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种族主义

种族主义

种族主义是指"认定一些种族天生就注定比其他种族更为优越并因此有权统治后者"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是根据反智的学说人为地塑造不同民众之间的不平等,并为这种不平等辩护。种族主义的出现最初源于民族压迫,并将这种压迫行为合法化和合理化。现代种族主义存在三种主要形式:针对有色人种的白人至上主义(white supremacy)、反犹主义和当代新种族主义。

西方种族主义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而现代西方的种族主义的嬗变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在种族主义的发轫阶段,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个人主义助推黑人奴隶制的制度基础从宗教差异转变为种族差异,并促成了宗教神学话语的理论论证。在启蒙运动阶段,自由主义思想家对种族主义的辩护,使他们所宣扬的社会契约实际上成为自由平等幻象下的“种族契约”,契约论所蕴含的政治个人主义孕育了公民民族主义,助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公民民族主义的竞争性和支配欲与民族国家的排他性为种族主义提供了动力,使得西方的自由民主建立在种族清洗的顶峰之上。在奴隶制被废除和殖民统治瓦解之后的阶段,以文化种族主义和色盲种族主义为主要形式的当代新种族主义,借着反种族主义话语的掩饰,将维护白人特权的种族主义潜藏于文化差异或个人主义话语当中。

种族主义在美国不仅给少数族裔带来巨大痛苦,更让美国社会撕裂进一步加剧,对立进一步加深。这种撕裂已表现在包括对待国旗态度在内的国家认同上。

历史沿革

种族主义的发轫

西方种族主义起源古希腊,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层次且高度进化的世界观,甚至可以视为一种迷信或宗教意识。现代种族主义的诞生,与贩卖黑奴的奴隶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种来自种植园的经济要求。1441年,第一批非洲人被贩运到里斯本,开启了奴隶贸易强迫非洲人向海外移民的先河。1453年,为了使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合法化,葡萄牙人祖拉拉(Gomes Eanes de Zurara)通过将非洲奴隶贸易视为传教士的探险活动,“完成了对非洲奴隶贸易的首次辩护”。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和美洲殖民地的快速发展,劳动力需求量急剧增加。17世纪中后期,弗吉尼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不仅对奴隶制给予了实际承认,更明确规定,奴隶可以受洗成为基督徒,但皈依宗教并不意味着自由。此后,北美其他殖民地纷纷效仿,黑人奴隶通过皈依基督获得自由的可能性被彻底剥夺,也在法律层面丧失了包括人格在内的一切人身权利而沦为白人财产的一部分。到18世纪,以种族差异为基础的黑人奴隶制在北美殖民地普遍建立,种植园奴隶制成为殖民地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由此,一种较为系统的种族主义理论逐渐盛行,试图诉诸宗教话语,以求突破基督教普世性观念的约束。

启蒙运动时期

18世纪,伴随着启蒙运动的蓬勃发展,自由平等思想逐渐在西方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并促进了美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在这种思想和政治氛围中,实践中的种族主义活动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日益扩大:以自由平等原则立国的美国,不仅在1787年宪法中把奴隶制加以合法化,而且随着向西部的殖民扩张,与种植园相联系的奴隶制不断得到扩展,对土著印第安人的种族屠杀和种族清洗也愈演愈烈。法国大革命以后,虽然法属殖民地的奴隶制被立法废除,但殖民扩张却大大增强。思想和现实的这种巨大反差似乎让人费解,但是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在启蒙思想家内部,在自由平等理论内核中,已为种族主义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启蒙思想家们所阐发的自由主义,其表面上的中立性和普遍性均是虚幻的,实质是一种种族自由主义(Racial Liberalism),在这种自由主义中,人格的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利、义务和政府责任的落实清单都被种族化了。相对应地,作为理论载体的社会契约,实际上也是一份种族契约,是白人订约者之间的一份协议,旨在为了白人的利益而将作为非订约者的有色人种置于附属地位,进而合法地加以剥削。这种种族式的契约观念所包含的政治个人主义为种族主义提供了政治动力。

当代新种族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发展,以平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蓬勃兴起。19世纪后期开始,个人权利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逐渐得到了扩展。它一方面要求权利主体的边界应超越白人种族的界限,另一方面,要求权利的权项要超越财产、自由等权利的局限,向机会、教育、就业、保障等福利权扩展。第一方面的进展直接促进了殖民主义以及与此相伴的种族清洗奴隶制的式微。20世纪以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北美等地的种族清洗也基本告一段落。并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反法西斯主义斗争后,激发了非西方社会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西方白人的殖民统治也宣告瓦解。

