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坐落在吴文化的发祥地--有着3200余年文明史的“江南第一古镇”梅村街道,同驰名中外的泰伯庙毗邻。学校创办于1913年春,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深厚文化积淀、达到省标准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1960年被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91年被确认为江苏省合格重点中学,2000年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2000年4月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学校。2005年成为江南大学附属中学

历史沿革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创办于1913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当时无锡县政府开一时风气,将“北夏乡第二国民初级小学”更名为“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校长谈学周,校舍则借用泰伯庙

1914年,钱挚钱穆兄弟来校任教,钱挚系科学泰斗钱伟长之父,钱穆则更是后来蜚声海内外的一代国学大师。后来的著名力学家、资深两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钱令希,著名音乐理论家、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系系主任钱仁康均从这所小小的校园中走出。

1939年2月,在地下党中共无锡县委书记王承业的指示下,创办了私立吴风学校,校名取义“吴太伯遗风”,校长为陈东。

1943年,坚持在苏州敌后工作的孙同志自筹资金,在“黄乡师学校”废墟上,创办了一所“晓庄师范”式的初级中学——启新中学,孙洵任校长。

1946年9月,学校与启新中学合并,命名为“私立中华中学”。

1946年冬,孙洵在上海发起组织校董会,当时教育名流如俞庆棠秦柳方、孙起孟及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院长童润之等纷纷参与,共襄此举,“私立中华中学校董事会”成立了,俞庆棠任名誉主席,秦柳方任主席校董。

1946年8月,无锡县立师范学校成立,共录取196名学生。

1954年,县师最后一届中师生毕业,学校更名为“无锡初级师范学校”,1955年8月,学校开始招收普通初高中学生,11月,学校复更名为“无锡县梅村中学”。

1956年6月,私立中华中学改为公立,学生600余人,1957年与无锡县梅村中学合并,成为当时无锡县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

1957年,随着中华中学的并入,梅村中学成为无锡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

学校于1960年经审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

1980年经审定为江苏省首批办得好的重点中学。

1985年由江苏省招办审定为可向全国高等院校推荐免试保送生的重点中学。

1991年经江苏省教委验收,确认为“江苏省合格重点中学”。

1998年7月,经江苏省教委批准,无锡县梅村中学更名为“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1999年接受并通过江苏省教委“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

2004年评定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2006年学校易地重建,新校区占地326亩。

2010年,学校创办梅村高中国际课程部,招收留学预备生,开设国际课程。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 教学设施

该校拥有教学楼3幢,艺体楼1幢,物理通用技术、化学、生物实验楼各1幢,图书信息大楼1幢,校建有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多功能电化教室、图书馆、大型阅览室、音像资料室、天文台和学术报告厅,图书馆现有藏书10万余册,报纸、期刊300余种。

• 体育设施

该校拥有1片400M标准塑胶田径场,13片篮球场,8片排球场,12片羽毛球场,2网球场片,35台乒乓桌。建造了设有篮球运动区、排球运动区、乒乓运动区的体育馆,学生礼堂有1200个座位。

• 网络设施

该校为一线教师配置了IBM笔记本电脑,接通了无锡城域教育网,实现宽带上网。全线改造了校园电脑网络,实现了升级扩建,达到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信息点通到每个教室、每张办公桌、校内每个教师宿舍;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和中央控制系统,统一制作了多媒体讲台。该校建有校园音频传输系统,该系统有三套发射设备,学生凭接收器可在校园任何一处自由收听英语广播;

• 生活设施

该校建有宿舍楼6幢,床位2472张,学校为每个教室安装了12000大卡柜式空调。学生住公寓式宿舍,每个宿舍均有卫生间、盥洗室、空调,公共浴室可同时供250人洗澡。食堂分设四个食堂小组,能一次性满足近3000人就餐。

师资条件

全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秦柳方先生和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民建中央主席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孙起孟先生,分别为该校前身中华中学的主席校董和校董。国学大师钱穆,乡村教育家华澄波、钱声一(钱伟长先生之父),语文教育家何阡陌、周召南,木刻家李志耕,戏剧家俞亮,音乐家黄月娟,书法家高石农、陈肯,语言学家、教育家黄岳洲,还有孙洵、陈友梅、孙荆楚、储我英、徐祖酉、朱枫、张宇平、许彦生、赵锦文、周谷年、张九龄沈复前、郑志远、强济和、李德周等学者、名师均在该校任过教。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该校创建了全省唯一的中学生科研机构——青年科学院,聘请6名两院院士担任该院导师和顾问,他们是: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数学家田刚先生,梅中毕业生、两院院士、著名力学家钱令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力学家吴有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流体力学徐秉汉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遗传学家、博士生导师夏德全教授。其中钱伟长先生担任学校名誉董事长和青年科学院名誉院长。

