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换羽

换羽

换羽(molting)是指羽毛的定期更换,是鸟类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现象。换羽可以使羽毛长年保持完好,并能应对羽毛的损伤。在亲缘关系接近的鸟之间有类似的换羽规律,这对于研究系统分类羽进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介

鸟类的羽毛是定期更换的,称为换羽。换羽是鸟类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现象。鸟类通常一年要换羽两次:在繁殖结束后所换的新羽称冬羽,冬季及早春所换的新羽称夏羽或婚羽。换羽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可使羽毛常年保持完好,并能应对羽毛的损伤,有利于完成迁徙、越冬及繁殖。

飞羽、尾羽的更换是左右对称逐次替换,这样可以不影响飞行和保温,一般要持续数月之久。因为换羽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生长出新的羽毛,所以几乎所有的鸟类在繁殖期内是不换羽的。但雁形目鸟类以及红鹳属的飞羽几乎是同时脱落,在这期间它们会丧失飞行能力,通常躲藏在非常隐蔽的湖泊水草之间。换羽的方式可分为完全换羽和局部换羽。完全换羽是体羽、飞羽、尾羽全部更换,成乌婚后所换成的冬羽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局部换羽是飞羽或尾羽不进行更换,多是婚前换羽所换成的夏羽。

在进行鸟类的人工饲养时,常根据鸟类换羽是否正常以调配饲料配方和改善管理方式。在饲养家禽的过程中,也常常采用“强制换羽”的方法来改变家禽的激素周期,从而提高产卵率。

换羽的顺序

鸟类从破壳到性成熟要经历多次换羽,然后每年一般要换羽两次,分为以下形式:

雏绒羽:破壳后首次出现的六道,几天后更换,成为雏后换羽。

稚羽:雏鸟换羽后所长出的羽衣,大多带有斑纹,颜色多为灰、褐,起到隐蔽色的作用。雏鸟离巢后进行稚后换羽。

第一冬羽:稚后换羽后的羽衣,以之过冬,这期间的羽衣为幼羽,颜色与成鸟的羽色近似。冬末春初进行的换羽进行第一婚后换羽。

第二冬羽:第一次婚后换羽后的羽衣,多数鸟类至此换成成羽。不同种类换成成羽的时间不同,一般雀形目鸟较早,而银鸥、类则较晚才换成成羽。

换羽类型

飞羽、尾羽的更换是以左右对称的、一枚一枚逐次替换,这样可以不影响飞行和保温,一般要持续数月之久。但雁形目鸟类以及红鹳属的飞羽几乎是同时脱落,这期间它们会丧失飞行能力,通常躲藏一非常隐蔽的湖泊水草之间。换羽的方式可分为:

完全换羽:体羽、飞羽、尾羽全部更换,成鸟经婚后换羽所换成的冬羽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

局部换羽:飞羽或尾羽不进行更换,多是婚前换羽所换成的夏羽,可在一年中发生1至多次。

换羽方式

鸟类身体羽毛地定期更换。换羽地时期、次数和规律因种类而异。大多数成鸟每年秋季换羽1次,有些种类1年换2次,1次在春季,1次在秋季;个别鸟种(如雷鸟雌性1年换3次,雄性换4次。秋季换羽是全部更换,其余各次一般是换部分羽毛。候鸟大多换羽后迁飞,但有的在换羽中开始迁飞,有的在越冬区换羽。大形羽毛(如飞羽和尾羽)的更换有一定的规律性。尾羽一般先由最外侧1对起按顺序向中间更换,如雉;有的先由最中间开始,如鹑;啄木鸟科飞羽的更换顺序是:次级飞羽由两侧开始,初级飞羽由中间开始。换羽期间的鸟类飞行力不强,一般比较隐蔽。鸭类秋季换羽时,飞羽几乎同时脱落,失去飞行能力。这时,雄鸭的羽衣酷似雌性,称闺羽。大多数种类的幼鸟在离巢出飞时开始换羽。凡是雌雄羽色不同的鸟类,幼鸟都似雌鸟;凡是雌雄羽色相似的,幼鸟常与亲鸟都不相同。换羽的机制与内分泌作用有关,特别是甲状腺在换羽期间加强活动,所分泌的甲状腺素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羽毛的迅速更新。另外,换羽与生殖相互交替,在生殖腺活动时,换羽是抑制的,因此,秋季换羽在生殖期以后才开始。

影响换羽的因素

换羽快慢取决于其体内的激素水平。如体内甲状腺素水平骤降,大量羽毛脱落;甲状腺素水平恢复,羽毛开始生长。

鸽体内的激素水平高低,除取决于发情、配对、生蛋、孵化外,还与气候、光照、气温等密切相关。如孵蛋期激素水平升高,甲状腺素水平同步升高,换羽停止。如突然停止孵化,则很快大量脱羽;突然阴雨和暴冷、寒潮袭击会大量脱羽;连续阴雨、光照突然减少也会大量脱羽。

参考资料

换羽.换羽.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