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韩森冢

韩森冢

韩森冢位于西安市韩森寨,高22米,原占地30余亩。冢上有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的一块“秦庄襄王墓”碑石,因此一直被认为是秦庄襄王墓。然而,2010年的考古研究表明,这个墓可能是秦孝文王的墓。

建设背景

韩森冢位于西安市城东韩森寨以西,今长乐公园东门外。冢高22米,原占地60余亩,1993年约30余亩。墓冢外延10米为文物保护区,外延100米成为建筑控制地带。

1956年,韩森冢作为“秦庄襄王墓”,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但这座大冢的冢主究竟是谁,至今仍无法解开笼罩在其上的重重迷雾。

身份争议

虽然韩森冢当前的正式称谓仍是“秦庄襄王墓”,不过,学术界对此并无定论。

因冢上有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的一块“秦庄襄王墓”碑石,故过去一直误认为此墓为秦庄襄王墓。但据《史记·秦本记》记载,战国晚期秦国建都咸阳市秦昭襄王宣太后悼太子秦庄襄王和皇帝太后(始皇墓)均葬在“芷阳”。又据魏晋时著名学者皇甫谧记述“秦庄襄王葬在芷阳之骊山”。80年代在西安市临潼区韩峪乡油王村老牛坡一带发现秦东陵。证实庄襄王确实葬于西安市临潼区境的秦东陵。

另据《汉书》等史籍考证,“韩森冢”应是汉宣帝的父亲“始皇孙冢”。“韩森冢”是“皇孙冢”的谐音。

近年来对此墓葬的墓主人身份争议不断,据最新考古钻探显示此为一处秦代王侯级别的墓葬,里面埋葬的很有可能是秦孝文王并非秦庄襄王,真正的秦庄襄王陵应该位于秦东陵之中。

对于韩森冢主人的身份,恐怕只有等到墓葬发掘出来以后,才能确定,不过,按照国家的规定,对于帝王级别的陵墓,不得主动进行发掘。现在所进行的考古发掘,多是配合基建进行的被动发掘。对于级别高、价值高的陵墓,比如秦始皇陵,现在不发掘就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

考古发现

从2011年10月开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位于东郊的韩森冢进行了系列考古勘探,已发现韩森冢为“亚”字型大墓,从墓葬形制等来判断,基本上能确定该大墓应是战国时期的秦王陵墓,墓主是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的可能性较大。

2011年10月开始,该院对韩森冢及周边近8万平方米区域进行考古勘探调查。在封土以外采取1个平方米5个孔的梅花状布孔方式,在封土周边的核心区域灵活布孔。一般普探孔平均孔深只有1米,有些3至5厘米,所有的孔都没有打穿墓室。

本次考古勘探表明,韩森冢封土为覆斗形,底边东西长73米,南北宽75.5米。主墓坐西朝东,为有4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周围发现小的陪葬墓3个、陪葬坑2座。从墓葬形制等来判断,基本上能确定它应是战国时期秦国王侯级别的墓葬。

迁都咸阳市后,秦国君的陵墓多分布于咸阳、芷阳及骊山北麓。当前战国时期的秦始皇陵大多已确定,而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父亲秦庄襄王和宣太皇后、帝太后陵一直没有确切地点。庄襄王葬于芷阳,可能位于现在的秦东陵,而孝文王所葬之地,地名虽不可考,但应距离芷阳不远,韩森冢是秦孝文王陵墓的可能性更大。

主要景观

古墓丽影

韩森路在韩森冢南,街北的几个小区北面紧邻韩森冢,不过小区与大冢之间竖起了铁栅栏,无法通行。而从长乐公园的后门可通向大冢,进入长乐公园后,一直向东走,走到公园的东门,便能看到铁门外一个小山般的大土包,这就是韩森冢。

韩森冢浑身披绿,经过了几千年的风霜,其形质依然可辨,依然高大雄伟,站在韩森冢脚下,向东南远眺,白鹿原清晰可见。

这座大冢建在一座小黄土原上,原顶开阔,荒草蔓延,除过几座废弃的平房外,原上没有什么建筑。几条小径在绿草丛中蜿蜒向前,通向原上的制高点——韩森冢。

从地形上看,长乐公园处在这个大冢所在土原的西坡,而土原的其他三面,则被高高耸起的一栋栋钢筋水泥建筑所包围。不过,几十年或一百年前,这里当是西安市东郊的一个高点。

尽管荒草丛生,可这里并不是没有人气,这块开阔地显然已经成为周围居民的“后花园”。如果能将长乐公园和韩森冢打通,或者把韩森冢也包含进公园里,不仅能方便附近的居民,也能美化大冢周围的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