相关法律

1960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510(XV)号决议,谴责一切形式的种族、宗教和民族仇恨与行为。1965年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2106(XX)号决议通过《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该公约第四条明确要求各缔约国“应宣告凡传播以种族优越或仇恨为根据的思想,煽动种族歧视,对任何种族或属于另一肤色或人种的人群实施强暴行为或煽动此种行为,以及对种族主义者的活动给予任何协助者,包括筹供经费在内,概为犯罪行为,依法惩处”。

具体分类

种族史观和雅利安种族优越论

德国在对外政策转向中的一大特点就是民族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潮的泛滥,而极端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种族不平等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上“有治人的种族和治于人的种族”,人类文明的关键是种族。“日耳曼人是最优秀的雅利安种族,注定要去征服和统治非雅利安种族的国家。”而根据德国语言学家弗里德里希·缪勒在其《语言学讲稿》中的说法,“伊朗人和印度人是最古老最纯正的雅利安种族” ,“日耳曼人和波斯人有着共同的祖先”,“伊朗即‘雅利安人的国家’。而伊朗的旧称波斯则源于雅利安人的一支波斯部落”。尽管这些说法还有待考证,但人种同源带来的文化心理上的亲近确实使得伊朗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有亲德倾向。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阿道夫·希特勒重提两国人民共同的“雅 利安”历史背景以及两国人民为了平等与独立所从事的共同斗争来推进两国关系。这样的政治宣传使德国又一次赢得了伊朗的好感。

族民共同体理论

1933年3月,希特勒在成立“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由约瑟夫·戈培尔担任,这个部门要履行的职责是要集中控制文化和思想领域的所有方面:“政府将发起一场有计划有步骤的运动,以恢复国民的身心健康。整个教育系统、戏剧、电影、文学、报刊和广播,将全作用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它们将得到治理,用于留存永恒的价值,这些价值是我国人民天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文化领域人员也必须纳入严密管控之中。1933年9月,戈培尔成功建立了帝国文化协会并担任会长,协会有七个下属协会,包括文学协会、戏剧协会、音乐协会、广播协会、电影协会、美术协会和出版协会。要求所有文化领域从业人员必须加入协会,不为纳粹政权认可的个体将被驱逐除名。

“一体化”的关键词是“人民”,“人民”——而不是“个人”——是这场运动的主体。“个人主义”被置于人民的反面,1933年1月约瑟夫·戈培尔就宣称,“个人主义的时代结束了,个人将被人民共同体取代。”“人民的心声”和“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们沟通”是戈培尔为“宣传艺术”定义的重要特征。在具体的艺术改造方面,他也是以“人民的名义”来贯彻执行的。

生存空间理论

希特勒在20年代后期的无数次讲演中一再重复“生存空间”这个主题尤其是在1928年一篇未发表的文稿中,希特勒对自己在外交政策方面的主张做出过比《我的奋斗》中更详尽的阐述。在这篇文稿中,他把外交政策定义为“为人民争夺足够且高质的生存空间的一种艺术”。对于德国来说这只能意味着一个目标,就是东方的领土。1933年2月3日,阿道夫·希特勒向军队表达重新武装的决心,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希特勒同时也暗示了未来外交政策的方向。他说,德国未来可以获得更多的出口盈余。但是这个目标其实只是用来为提出下一个目标做铺垫,“也许有更好的目标,那就是在东方征服新的生存空间,并对新生存空间进行无情的德意志化”。

反犹主义理论

1879年,德国反犹主义者、激进作家与政治人士威廉·马尔在《德意志战胜犹太社会》的册子中创造了名词 Antisemitismus—与形容词Antisemitisch不同的是,该词专指反对犹太人,即“反犹主义”。威廉·马尔认为德国人与犹太人长期冲突是由于种族原因,种族差异导致德国人无法通过同化犹太人的方式解决双方冲突,只能通过一方对另一方的胜利,犹太人的解放促使犹太人控制了德国金融与工业,犹太人的胜利将会导致德国人终结,因此造成了德国人对犹太人充满了恐惧与忌惮。

白人至上主义

“白人至上主义”也称“白人优先主义”,是西方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白人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主张白人的利益高于其他有色人种的利益,要求维护白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中的优先地位。在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由白人种族主义和排外心理造成的仇恨犯罪案件较多。

特征

广泛普通化

一些群体在白人种族主义组织的带领下,正在变得越来越偏激。部分“白人至上主义者”转向极端右翼,他们和法西斯主义纳粹党标志屡次公开出现于“白人至上主义”活动中。在2017年美国夏洛茨维尔的种族冲突中,开车撞向抗议人群的白人青年就是希特勒的忠实拥护者。有人称:这是与伊斯兰极端组织一样亟须重视与解决的国内恐怖主义

组织数量增多

据美国非营利性公民权益维护组织南方贫困法律中心统计,美国的白人种族主义组织以每年约50%的速度激增。在欧洲,据统计,目前较为活跃的白人极端组织约有72个。随着这些组织数量膨胀,由3K党、新纳粹分子、白人至上主义者等形形色色的仇恨团体制造的暴力事件不断增加。

