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韦路

韦路

韦路,华盛顿州立大学传播学博士,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和罗得岛大学任讲师、助教和助理教授,现任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清源学社社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副会长。曾获首届“新闻传播学国家学会奖”之杰出青年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等重要奖项。

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人物简介

韦路,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传播、政治传播、国际传播等。主持“大数据时代全球信息传播格局可视化统计研究”“新浪微博动员与集体行动研究”“媒介环境与公众幸福感研究”“3G新媒体:使用模式与社会影响”“传播技术研究与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等多项中国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在Journal of 计算机Mediated 传播学, 质量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Information Research,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新闻与传播研究》和《传播与社会学刊》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现为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执行主编,Journalism \u0026 Mass 传播学 Quarterly编委,担任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学会秘书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舆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教学工作

• 《新媒体概论》(中国大学MOOC课程)

本课程主要探讨新媒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关注各种社会力量对新媒体的塑造,另一方面讨论新媒体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课程在探讨新媒体的概念、特征、形式、内容和历史的基础上,同时关注新媒体的采纳、扩散、伦理和法制,以及新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对社会的影响。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新媒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理解新媒体在社会控制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成为新媒体时代具有批判能力和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

• 《数字化生存》(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数字化生存是现代公民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生存方式,提升每一个公民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能力,是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数字化时代的媒介、内容、受众、效果和素养进行探讨,帮助青年学生和普通公众加深对当前数字化时代的理解,增进与数字化媒体的良性互动,最终提升数字化生存的能力与质量。

• 《传媒与中国形象》(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传媒与中国形象》是人文学部中国学硕士专业的核心课程,由韦路教授主讲,采用全英文授课,该课程开设三年以来,受到留学生好评。中国学专业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和英文课程建设,致力于打造富有特色的精品硕士留学生课程品牌,2012年获得研究生院全英文课程建设立项,包括《传媒与中国形象》在内的多门全英文课程顺利通过中期考核,建设成效明显。

发表论文

• 英文论文:

Wei, L. \u0026 Gao, F. (2017). Social media, social integr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new urban migrants in China.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4(3), 786-796.

Khan, K., \u0026 Wei, L. (2016). When friends turned into enemies: The role of the national state vs. Tehrik-i-Taliban Pakistan (TTP) in the war against rerrorism in Pakistan.The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 28(4), 597-626.

Wei, L. (2012). Number matters: The multimodality of Internet use as an indicator of the digital inequalities.Journal of 计算机Mediated Communication, 17(3), 303-318.

Wei, L., Willnat, L., \u0026 Shao, L. (2012).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Web 1.0 and 2.0: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汉语词类 and American Youth.China Media Research 8(4).

Wei, L. \u0026 Hindman, D. B. (2011). Does the digital divide matter more?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new media and old media use on the education-based knowledge gap.质量 传播学 and Society, 14(2), 216-235.

Wei, L. (2009). 过滤器 blogs vs. personal journals: Understanding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gap on the Internet.Journal of 计算机Mediated Communication, 14(3), 532-558.

Wei, L. \u0026 Zhang, M. (2008). The impact of Internet knowledge on college students’ intention to continue to use the Internet.Information Research, 13(3) paper 348.

Wei, L. \u0026 Zhang, M. (2008). The adoption and use of 无线电话 phone in rural China: A case study of Hubei, China.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5, 169-186.

Lee, T.-T., \u0026 Wei, L. (2008). How newspaper readership affec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29(3), 8-23.

• 中文论文:

韦路,谢点(2017):《全球中国形象研究的知识版图——基于SSCI期刊论文(1998—2015)的文本挖掘》,《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韦路(2016):《国外舆论研究现状及启示》,《中国报业》,2016年第15期。

韦路(2016):《中国形象研究的问题及反思》,《新闻与写作》,2016年第4期。

韦路,丁方舟(2015):《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图景:基于Twitter媒介机构账号的社会网络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韦路,谢点(2015):《全球数字鸿沟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990-2010世界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9期。

