷、书籍、文具、酒、香烟等商品也都纷纷借圣诞老人之名促销。随着世事变迁,圣诞老人却额外肩负了不少世俗性的使命为商场做迎宾客、献血来帮助国家补充血液储备、表演杂技等等。在俄罗斯,装扮成圣诞老人给人们送礼物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新职业。还有, “弥撒”在“神圣聚餐”、“节日庆典”等宗教含义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世俗性的“交易会”、“聚餐会”等现代意义。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2024-01-02

Marc Amacher: Mad Bad Santa Tour.瑞士国家旅游局.2024-01-13

圣诞老人“进化”史:他曾经不是一个胖纸!.澎湃新闻.2024-01-04

奥拉夫与圣诞老人.豆瓣读书.2024-01-04

圣诞老人.豆瓣读书.2024-01-04

圣诞老人的王国.豆瓣读书.2024-01-04

圣诞老人.豆瓣读书.2024-01-04

34街奇迹.豆瓣电影.2024-01-02

圣诞传说 Joulutarina (2007).豆瓣电影.2024-01-02

极地特快 The Polar Express (2004).豆瓣电影.2024-01-02

圣诞夜惊魂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豆瓣电影.2024-01-02

疯狂圣诞假期 National Lampoon's Christmas Vacation (1989).豆瓣电影.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