组织活动方式多样化

据美国非营利组织反诽谤联盟统计,2020年美国共有5125起案例,通过发放实体传单、贴纸,悬挂横幅和海报等方式散播种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反性少数群体和其他仇恨信息。这一数据是10年以来最多的,几乎是2019年的两倍。在互联网上,极端分子利用社交媒体和平台等新的组织和宣传渠道,向数百万用户传递信息。很多白人极端组织发展跨国分支,与其他国家的同类组织建立伙伴关系。他们为了规避执法部门打击和网络平台封禁,线上线下联动,公开非公开举措并行,不断采取新的策略。此外,还有数量庞大的白人至上主义者通过黑暗网络,互相联络、交流信息、募集资金、策划袭击等。

暴力冲突事件增多

据统计,2013至2017年间,由种族偏见和排外情绪引发的仇恨案件在欧洲各国仇恨犯罪案件中所占比例平均高达68.4%,芬兰、比利时、意大利、德国等深受其害。2017年,在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的10天之内,美国就发生了867起仇恨事件,其中多数与种族问题有关。2018年,极端分子制造的50起谋杀案中,作案者是白人至上主义者的有39起。2019年,58%的美国人认为种族关系很糟糕,只有18%的黑人对黑人所接受的待遇满意。2020年,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种族主义已根植于美国经济、学校和警务部门中。三分之二的非洲裔受访者认为,警察对待非洲裔民众的方式在未来不会得到改善。

反犹主义

反犹主义是一种把整个犹太人作为迫害和排挤对象的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和社会行为,反犹主义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在历史上,欧洲的反犹主义最为严重,对历史的影响也最大,欧洲之所以会频频发生反犹的恶浪是由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特点所决定的。

当代新种族主义

当代新种族主义理论主要采取了文化种族主义和色盲种族主义两种隐蔽形式。

文化种族主义

文化种族主义(Cultural Racism),又称“差异论种族主义”,“其特点首先是对文化相对论价值的翻转(‘种族’向‘文化’移位,断言各种文化是绝对无法对比的);其次是放弃不平等的主题而将文化差异绝对化,从而否定混合,肯定各种‘文化’不可挽回的相互不可吸收性。”

色盲种族主义

色盲种族主义(Color-Blind Racism)在事实上,国外学界对美国这种新种族主义现象加以描述和概括的术语为数众多,莫衷一是。除了色盲种族主义以外,主流和通俗意义上仍将其称为“系统性种族主义”或“结构性种族主义”,其他认可度比较高的称谓还有“象征性种族主义”“自由放任的种族主义”和“竞争性种族主义”,.也被称为“没有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主义”,意即看似没有种族色彩的种族主义,主要旨在“强化南非白人特权的整体社会关系和做法”,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更加隐蔽,是一种“带着微笑的歧视”。

色盲种族主义的概念恰当地反映了当代新种族主义日益隐蔽的特征,即它试图通过掩盖种族不平等来延续现有的结构不平等,这表现为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对任何涉及种族主义和反种族主义的现代全球历史加以粉饰,掩盖种族主义盛行和白人特权地位的事实。值得一提的是,麦金托什的这篇文章最早对白人特权的概念给予了系统性的阐发和讨论,现在该概念已经成为西方种族社会学的支柱。西方的政治历史得到净化和重建,仿佛白人的种族统治和对有色人种的压迫不是历史的中心;至于原本是全球性的白人霸权和跨国的种族政治结构,也被粉饰得不复存在。阅读这些作品,人们永远也不会想到,现代性所建立的道德平等实际上受到了如此多的种族限制。

第二,谴责过去的传统种族主义,但强调种族主义是过去的事,否认当前依旧存在。在民权运动取得成果期间,随着种族隔离政策的消除、平权行动和建立政府机构(如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等反歧视政策的陆续执行,美国的种族状况得到了改善。有鉴于此,无论是美国共和党关于种族历史终结的后种族主义叙述,还是美国民主党关于种族进步进程的叙述,二者都强调,种族主义已不再是有色人种的重大障碍。这意味着,在美国白人看来,系统性的种族主义已经不复存在,社会上依旧存在的种族主义行为应归咎于个人行为,而与族群无涉。

第三,高举着个人功绩和平等机会的旗号反对平权行动,认为平权政策是对特定群体的优惠待遇,侵犯了南非白人的个人权利和机会平等。同时,在否认种族主义现实存在的背景下,将有色人种的不利地位导源于他们的个人能力和文化缺陷,与种族主义无关。