从近代到当代,历任校长都注重广招贤达,博罗县人才。历史上有多名专家、学者、名师在该校任教。2001年9月,在聘请四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任该校教学指导老师和顾问的同时,又从澳大利亚聘请了两位很有责任心、很有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来校任教英语口语训练课,其中一位为教育管理专业博士,一位为语言学家。

办学特色

近几年来,校领导带领全校教职员工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宗旨,按照“科研兴校、以德治校、民主办校、质量立校、特色荣校”的办学思路,朝着“把学校办成达到国标的国家级示范高中,进而办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特色学校”的目标不懈努力。

“全”字式管理

(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管理特色:遵循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严格管理,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教风严谨,学科教学基础扎实;学风优良,自主学习蔚然成风;追求民主和谐的“对话式课堂教学”,形成“低负担、高效率”的教学特色。在“勤奋、踏实、团结、进取”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校设立了“张忠奖学金”,对被该校录取的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重奖;设立了“邹文海奖学金”,对高考成绩优异并录取全国著名高校的学生给予重奖。

开放式活动特色

军训、拉练打靶、远足野炊、体育节、科技节、文化艺术节、青年科学院科学探索、假日新视野、吴文化探寻、校园绿色网吧、小记者采访、学生自主管理和外籍教师训练英语口语等等。

开办实验班

为了造就更多的出类拔萃的人才苗子,自1999年8月起,我们先后在高中三个年级分别开办了一个理科实验班。这个班实行“高起点教学、高密度研究、高强度实践”的教学基本范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1届到2003届实验班学生中除1人进入二本院校外,其余人进入一本院校,其中70%以上的学生进入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

外语特色

该校没有英语特色班,但英语教学形成了真正的特色。该校现有英语教师23人,包括两位外籍教师。全组教师教学能力强,研究水平高。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使英语教研组形成了一支实力很强的队伍。该校还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充分利用周末举行“假日新视野”活动,开辟英语角,让学生在学习外语的黄金年龄,学到纯正的英语口语;发挥学校电化教育优势,每周隔天播放“空中英语”,并在网络上建立了“走遍美国”情景学习资料库,努力优化外语学习环境。学校为学生提供与外籍专家、学者对话与交流的机会,还与摩纳哥著名中学建立了英语教育合作关系,双方将互派师生学习、访问。

学校荣誉

该校在培养英语尖子方面年年捷报飞传。参加1999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该校有4人获特等奖、5人获一等奖,在无锡大市内首屈一指。参加2000年至2003年全国、省英语学科竞赛,又有多人获大奖,在无锡市遥遥领先。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等都有该校的许多英语尖子在就读。

该校多次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荣获“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实验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教科系统模范职工之家”、“无锡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先进集体”、“无锡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办学绩效突出奖”、“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模范基层工会”、“无锡市教育系统敬老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发展

学校领导班子 为完善该校教育结构,推进学校教育优质运行,经原锡山区人民政府批准,2001年2月正式成立公有民营性质的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分校(设初中部、高中部)。形成“公办为主,民办为辅,以公促民,以民兴公”的公办与民办协调发展的教育新格局。全校共有60多个班级,学生人数达3000多人,500亩地左右,建筑面积44904.44平方米。事业外延的扩展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08年公有民办的初中部恢复民办,校名“无锡市吴风实验学校”,划归无锡市教育局直属,仍由梅村高中托管指导。

整改措施

(一)努力建设高品位校园

1、高质量高效率建设环境生态化、景观艺术化、人文化校园。新校区建设是该校跨跃式发展的保障工程。该校南迁工程于2003年10月立项启动,2005年2月奠基,同年8月学生公寓启用,2006年8月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图书信息大楼、国际交流中心启用,学校整体搬入新校区。2007年艺体楼启用。新校区规划面积为326.5亩,校舍建筑面积为103500万M,全校绿化率达50℅,形成了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建构独特、自然和谐的优美校园。校园中,校友铜像、艺术壁雕、知识长廊、阅报橱窗、教室图书角等充分体现了该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院落式的教学楼群体现了浓浓的书香气息;众多景点争奇斗艳,相映成趣,和谐幽雅。整个校园环境整洁文明、清新美观,令人心旷神怡,为师生工作、学习提供了优美的环境。新校区一期工程已高标准完成,获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2007年度无锡市市属学校办学成果单项奖”。

