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Heilongjia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始建于1956年8月,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
农科院主要从事种质资源创新、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环境、畜牧养殖、食品加工、农村能源、设施园艺、农业遥感、信息技术、农业机械等农业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是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种质资源创新战略联盟等多个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
截至2018年11月,农科院共有33个直属分院(研究所、中心),在职职工1727人(2016年),共育成推广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新品种1433个,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46项。
历史沿革
1956年3月,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指引下,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筹备处。1956年8月正式成立。
1960年1月,整合了建国前后成立的几个地市农业科研机构,扩建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文化大革命”前期,科研机构瘫痪,大部分干部下放劳动。1968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被改为省农业科学实验所,哈(哈尔滨市)外的研究所下放地方。
1972年11月,恢复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1978年12月,下放地方的各个研究所陆续重归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2014年,经黑龙江省省编制委员会批准,加挂“黑龙江现代农业研究院”牌子。
2021年3月,协同共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
2022年8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黑河市大豆研究中心在黑河揭牌。该研究中心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黑河市政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北农等政产学研用四方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旨在通过科技与资本相结合走出推动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真正解决大豆产业发展“卡脖子”关键核心问题,真正破题大豆振兴,实现大豆科技自立自强,合力推进黑河乃至黑龙江省以及全国大豆产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探讨意义深远。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6年,农科院共有在职职工1727人,高级职称547人,博士254人。
截至2018年11月,农科院共有1个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人才及其创新团队,3个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24个省级领军人才及其梯队,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0人、试验站站长28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194人次,二级研究员44名,在岗31人。
农科院还建立了3个院士工作站,共聘请有8位共享院士。
国家百千万人才优秀中青年专家:魏丹。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刘娣。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黑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创新团队。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1月,农科院设有33个直属分院(研究所、中心),其中22个建在哈尔滨市,10个分布在全省不同生态类型区,1个南繁基地建在海南省三亚市。
农科院还建有58个国家级、省部级中心分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8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9个农业农村部野外观测站,24个原原种基地、示范推广基地及共建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基础研究平台。
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佳木斯市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加工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遥感技术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化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海南繁育基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市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市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市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
国家级中心: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国家小麦种质改良分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种质改良分中心、国家蔬菜种质改良分中心、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哈尔滨市分中心、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哈尔滨分中心、绿色食品检测分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对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国家亚麻种质改良分中心、国家玉米种质改良分中心、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农业工程设计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黑龙江省服务分中心等。
农业农村部野外观测站:农业部哈尔滨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寒带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黑龙江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东北早熟农业科学观测站、农业部东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佳木斯市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哈尔滨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等。
原原种基地:国家抗线大豆原原种基地、国家早熟大豆原原种基地、国家优质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等。
