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林声翕

林声翕

林声(1914年9月5日—1991年7月14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作品多样,包括声乐器乐、管弦乐和歌剧等。林声翕的音乐创作和教育工作对华人音乐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人物经历

少时就读于广州美华中学,1931年考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钢琴,兼学作曲。

1932年考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受业于萧友梅黄自等名师。1935年毕业后回广州市

1936年应聘赴香港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任作曲、编曲者,并主持灌制唱片。

1937年返香港工作。抗战时期,写下了不少爱国歌曲,后任中华交响乐团指挥兼国立音乐学院教授凡8年。

1942年出任重庆青木关镇国立音乐学院副教授,兼任教育部中华交响乐团指挥。1945年任南京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教授。

1949年返港定居,他主要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和创作。创办华南管弦乐团,并致力音乐创作和培养人材,学生遍布中国内地、台湾省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1973年,他参予创办“亚洲作曲家同盟,使亚洲各地音乐文化得以相互交流。他曾编写《初中音乐》教科书,还主编《音乐艺术》月刊,影响远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历任香港清华书院音乐系主任、岭南学院音乐系教授,香港市政局中乐团顾问,为亚洲作曲家同盟创办人之一,并为香港民族音乐学会名誉会员,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韩国国际文化协会荣誉会员等。其声乐作品辑成《野火集》《期待集》《梦痕集》等,此外还作有歌剧《易水送别》。歌曲《白云故螂》是他抗战期间所作歌曲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得到广泛演唱。

主要成就

他共有作品三百余首,包括歌剧、合唱曲、钢琴曲以及管弦乐曲;其中如钢琴曲《泰地掠影》,交响诗《壮丽的海洋》《西藏风光》,清唱剧《五饼二鱼》,歌剧《鹊桥的想象》,合唱交响诗《中华颂歌》等,都是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而富民族色彩的作品。其中交响诗《壮丽的海洋》创作于1944年,是中国的第一部交响诗。“艺术须反映时代精神”,这是他从事音乐创作的座右铭。他的名字先后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辞典》和芝加哥世界名人录》。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尘封70载,交响乐遗珠复活.中国青年网-新闻.2024-04-12

音乐家林声翕的《海、帆、港》尘封70载将首度公开演奏.人民网.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