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王
丁仰振,安徽淮北的收藏爱好者,他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收集当地运河出土的文物,"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执壶"及"宋磁州窑白地黑花鼓"都是他的藏品。
"壶王"进馆
2005年,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向社会征集藏品,丁仰振捐赠了他收集的600余件文物,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这两件。
为谨慎起见,博物馆方面邀请了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伯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琦和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四位专家,对这批文物进行鉴定。
按照程序,每件藏品必须得到4位专家一致肯定才能得以征集。根据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出示的鉴定书,当时,这些藏品都通过了鉴定,专家还建议馆方将"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执壶"向国家文物部门推荐为一级文物。
让人奇怪的是,这份直到2007年3月才出具的鉴定书后,只有3位专家的签名,冯小琦并不在列。对此,冯小琦的说法是:"馆方当时并没有要求我签什么字,事后也没有和我联系。"
而朱戢则表示,当时的确对磁州窑白地黑花鼓有疑义:"我说应该请河南省、河北省的专家来看看,因为我只能看出是金朝磁州窑系的,具体是哪个窑口生产的,并没有把握,它在画工和做工方面,不太精细。"
而这4位专家不知道,一个更大的秘密,一直藏在丁仰振的心里,或者说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不愿意接受的事实。
当年,他从当地农民手里收了"两个半"壶——两个完整的壶和一堆壶的碎片。所以,他手里还有一件和"壶王"很相似的壶,但品相还要更好一点。
在他捐出"壶王"后,曾在一位专家的建议下,将手里留存的那只壶,送到北京市一家鉴定机构去做现代科学鉴定,得出的结论是:距今仅200~300年。
但丁仰振拒绝接受这一结论,在他看来,运河里要么出土现代的东西,要么就是唐宋的古物,根本不可能有中间年代的产物,所以也未将此告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与那四位参与鉴定的专家。
镇馆之宝被疑赝品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人物贴塑大执壶,于2005年由安徽淮北收藏者丁仰振捐赠,由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伯谦、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琦和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戢四位国内权威专家共同鉴定,才被收入馆中,从此被作为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镇馆之宝、专享“壶王”殊荣。
2011年8月20日中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专题片《壶王真相调查》中,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杨静荣,公开质疑这把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执壶为 赝品。
在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中,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公开表示,这把"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执壶"是上世纪90年代后生产的仿品,窑址里面没有出土过类似器物,从使用功能上判断,壶把明显无法承受壶内盛满液体后的重量。此外,壶在造型和釉面上都存在疑问。
在2号馆的陶瓷与中外交流展区,大执壶占据了一个亮堂的单独展柜。壶名全称是“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旁边还有一段详细的介绍:唐朝名窑林立,群峰竞秀,长沙窑则以生产外销瓷而声名卓著。这件执壶器形硕大,保存完整,为海内外传世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瓷器中所罕见。从外表看,大执壶在贴花图案上添加了不少褐釉,并利用积釉的厚薄,呈现壶面的人物形象。
学术界对于一件文物真伪持有不同意见实属正常,但专家对经过其他专家鉴定的文物公开表示质疑的情况,非常罕见。
对于此次质疑,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馆长邓禾颖昨天作出回应:“这批藏品的征集均符合相关程序,整个过程透明清晰。今后如何处理,我们正在研究”。
邓禾颖表示,今天南宋官窑博物馆将给予公众一个明确说法。
参考资料
“壶王”是如何进馆的.钱江晚报.201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