2、高标准高起点合理配置技术领先的现代化设施设备。校舍硬件建设以省五星级高中标准为起点。教室宽敞,活动用房充足,阅览室和图书室充分开放。校园网、宽带网联通教室、办公室,实验楼设施先进,有生物、物理数字互动实验室;校内“一卡通”网络系统功能完善、操作便捷;学生宿舍配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教室安装柜式空调、彩电和全套多媒体系统,并装配了完善的校园广播、信息通讯、安全监控报警等系统;艺体楼内设艺术专用教室和健身房、篮球馆、体操房等。学校自办了洗衣房、校园超市、净水厂,与无锡新华书店总店合办了校园书店,牵手无锡教育电视台建立了“梅中影院”,极大地方便了师生和家长,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

高中课程“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的目标。

3、加强研究,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该校邀请中央教科所、华东师范大学、省市教研中心、学管中心领导专家对该校新课程教学进行实践性指导。新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及质评小组成员经常深入课堂,加强教学指导和专业引领。进一步加强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通过教研组长例会及各学科教研活动,及时沟通交流校本教研的成功与不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学校还不定期聘请课程专家、名师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来校作讲座、进行示范教学,对新课程教学及时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全体教师都在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该校每年一次的对外公开课活动也是新课程实施情况的展示和检阅。2008年在无锡市属高中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中,陈江辉、蔡丽芬两位教师作了精品课展示,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4、课程开发,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实质。该校借助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的资源,以实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任选性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为平台,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为有不同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学生提供课程选择的空间,成功地开发了“任选性校本课程”,内容涉及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生活技能和学科发展等五大类,五十多门课。学生可以在校本课程清单上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程。自主开发了11该校本教材,五年开设了200多个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该校还以学分制评价的方式促进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规定每个毕业生所得学分不低于30分。任选性课程的开发,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了教师驾驭和开发课程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实质。

(三)加强科技创新特色教育

该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重视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关注学生创新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注重渗透科学研究的态度与方法;以自主实验课程为平台,关注学生科技实验能力的增强;同时借助丰富的社团活动,如电脑、模型、天文、环保等,激发了学生探索科技的热情。通过社会实践接触了解科技,如高一年级去上海参观科技馆及生态园,高二年级去南京高校(南理工、南航、南大)参观创新实验室,让学生亲身感受大学的学术氛围及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无锡新区许多高新技术的外资企业都是学生社会实践的场所,是不可多得的、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多彩的校园文化,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技熏陶。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以科技论坛、专家院士报告、主题班会、宣传板报、科普知识竞赛、车模比赛、航模比赛等形式,介绍现代科技最新发展,展示学校科技教育成果。该校在钱伟长、钱令希院士的倡导下创立了学校“青年科学院”,聘请钱令希为荣誉院长,吴有生徐秉汉等人为顾问,每年都要组织学习优秀、奥赛获奖或小发明、小创造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小院士”评选。此外,在新校区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学校把实验室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现有12个物理实验室,11个化学实验室,10个生物实验室,5个通用技术实验室,还有科学探究室(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专用教室(包括历史、地理),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科技教育资源。多年来,科技教育成果斐然。学生创作的节目《蚯蚓》2006年12月在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组织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和优秀节目评比中获银奖。2006年钱里程同学作品《环保小屋》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组织的首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省级一等奖。王执、陈作品《海域污染解决方案》在2006年12月获江苏省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2007年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生(江苏赛区)“可一”杯金钥匙科技竞赛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008年陈倪雄、谢栋、蔡志钧3位同学作品《绿色环保小区建设》获2008年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优秀论文奖。2008年“尚德电力杯”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总决赛——中国青少年绿色创意竞赛2个个人三等奖,3个个人三等奖。该校学生每年在省市各级艺术、航模、体育比赛中都有几十名同学获奖,每年有几十名同学在全国、省级中学生奥林匹克数理化生竞赛中获奖。2008年,在全国学联主办的第二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中,该校学生获1个省一等奖,2个省二等奖,在全国级竞赛中又获1个三等奖;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团体金奖。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大赛,获特等奖2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6名。

办学历史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创办于1913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办学条件

新校区坐落在新吴区梅村街道梅育路,于2006年8月由老校区整体迁入,校区占地217838M,现有建筑面积1035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4000平方米。全校共有高中班49个,学生2000多人,其中寄宿生占97%,教职工245人。

参考资料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meicun.wxeic.cn.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