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梆笛

梆笛

梆笛,边棱音气鸣乐器。用于梆子戏伴奏故名。竹制,横吹,开有六个指孔。清代宫廷特指筒音为姑洗律的高音横笛。其第二、三、四孔为平均空孔距。

乐器介绍

《清朝文献通考·乐八》:“梆笛,为短调乐器,底孔律合姑洗,音为变宫,一孔仲吕宫,二孔林钟商,三孔角在夷则、南吕之间,四孔无射清角,五孔黄钟徵,六孔太簇羽。”

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

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

代表曲目:《喜相逢》《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荫中鸟》《枣园春色》

代表名家:王铁锤冯子存刘管乐

演奏曲目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如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先生演奏的北方民间乐曲《五梆子》、《喜相逢》,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梆笛常用的指法是筒音作re,其次是sol,有时也作mi、la。

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

梆笛曲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其中主要是冀西北、冀中地区。代表曲目有冯子存演奏的《五梆子》《喜相逢》《放风筝》《挂红灯》《黄莺亮翅》;刘管乐演奏的《卖菜》《荫中鸟》《冀南小开门》《和平鸽》以及梁培印、王立仁演奏的《顶嘴》等乐曲。

演奏音乐

按传统的演奏习惯特点,北方梆笛的演奏技巧主要有吐音(顿音)、抹音(滑音)、花舌音、垛音、历音等;南方曲笛常用的演奏技巧主要有垫音、打音、泛音等。但在创新的笛曲中,南北笛曲习惯性的各种特殊演奏技巧,已根据乐曲创作的需求加以融合吸收。

曲谱标记

吐音;吟音;剁音;历音;斑头舌鳎;打音;叠音

艺人冯子存

优秀的民间艺人冯子存(1904--1987),河北省阳原县人,是北方梆笛演奏的主要代表人物。冯子存梆笛演奏艺术粗犷朴实,具有深厚的民俗音乐素养,他的梆笛曲是在河北、山西省、内蒙衔接地带流传的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长期从事地方戏曲“二人台”的伴奏,因此,戏曲中富于生活气息的生动表演以及和语言的紧密结合等特点,极大地促进了冯子存笛子演奏艺术的发展。在演奏技法上他用急促、跳跃的顿音,强劲有力的垛音,乐句尾梢的历音,富有韵味的抹音,华丽奔放的花舌飞指颤音,色彩鲜艳的花舌音等北方梆笛独特技巧,使旋律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冯子存曾长期生活于劳动人民之中,他随“二人台”班子,走遍张北县穷乡僻壤,因此,他整理的笛曲,具有强烈的泥土芬芳。

冯子存演奏的笛曲《五梆子》,原为华北地区流行的一首器乐曲牌。曲调优美健朗,常用于戏曲过门。该曲牌经冯子存整理加工后,赋予乐曲以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个性,梆笛特殊技法的安排和运用,使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富于色彩的抹音、花舌音吸引着听众,头四小节抹音、垛音、历音的连续安排,展现出梆笛演奏艺术的独特风采。主题旋律平稳,情绪洒脱安详,变宫音色彩性的安排,使音调柔和婉转。《五梆子》主题呈示主要是五声音阶不断下行二度模进。它以严格变奏的手法展开乐思,其变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笛子技巧的替换和速度的递进方面,以造成情绪的逐步展开。

《五梆子》在结构上采用了民俗音乐中最常见的变奏原则。变奏手法除一般旋律常见的加花手法外,还应用了演奏技巧变换的手法。乐曲结构短小,手法朴实简练,地方色彩浓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