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满城之战

满城之战

辽乾亨元年(979年),辽军攻宋,被8万宋军击败的一次作战。979年7月初,宋军在高梁河(今北京城西)被辽军打败。9月,辽耶律瑰引韩匡嗣耶律休哥等又率军南进,攻镇州(今正定县),进至满城区,与宋军遭遇。宋军先派人向辽军诈降,以麻痹韩匡嗣,然后,以一部突然进至辽军阵前,一部迂回到辽军背后,前后夹击,大败辽军,史称满城之战。此战以宋军重创辽军,击退敌方进攻更以告终。

战前情势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赵光义赵光义御驾亲征,兵临太原市北汉,终结了长达七十五年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六月,宋太宗趁胜兵围幽州,准备一举击败辽朝辽国收复幽云十六州;岂料,七月,宋军却在高梁河之战中大败;九月,辽军发兵十万趁胜追击,宋军以八万兵力准备御敌于关南、定州市、镇州三地之间。

地理分析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后,中原政权失去燕山屏障,宋朝基于华北平原前线阵地难以防守,开始在地形低洼不适合骑兵作战的白沟河迤东至沧州市构筑东路防线。西路防线有雁门关之险,并有太行山、吕梁山脉屏蔽,比较安全。但中路防线易州满城区、遂城、威虏军一线地势较为平坦,没有天然屏障保护,十分危险。从979年到1004年二十五年中,辽军十次南侵中有八次是对这条中路防线发起的,后来的澶渊之盟中辽军骑兵主力高速绕过宋军步兵集团军主力的防守,直插开封市就是在这条防线上发生的。

过程

宋军防御部署

赵光义也料想到高梁河之战之后,辽军会发起反攻。于是以宋辽边境最前沿,即河北省北部地区的关南、定州市、镇州三地为中心,依托有利地形和边关据点,形成由西向东的连锁防御体系,既在辽军可能南下的路径上,保持足够兵力戒备,一旦发生战事,三地更可互相策应支援;早在七月十三日就命殿前都虞侯端州团练使崔翰定武军节度使孟玄喆等留屯定州,彰德军节度使李汉琼为镇州兵马辖,云中郡观察使、镇州驻泊都钤辖刘廷翰屯镇州,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西上阁门副使薛继兴、阁门候李守斌屯关南,让他们见机行事,并对他们说:“辽朝必来寇边,当会兵设伏夹击之,可大捷也。”当得知辽军南下之时,刘廷翰在九月三十日迅速带兵北上两百里,抢先在徐河滩头列阵布防并抢占徐河上的桥梁;李汉琼和崔翰所部也随后赶到战场;与此同时,崔彦进军沿着长城口,偷偷地跟在辽军的侧后,对辽军形成夹击之势。

辽军出兵南下

979年五月,宋军在高梁河之战被辽军击败之后,耶律贤于九月三日下诏发动南侵,命耶律瑰引韩匡嗣为南面行军都统,统帅主力大军,耶律沙为监军,耶律休哥为副帅、耶律、耶律抹只各率兵应征,兵锋直指满城。另派一支部队由耶律善补向河东路进攻,牵制宋军。辽军主力十万自幽州出发,沿着宋朝河北西路南下,经过易州,杀向满城区和遂城。意图是攻下满城后再夺取北宋河北省军事重镇镇州。

两军接触对峙

辽军于九月三十日抵达满城,在此集结兵力,准备南下进攻镇州,此时镇州、定州市、关南三地守军,并未采取消极防御策略,得知辽朝出兵消息,纷纷主动北上迎敌,待辽军抵达满城之际,镇州之刘廷翰部已率先前出至徐河南岸,与契丹遥相对阵;驻扎关南之崔彦进部,则潜行至满城西北处,伺机从敌军后方出击,并阻断其归路;李汉琼崔翰等亦率所部,由镇、定两州发兵,相继抵达满城区附近,向刘廷翰部靠拢,三部会合之后,宋军兵力已达八万左右。两军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宋军变阵

十月十八日,辽军向宋军发动进攻,试图抢占桥梁,双方经过激战后,宋军控制桥梁,刘廷翰手下指挥使丁罕战后也因战功被升为都虞侯。桥梁争夺战结束后,李汉琼和崔翰带领宋军主力渡过徐河,准备决战。

战前宋右龙武将军赵延进登高观察对方,发现对方声势十分浩大,“东西互野,不见其尾”。而这时崔翰正想按着李世民颁下的阵图(平戎万全阵图)布阵,但是此阵相距各百步,士兵感到很疑惑和恐惧,士气低落。赵延进发现后对翰等说:“主上委吾等边事,盖期于克敌耳。今敌骑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乘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翰回答说:“万一不捷,则若之何?”赵延进说:“倘有丧败,延进独当其责。”翰等人还因为擅改赵光义的诏命感到十分忧虑,不敢答应。此时,六宅使、镇州兵马都监李继隆说:“兵贵适变,安可预定!违诏之罪,继隆请独当之。”崔翰等人终于下定决心变阵,将阵型改为二阵,前后相辅。宋军在变阵时,宋军有人向辽军主帅韩匡嗣诈降以拖延时间,韩不听耶律休哥劝阻信以为真。

徐河突袭

在辽军主帅等待相约之人投降之时,突然宋军擂鼓发动进攻,呐喊声震天动地,一时尘起涨天,辽军阵型被宋军冲散。匡嗣慌忙不知所措,只能下令诸将撤退。辽军在败退之中,遇上埋伏的宋军崔彦进部的截击,宋军追击至遂城,斩首万馀级,获马千馀匹,生擒其将三人,俘老幼三万户及兵器军帐甚众。辽将韩匡嗣弃旗鼓,带着军队往易州方向逃遁。同时,辽军另一路进攻河东路也被宋军击退。

评价

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曾瑞龙认为这一战宋军主力正面迎战,一部分兵力迂回敌方背后发动夹击是对弹性防御战略成功运用,也就是集中兵力打击对方薄弱之处。后来的雁门之战威虏军骑兵大会战也是这种战略的运用。也有看法认为这第一次世界大战宋军对满城区和徐河地形的运用是制胜重要一环。同时满城之战和雁门之战遏制了辽军在高梁河之战后的报复性进攻。

成功之处

赵光义能够留兵屯驻边境防守并统一指挥权,还给了便宜行事的权力,这说明他的脑子还是比较清醒的。可是他这个人最喜欢在关键时刻画蛇添足,本来这样已经很好了,他偏偏又留了个“阵图”来束缚将领的手脚。宋军将领在与辽军对阵的时候,觉察到了这个阵图完全不可行。赵延进李继隆劝谏主将刘廷翰变通一下,刘廷翰却有些懦弱,不敢擅改诏旨,直到赵、李二人都表示愿意为失败负责时才答应,可见这个被赵光义钦点的主将果然是听话。反观赵延进、李继隆二人,不但能够就战场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并有敢于负责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宋军知辽军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还能将计就计,用诈降的办法来麻痹敌人。

宋军的几路部队因有统一指挥的部署,配置得也比较合理,崔彦进在北,崔翰李汉琼在西南,刘廷翰在东,布成一个口袋阵一齐突然进攻,使辽军慌乱而溃,最终失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