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极
黄极(ecliptic pole),天文学术语,是指垂直于地球绕着太阳的轨道面——黄道面的线与虚拟的天球相交会的点。
基本介绍
黄极有两个:北黄极、南黄极。
由于岁差,天极以大约25,800年的周期在圆轨道环绕着黄极运动。
黄极在2009年8月26日的座标值是:
• 北黄极:赤经1800.0,赤纬+66°33′38.6″(J2000的精确值)。
• 南黄极:赤经600.0,赤纬-66°33′38.6″(J2000的精确值)。
黄极不可能位于暗黑天空中的天顶。依据定义,黄极与太阳的位置相距90度,因此当黄极位于天顶之际,太阳必定依然在地平线上。
天极介绍
天极是地球的自转轴(地轴)(英语: earth axis),向天球延伸后,在无穷远处与天球交会的两个假想点。
夜空中的星星,看起来是从头顶上由东向西移动,使人产生天球也在从东向西自转的感觉,这是由于人观测星空时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缘故;由于地球不是惯性系,是绕地轴持续自转,因此相对观测者而言会产生天球绕地轴自转的错觉。天球“自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一样,皆为恒星时的23小时56分04秒。
地轴延伸至无穷远处与天球相交于两点称为天极。以地球为参考系时,观测者会观测到这两个点是天球上唯一的一对不动的点,以此二点连线(即地轴)为基准轴,以地心为原点,以赤道平面为基准面,所建立的天球坐标系统,即是天球赤道座标系统,相应的二天极坐标的第三坐标(即赤纬)分别为分别是+90°(北天极)和-90°(南天极)。
对于天文摄影中的追踪摄影,作为追踪装置的赤道仪必需先对准天极始能准确追踪拍摄天体。
岁差介绍
岁差(英语:axial precession,字面意义为“(自转)轴进动”),在天文学中是指一个天体的自转轴指向因为重力作用导致在空间中缓慢且连续的变化。例如,地球自转轴的方向逐渐漂移,追踪它摇摆的顶部,以大约25,800年的周期扫掠出一个圆锥(在占星学称为大年或柏拉图年)。“岁差”这个名词通常只针对长期运动,其他在地轴准线上的变动 -章动和极移- 规模要小了许多。
在历史上,地球的岁差被称为 分点岁差,这是因为分点沿着黄道相对于背景的恒星向西移动,与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相反。在非技术的讨论中仍沿用此一名词,这点在详细的数学中是不存在的。在历史上,记载喜帕恰斯发现分点岁差,虽然确实的时代和日期并不清楚,但由克罗狄斯·托勒密认为是他所做的天文观测推测,期间在公元前147年至127年。
在19世纪的前半世纪,由于对行星之间引力计算能力的改进,人们发现黄道本身也有轻微的移动,在1863年之际这称为 行星岁差,而占主导地位的部分称为 日月岁差(英语:lunisolar precession)。它们合起来称为 综合岁差,并且取代了分点岁差。日月岁差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赤道隆起的引力作用造成的,引发地轴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转动。
行星岁差(actually an advance)是由于其它行星对地球和轨道面(黄道)的引力有小角度造成的,导致黄道面相对于惯性空间的移动。日月岁差比行星岁差强大了500倍。除了月球和太阳,其它行星也会造成地轴的运动在惯性空间中产生微小的变化,在对比时会造成对日月岁差和行星岁差的误解,所以国际天文联合会在2006年将主要的部分重新命名为 赤道岁差,而较微弱的成分命名为 黄道岁差,但是两者的合称仍是综合岁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