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绥化综合试验站、国家水稻和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市综合试验站、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玉米综合试验站、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大豆综合试验站、国家大豆产业体系佳木斯试验站、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克山县特早熟综合试验站、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东北地区综合试验站、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牡丹江试验站、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五常综合实验站等。
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大豆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白浆土机械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沙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高档肉牛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作物育种与栽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寒地果树育种与栽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谷物品质与谷物食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作物与家畜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植物单克隆重点实验室等。
其他科研平台:黑龙江省寒带植物基因资源研究中心、中美草坪草研发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豆、大麻综合试验站、农业部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及种植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北方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东北分子育种基地、中科院国外沙棘品种(品系)中试驯化基地、国家水利部定点大果沙棘繁育基地、农业部“合丰号”高油大豆原原种扩繁基地、黑龙江省寒地果树研究开发及生产中试基地、黑龙江省生物信息学联合研究中心、农业部马铃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寒地特色果蔬加工中试基地等。
硬件设施
截至2016年,农科院引进了人工气候室,购置了8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建起了伽玛射线辐照室,拥有1500多台(套)仪器设备装备。建有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检验检测大楼、寒地植物基因银行和4座万米智能化温室。农科院共有27679亩试验地实现了标准化;农科院建有占地面积20453平方米,高216米,建筑面积119192平方米的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海南省三亚市建有海南繁育基地,占地面积260亩。
截至2018年11月,农科院还依托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共同建设了占地面积1465平方米的开放实验室,新增各类仪器设备1800多台(件)。在道外区建设了占地8800亩的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海南省三亚市建设了268亩的黑龙江(三亚)农作物种质创新园区等途径,有力保障了全院种质试验、展示、创新以及品种选育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科研成就
科研获奖
截至2016年,农科院先后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262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奖1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6项。
截至2018年11月,农科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46项。仅2017年就获各类成果奖项77项,其中,有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中华农业科技一、二等奖各1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8项。
品种培育
截至2018年11月,农科院共育成推广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新品种1433个
水稻拥有“龙粳”“松粳”“绥粳”三大品种系列。“龙粳”系列水稻在我省东部地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绥粳18”是黑龙江省播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解决了黑龙江省二、三积温带无优质长粒香型水稻主栽品种问题。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10个粳稻上榜名单中,农科院独占3席,其中,“龙稻18”成为黑龙江省首个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的粳稻品种。
大豆育种是农科院传统优势领域,“黑农”“绥农”“合丰”“黑河市”几大品种系列分布全省各生态类型区,“绥农14”“黑河43”先后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2016-2017年,黑龙江省9个超百万亩大豆主栽品种中,农科院独占8席。2018年,农科院在友谊农场进行了大豆新品种大面积生产示范,在前期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84”平均亩产实现250.2公斤,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87”平均亩产达到246.7公斤。
玉米中绥玉”“龙单”两大系列品种在黑龙江省一、二积温带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马铃薯脱毒种薯和原种生产技术,“克新1号”曾长期保持着全国累计推广面积最大马铃薯品种的殊荣。
小麦在育种方向上实现突破,“龙麦”“克麦”系列品种的推广和产业化,开拓了黑龙江省优质强筋小麦原粮和优质专用粉两大市场以及黑龙江省“硬红春”面包麦国际市场,摘掉了黑龙江省不能生产优质强筋小麦的帽子。
科技转化
2017年,农科院转让新品种和签署技术服务协议136项,转化金额9390多万元。2017年,农科院自育品种黑龙江省省内播种面积约占全省播种面积60%,其中,水稻79%、大豆64%、玉米27%。
2015年,农科院出资成立了黑龙江省龙科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省级孵化器,累计孵化中小企业64家。2016年,农科院出资创办了全国第三家种业品种交易服务平台——黑龙江省龙科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面向黑龙江省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专业化成果产权交易服务,截至2018年11月,共转让水稻、大豆、马铃薯等新品种116个,实现交易金额1.16亿元。
农科院与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中心(科淘网)签署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截至2018年11月,先后在哈尔滨市、牡丹江市等地开展线上推介、线下对接活动13场,累计推介科技成果28项,有3项成果与企业达成意向性转让协议。2018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组织参加了省绿博会、农博会、首届国际大米节、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等大型展会,累计接待国内外企业、专家、农民对接咨询万余人次。
社会服务
2012-2013年,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将在全省建立5处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任务交给了农科院。五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模5.28万亩,两年增产粮食1552万公斤,创效益2587.8万元。园区农户年均增收20%,147名科技人员被地方政府奖励172万元。