韦路,迪娜·巴哈提(2015):《来自世界的中国形象——对国内研究“中国形象”的学术著作的内容分析和词频分析》,《对外传播》,2015年第8期。

韦路,谢点(2015):《MOOC(慕课)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新闻写作》,2015年第5期。

韦路,陈稳(2015):《城市新移民社交媒体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研究》,《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1期。

韦路、王梦迪(2014):《微博空间的知识生产沟研究》,《传播与社会学刊》,2014年总第27期。

韦路、胡雨(2014):《中国微博空间的议题呈现:新浪热门微博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韦路、赵璐(2014):《社交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沟:微博使用、知识生产和公共参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韦路、吴飞、丁方舟(2013):《新媒体,新中国?网络使用与美国人的中国形象认知》,《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7期。

韦路、丁方舟(2013):《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韦路、赵璐(2013):《全球化时代的传播史研究》,《现代传播》,2013年第8期。

韦路(2013):《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四大转型趋势》,《今传媒》,2013年第1期。

韦路、陆丹初(2012):《京广沪报纸微博融合报道比较研究》,《新闻实践》,2012年第10期。

韦路、李锦容(2012):《网络时代的知识生产与政治参与》,《当代传播》,2012年第4期。

韦路、余璐、方莉琳(2011):《“网络一代”的数字不均:大学生多模态网络使用、政治知识和社会参与》,《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韦路(2010):《新媒体研究何去何从?》,《中国出版》,2010年第14期。

韦路(2010):《媒介能使我们感到幸福吗?——媒介与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当代传播》,2010年第1期。

杰拉德-马修斯,罗伯特-恩特曼(2010):《新闻框架的倾向性研究》,韦路,王梦迪译,《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韦路、鲍立泉、吴廷俊(2010):《媒介技术演化与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当代传播》,2010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7期论点摘编。

韦路(2009):《从知识获取沟到知识生产沟——美国博客空间中的知识霸权》,《开放时代》,2009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韦路,李贞芳(2009):《新旧媒体知识沟效果之比较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4期论点摘编。

韦路,张明新(2008):《网络知识对网络使用意向的影响:以大学生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1期。

吴廷俊,韦路(2008):《传播技术的演进模式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韦路,张明新(2007):《数字鸿沟、知识沟与政治参与》,《新闻与传播评论》2007年, Z1期。

韦路,李贞芳(2007):《数字电视在中国大陆的采用:一个结构方程模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 年第2期。

韦路,张明新(2006):《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 年第4期。

张明新,韦路(2006):《移动电话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扩散与使用》,《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 年第1期。

韦路,严燕蓉(2004):《媒介:讯息还是权力?》,《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4年第5期全文头条转载

吴廷俊,韦路 (1999):《多媒体技术与全球文化整合》,《当代传播》1999年第5期。

出版著作

Willnat, L., Wei, L., \u0026 Martin, J. (2015). Politics and social media in China. In G. Rawnsley and M-Y. Rawnsley (eds.),Routledge Handbook of 汉语词类 Media.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Wei, L. (2014).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 In L. Willnat \u0026 A. Aw (eds.),Social Media,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Asia,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Wei, L., \u0026 Shao, L. W. (2012). The multi-mediatization of radio in China. In J. A. Hendricks (Ed.),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Global 收音机 London, UK: Palgrave Macmillan.

Wei, L., \u0026 Roy, S. (2011). Patriotism or 民族主义?: The New York Times’ discourse of American national identity after 9/11. In H. V. Kovács (Ed.),Mass Media: Coverage, Objectivity, and Changes. Hauppauge, NY: Nova Science.

吴飞主编、韦路执行主编(2012):《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011)》,浙江大学出版社

吴飞主编、韦路执行主编(2012):《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011 2)》,浙江大学出版社。

陈国明,肖小穗,韦路,李佩雯,刘双,李美华(2011):《传播理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韦路(2010):《传播技术研究与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浙江大学出版社。

演艺经历

2023年7月14日,参加的《中国短视频大会》将在总台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央视频央视网同步播出。

参考资料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高翔等任职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05-10

《中国短视频大会》重磅开播!尼格买提、王冰冰邀你开启花young美食之旅.今日头条-国际在线.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