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吴建松

吴建松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男,昆明市北部的国家级贫困县。寻甸功山镇羊毛村大石岩村,一个小得在昆明地图上找不到的边远山村。

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彝家孩子吴建松以654 分的成绩考上清华。这个18岁的贫困学子在不经意之间,为家乡创下了一个记录——毕业于寻甸民族中学的他是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寻甸本土学校培养出来的第一个清华生。

人物经历

从寻甸县城出发,1个多小时的路程到达功山镇,再从功山开车上羊肠山路向大石岩村行进。20多公里的泥路一路颠簸,路断断续续,时隐时现。有时,所谓的路只是山脊上被人踩平的一段山坡。1个多小时的颠簸后,在大山深处,一个边远而贫穷的山村——大石岩村展现。

下午时分,吴家的小院显出前所未有的热闹。一个高个男孩迎来,同行的寻甸民族中学教务处夏主任说,他就是吴建松。天然微红的头发显得时尚、笑容有些害羞。这是吴建松给人的第一印象。一个从城里亲戚家淘汰来的旧沙发、一张干净的桌子,这就是吴建松的家。这个清华学子成长之路就从此铺陈开来。

2009年吴建松考取清华大学,首开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历史上本土学校培养的本土学生考取清华的先河。

从大山之中走出的彝家孩子

从一年级开始,吴建松就要每天翻过山头,走30分钟的山路到5公里外的羊毛村上学。5年级时,吴建松开始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回到学校时,11岁的小建松要背上一周吃的米、菜、油盐,再走50多分钟回到学校。白天上课,下课后同学们俩人一组自已做饭。8点——10点在学校自习。吴建松的小学五六年级就这样在简单、清苦中度过。小学毕业,吴建松考到了功山中学。学校离大石岩村20多公里,依旧是住校。这时,自已的生活轻松一些,学校有了食堂,再也不用自己做饭了。但家庭贫困的吴建松很懂事,每周只用12元钱,每顿饭只花1元钱。每周回家他都走16公里的山路回去,这样,来回不用花一分钱。从小学到中学艰苦求学,吴建松相信大人说的一句话:读书改变命运。进入中学后,吴建松的目标是:昆明市第一中学。这是在他幼小世界中所能想象到的最好高中。而学习,对他来说也就变成了一件快乐和必须攻克的事。初一时,吴建松第一次接触到了英语,面对全然陌生的另一种语言,他有些茫然,初一上学期考试英语考了30来分。在老师的鼓励下,吴建松下的功夫比别人多。在功山中学校园的清晨和黄昏,经常可以看到吴建松的身影——背英语单词、消化当天所学。初一下学期,吴建松英语小有所获——60分,及格了。到中考时,英语满分150分,吴建松考了104分。中考时,吴建松以594分的成绩名列功山中学第二名,但与心仪的昆明市第一中学失之交臂,吴建松上了寻甸民族中学。这时的吴建松还没有意识到他将要打破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历史纪录。

走进县城廷进北京市

2007年9月1日。大石岩村的清晨6时30分。吴家小院开始忙碌起来。吴建松和父亲吴文良背着铺盖、脸盆等走出村子的山路,9时30分,赶了十六七公里山路的父子俩走到了功山,坐上了到县城的微型车。

“当站在寻甸民族中学大门时,发现人突然变多了,学校的楼这么高。”说起当年,吴建松一脸笑意。进入高中,第一次摸底考,这个来自边远山区的孩子在全校900多学子中名列第4名。高二分科时,他选择了理科,这时,一个目标已在内心确定:清华,或是北大。

这是吴建松高中生活的一天:6时30分起床,6时50分开始背英语单词,或是看古汉语,7时30分早自习,8时20分上课。中午放学,用25分钟吃饭,然后到教室里看书、做题。1时30分伏在课桌上休息半小时,2点开始准备上课。下午放学后,和同学打打乒乓球,下午7点至10点上自习。不懂的题可以在自习课上问老师。

一天的片断,透视出这个贫困学子三年的寒窗苦读。6月6日,吴建松坦然走进考场,他以654分成绩成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高考状元,被清华自动化系录取。

贫困县帮助穷学子上学

吴建松有个幸福但贫困的家庭,一家4口,父母和一个读高二的妹妹。父亲是村里有名的老好人,村里水管漏了、路烂了,他都会默不作声地修好。正是因此,有60多户人的大石岩村选举他当了村民小组长。这个“村官”每月的“工资”只有15元,一年180元。加上种地收入,一家人年收入4000来元。这对贫困的吴家来说,一年的收入还凑不够儿子一学年的学费。

贫困学子上学的事也挂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领导的心上,得知此事后,寻甸县委副书记肖正坤等专程找到团县委“爱心助你上大学”工程为吴建松协调学费;而吴建松的母校——寻甸民族一中也表示把县上奖励学校的奖金全部奖给吴建松作学费;共青团昆明市委、功山镇都向吴建松伸出援手。小吴上学的学费有了着落。同时,社会对吴建松的援助也在进行,由昆明日报社、云南大山公司举办的第四届包机送清华北大学子进京活动将免费送吴建松进京报到。

7月23日,记者在吴家采访,吴建松的聋哑外婆走进来。当得知孙子要坐免费飞机进北京市报到时,老人咿呀地比划着,用手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然后翘起拇指。吴家人解释:外婆说,坐飞机真好啊!

离开大石岩村时,吴建松挥手送行。8月下旬,他将离开养育他的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走进首都北京、走进中国最高学府。那里的世界将更大、更广阔。

获得荣誉

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寻甸本土学校培养出来的第一个清华生。

参考资料

寻甸县民族中学创先争优推动学校全面发展_寻甸先锋.寻甸先锋.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