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于2001年7月正式组建,由广州师范学院、广州教育学院(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原广州大学、华南建设学院等单位的相关教育学系、所、中心合并成立。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广州教育学院教育学系。
学院设有广州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院、广州大学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等机构,以及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培训中心、广东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等社会服务机构。
师资队伍
学院是一个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办学单位,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科研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教授25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59人。
学科建设
学院下设教育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7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1240人。现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Ph.D)授权点、教育博士(Ed.D)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教育学、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拥有教育硕士、应用心理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研究生606人。
学院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精品课程建设。现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市级重点学科1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校级重点学科3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应用心理学),校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教育技术学);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心理学实验室),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广东省精品课程1门(心理学),广州市 精品课程2门(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校级精品课程5门;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基地);校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学),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摄影技术)。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来(截止到2016年),教育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近20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60多项,市级5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80余本(部),其中入选教育部规划教材3部;在核心、权威刊物发表论文250余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近50篇,SSCI、SCI收录近20篇;获国家、省、市各级奖励50余项。
学院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立足人才培养,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层位,突出学院办学特色;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对话、合作与交流,以更广阔的视野建设新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扎根本土实践,推进学科学术的整体发展,以与国内外教育同步发展为目标,建设一个在广州市地区领先、辐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学与研究型学院。
学院定位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院发展目标定位为:高举解放思想的旗帜,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坚持教育改革和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把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明显、社会服务成效显著、教学科研水平居高、拥有较多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在广东地区处于先进水平、国内具有相当影响的教学科研型学院。
类型定位为:以教师教育为主,突出为基础教育服务,同时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发展非师范教育专业。
层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着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定位为:将心理学、教育学建设为省、市重点学科;心理学实验室办成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市级重点实验室,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建设成为市重点扶持实验室。
服务定位为:立足广州市,辐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培养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教育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从事社区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院系设置
教育学系(教育科学研究所)
广州大学教育学学科历史悠久,著名教育学家陈一百教授、张人杰教授是本学科奠基人。本学科1953 年即开设教育学相关课程及教师培训。1978 年开办教育学本科专业。1987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5 年获教育学原理和课程与教学论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 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6 年获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评为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2012年获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此外,学科还拥有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1个、广州市协同创新平台1个、与台湾屏东教育大学联合建设教育政策研究中心1个。
本学科现有高等教育政策与院校发展、基础教育与教师发展、教育经济与政策、学前教育事业与学前儿童发展、课程理论与课程资源开发、信息化教育理论与应用六个学科方向。学科团队成员4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5人,具有海外经历者11人。首席学科带头人为刘晖教授。学科团队成员中有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名,广东省思想宣传战线“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3名,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名,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名。广州市首届创新学术团队1个,广州市羊城学者1人,广州市优秀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1名,广州市“121”人才第三梯队成员1人。
“十二五”期间,本学科共承担各类课题60余项,研究经费近500万元;在《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43部;科研成果获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
心理学系(社会心理学研究所)
广州大学心理学系有着悠久的历史。1984年,以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吴江霖教授为带头人,获得了全国第一个社会心理学专业硕士点。自2001年合并建系以来,心理学科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2007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被评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广州市一级学科重点扶持学科;2012年,成为广东省一级学科优势重点学科;2013年又获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获批成立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目前,学科带头人为我国知名心理学家叶浩生教授。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9 人,平均年龄41岁。近5年内,在《心理学报》发表论文30篇,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15篇,编写并出版专著与教材32部;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6项、教育部课题10项、省级项目13项。学科成员主编国家规划教材7部、国家精品教材1部。实验室面积近1000平方米,拥有ERP、眼动仪、生理多导仪等科研与教学设备,资产总额近千万元。
在“服务社会”理念指引下,心理学科一贯重视应用研究,与广东省,尤其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企业、学校、军队、监狱等部门和组织紧密合作,近3年来,横向项目到账经费200多万元。此外,学科还承担了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的日常管理与业务运作,以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回馈社会,成效突出。
教育技术学系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系是一个集办学与科研于一体的教学单位,招收有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1人,实验师3人。
教育技术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现代教育思维素质,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教育技术知识解决若干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包括普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普通中小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技术工作者、各级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中国教育电视台、高校和社会教育机构的教育技术人员。
教育技术系建有电视摄像实验室、非线性编辑系统实验室、电视系统应用实验室、现代远程实验室、数字影音制作与音影技术实验室、教育软件开发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设备总价值达500多万元。在广州洛溪新城中学、番禺区钟村中学、广州番禺区石楼中学、广州第67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等设置了教育实习基地,以及在华南理工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中山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等设置了多个专业实习基地。
全系教职员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杂志68篇;出版专著、教材12部;完成国家和省级项目6项,市厅级12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奖励13项。
在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中,着重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基本素质进行系统培养,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得了良好成绩,多人次在“挑战杯”、DV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省、市和校级奖励。已毕业五届学生的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学生主要集中在泛珠三角地区工作,深受社会的欢迎。
学前教育学系
学前教育专业拥有一支研究实力较强、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整体学术水平在广东省名列前茅。本专业教师学习背景多元,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著名院校。现有教师12人,具有高级职称者达80%,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获得博士学位者占70%。
经过多年的积累,本专业已形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社会学两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侧重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问题行为以及问题行为的教育预防和干预等。学前教育社会学主要以社会学视角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政策、儿童社会化、幼儿教师专业化、幼儿园课程、儿童游戏、家园合作等进行研究。
近年来教师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以上项目16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高教社等出版社公开出版专著、译著20余部,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学前教育系注重开展多渠道、多方位、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同时,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到系里讲学和指导。此外,积极举办学术会议。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现任理事长虞永平教授和前任理事长冯晓霞教授的关怀下,在学前教育同仁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广州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012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关注母婴”、“学前教育的价值”、“学前教育的问题与方法”、“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研究”五届岭南论坛,受到广泛好评。
2011年,广州大学学前教育教育学院正式批准成为“广东省幼儿园园长省级培训基地”。近两年,学前教育专业以基地为平台承担了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广州市名园长培训、深圳宝安区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教师培训、广州市天河实验幼儿园园本培训、珠三角地区和佛山地区的园长资格班培训等多个培训班,为广东省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特殊教育学系
特殊教育专业,关注社会身心障碍者的教育、生活与发展,为需要帮扶的儿童传递关爱与温暖。关注社会资优与特殊才能者的潜能发展与教育,为智力超常儿童提供优质教育的资源和平台。关注社会身心障碍者生活、教育与福利等各项议题。关注社会资优与特殊才能者的潜能发展与教育。关注身心障碍者、资优与特殊才能者的融合教育。关注特殊教育教师,资优教师的培育。关注身心障碍者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中心、身心障碍基金会和早期治疗机构等教保员工的培育。关注身心障碍者的康复,培养能够运用辅助科技帮助身心障碍者康复与矫治的专业人才。关注特殊教育相关研究进修方向,培养未来高级学术研究人才。
特殊教育系为新兴学科,目标培养优质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创新且杰出的特殊教育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优良的辅助科技人才以及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具的特殊教育相关产业人才。
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方向:担任普通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的身心障碍类教师、资优类特殊教育教师(资优类儿童:超常儿童);担任特殊学校的专任教师;担任身心障碍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中心、身心障碍基金会和早期治疗机构等的教保员工;攻读特殊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