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违法行为
土地违法行为指单位或个人违反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涉及到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或滥用权力,且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定义
土地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买卖或非法转让土地、破坏耕地、非法占用土地、拒绝履行土地复垦义务、非法批准用地、非法侵占挪用征地补偿费、拒绝交还土地等多种类型。具体违法行为及其立案标准由《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详细列出。
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
土地违法行为的刑事责任在《刑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三项条款和四项罪名,分别为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
行政责任
土地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可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类。行政处罚的形式包括没收违法所得、非法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罚款,限期拆除,责令限期改正或治理,责令缴纳复垦费,责令交还土地等。对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若依法应给予行政处分,则应依法给予相应处分。
相关规定
为了加强土地执法监察,规范土地执法行为,依法维护土地管理秩序,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8月31日发布了《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明确了各种土地违法行为的立案标准。
参考资料
土地违法行为包括哪些.律图.2024-11-01
征拆维权:哪些土地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微信公众平台.2024-11-01
刑法规定的土地犯罪、土地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漫解来了.微信公众平台.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