2003年至2016年,农科院先后四批次向39个县选派了52名科技副县(市、区)长,开启了科技推广、技术富农的新模式;先后三批次选派729名科研人员分赴全省28个贫困县、325个村开展科技服务,实现农民减灾增效2.03亿元。
农科院开展的“院县共建”模式被农业部作为十大农技推广新模式之一在全国推广,并连续两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仅2013-2014年,在全省各县普遍开展了农业科技致富项目,累计实施致富项目199项,涉及4.32万农户,促进农民增收6.83亿元。
农科院先后承担省政府重大专项6项。在双城、兰西县、克山县、嫩江市、富锦市等五县市开展高效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以农民合作社为扶植对象,每个示范基地规划的面积均为5000亩以上集中连片,总规模4.25万亩,项目区农民年增收20%以上。
农科院还开展“三区”人才项目,从2014年到2918年先后有5批、1339人次科技人员参与“三区”工作。2018年,农科院成立了28个专家服务团,全方位为全省28个贫困县开展科技服务,39名科研人员被确定为全省107个深度贫困村“一对一帮扶”专家,其中5名专家获得扶贫专项支持,12名科研人员被选为全省“三区”人才计划服务专家。
主办期刊
《黑龙江农业科学》
《黑龙江农业科学》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
《黑龙江农业科学》是全国优秀期刊、黑龙江省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多家数据库收录。
《北方园艺》
《北方园艺》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黑龙江省园艺学会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园艺类综合性科技期刊。
《北方园艺》为半月刊,200页,每月15、30日出版。辟有试验研究、研究简报、设施园艺、栽培技术、园林花卉、生物技术、植物保护、贮藏保鲜加工、食用菌、中草药、土壤与肥料、新品种选育、产业论坛、专题综述、经验交流、农业经纬等栏目。
《大豆科学》
《大豆科学》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豆专业领域学术性期刊,也是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和文摘收录源收录的重点核心期刊。
《大豆科学》为双月刊,页码180页。主要刊登有关大豆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生理生态、耕作栽培、植物保护、营养肥料、生物技术、食品加工、药用功能及工业用途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研究简报、国内外研究述评、学术活动简讯和新品种介绍等。
《黑龙江农科院报》
《黑龙江省农科院报》创刊于1989年,为A1纸彩色轻型纸印刷,交流范围覆盖全国各农业科研院所、黑龙江省内主要机关、科研单位以及67个市(县)。
资质资历
农业工程咨询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认证的农业工程甲级资质单位。
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市)于1996年3月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农业部机构审查认证。
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于2001年通过农业部双认证评审。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检测中心于2011年通过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
人才培养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于2000年底,连续三次全国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并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称号,2011年获批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截至2016年,共设有2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截至2018年11月,累计进站博士后322人,有在站博士后183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开始合作,结合院县(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面向黑龙江省招收农业推广硕士。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在黑龙江省省农科院设立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黑龙江分院。据2018年12月官网资料显示,分院设置农业推广硕士15个专业和兽医学硕士专业。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92名。
2011年4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民大学共同商议决定共建中国农民大学黑龙江学院,依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直属的作物育种研究所等单位先后设立作物育种学院等26个学院。截至2015年末,在黑龙江省基层乡镇和涉农单位共建立园艺学院佳木斯市教学基地等49个教学基地,已累计有水稻、蜜蜂属、南瓜等相关专业的394名学员获得中国农民大学结业证书,还先后参与、承担省委组织部、省农委和省妇联组织的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活动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等培训任务。
文化传统
院徽以椭圆为基础图形,由内外两个椭圆构成。两个椭圆中间的上部为黑龙江农业科学院中文名。
内椭圆以黑龙江省地图以及世界地图为主要构成要素,象征着农科院将立足黑龙江省,面向世界,也象征着建成一流现代科研院所的目标定位。
农科院英文简称、麦穗环绕两侧,体现了农科院的基本元素。
党政领导
历任领导
顾旭东:负责人、支部书记(1956.8-1958.5),所长、总支书记(1958.5-1960.1),党委书记(1960.2-1965.7)。
刘潜:负责人、支部书记(1956.8-1958.5),黑龙江省农业厅厅长兼院长(1960.7-1964.7)。
陈非:黑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兼院长、党委书记(1965.6-1967.1),接管委员会主任(1967.7-1968.6)。
夏林:党委书记(1972.6-1975.3)。
钟光天:院革会主任、党委副书记(1975.3-1978.1)。
韩世才:黑龙江省畜牧局副局长兼党委书记(1975.8-1983.4),黑龙江省畜牧局副局长兼院长、党委书记(1978.1-1981.3)。
王连铮:院长、党委委员(1981.3-1983.2),黑龙江副省长兼院长、党委书记(1984.3-1986.12)。
唐桂生:党委书记(副厅级)(1983.4-1984.3),党委书记(副厅级)(1986.12-1989.12)。
许忠仁:院长、党委委员(1986.12-1991.1),院长、党组书记(1991.1-1995.12)。
张增敏:院长、党组书记(1995.12-2003.4)。
韩贵清:院长、党组书记(2003.4-2014.12)。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www.haas.cn.2020-01-06
湖南获批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1-07-11
中国农科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今日揭牌.今日头条-科技日报.2022-08-14
科研条件.www.haas.cn.2020-01-06
科研成就.www.haas.cn.2020-01-06
资质资历.www.haas.cn.2020-01-06
人才培养.www.haas.cn.2020-01-06
文化传统.www.haas.cn.2020-01-06
党政领导.www.haas.cn.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