相关事件

1921年5月30日,19岁的黑人擦鞋工迪克·罗兰走进当地一栋大楼的电梯间,准备去楼顶的黑人专用卫生间。而操作电梯的17岁白人女孩莎拉·佩奇在罗兰进入电梯后不久发出尖叫。紧接着,有人看到罗兰从电梯里跑了出来。事后,《塔尔萨论坛报》立刻刊发了罗兰“非礼”佩奇的消息。第二天,罗兰被警察带到了警局。随后,数千名被煽动的南非白人与支持罗兰的黑人爆发严重冲突。后来,冲突升级成了种族屠杀,塔尔萨市区到处浓烟滚滚,昔日的“黑色华尔街”被夷为平地,直到6月1日才恢复平静。

1965年8月11日下午,一支警察巡逻队在黑人聚居的洛杉矶沃茨地区拘捕了两名黑人,并用警棍击打了其中一人。人们涌向现场,另一支警察巡逻队随后到达,紧张局势加剧。大规模骚乱随即爆发,被称为沃茨暴动。当局出动了1.4万名美国国民警卫队人员。暴力和破坏持续了6天。近千座房屋被毁,34人死亡,约4000人被捕。

1968年4月4日,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支持田纳西州孟菲斯清洁工人罢工斗争期间遭暗杀,年仅39岁。随后,抗议浪潮席卷了整个国家,使美国陷入内战后从未有过的动荡。200多个城市发生了暴力和破坏活动。当局总共部署了5.8万名国民警卫队队员,2.7万人被捕,3500人受伤,43人死亡。

2020年5月25日,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用膝盖压住脖子长达8分46秒。其间,弗洛伊德曾说他无法呼吸。他在生命最后时刻呼唤着母亲。暴力抗议活动于次日从明尼阿波利斯的事件现场开始。几天后,抗议活动扩散到整个国家。这次的一大特点是,白人群体对“黑人的命也重要”运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2024年1月4日,据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的客座医生称,美国人只能对自己健康的20%左右负责,而种族主义等系统性问题要为另外的80%负责。

社会危害

在美国,种族主义不仅给少数族裔带来巨大痛苦,更让美国社会撕裂进一步加剧,对立进一步加深。这种撕裂已表现在包括对待国旗态度在内的国家认同上。经历过网络种族主义的儿童和青少年更有可能报告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而那些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更有可能报告轻生想法。在二战时期,由于纳粹德国种族主义的盛行,导致大量犹太人被残忍的屠杀。而从1938年11月开始,发生的大屠杀事件是德国与文明的决裂,之后近600万犹太人被杀害,数以百万计的人遭受了无法形容的痛苦。种族主义往往与极端民族主义等极端意识形态交织纠缠,构成不安定因素,以不同的形式对民族国家和国际社会造成极大的甚至是颠覆性、毁灭性的破坏,对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极大的危害。

21世纪初,在种族主义阴影的笼罩下,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和针对少数族商人群的暴力事件并不鲜见。根据2012年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针对少数族商和种族关系住房歧视调查结果显示,相比于白人,少数族裔寻)房者被告知和展示的可租买房屋数量相对偏少。事实上,部分房地产开发i商和租赁业主经常基于种族因素来阻碍少数族裔前往白人聚集的城市郊区定定居。2020年全球暴发疫情以后,美国种族歧视现象愈发严重。而近年来针对公少数族商的暴力事件更是触目惊心,在2019年的埃尔帕索枪击案中,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枪手克鲁修斯在当地一家超市中射杀了20余名拉美美裔移民;在2021年3月的亚特兰大枪击案中,罗伯特·朗先后枪杀6名无辜的亚裔女性,此案也是疫情以来亚裔在美遭受种族暴力现象增多的真真实写照;在2022年5月的布法罗枪击案中,种族主义者金德伦残忍枪杀了10名名非洲商美国人;2023年1月21日,洛杉矶县蒙特利公园市市华人社区又发生严重枪击案,造成至少包括2名华裔在内的11名亚裔美国人遇难,9人受伤。尽管上述事例在美国可能还仅仅是冰山一角,但却从侧面反映出一些少数族商在当今美国社会中的境遇。

参考资料

美国种族主义的司法根源及其危害.经济日报.2024-01-06

马德普、龙涛 | 现代种族主义的嬗变及其个人主义根源.微信公众平台.2024-01-06

种族主义是美国难以根除的社会毒瘤.环球网.2024-01-06

美国国内种族冲突升级背后,西方种族主义的根源何在?.网易.2024-01-06

特稿:种族仇恨撕裂美国.新华网.2024-01-06

警惕种族主义这种“政治病毒”.求是.2024-01-06

第三帝国的文化生活:灵魂改造、“内心移民”与新世界幻象.腾讯网.2024-01-12

书摘|希特勒为何执着于向苏俄讨要" 生存空间" ?.网易手机网.2024-01-12

半月谈丨白人至上主义:逼近的“跨国威胁”.新华社新媒体.2024-01-06

欧洲反犹主义的历史透析和近期回潮.国际观察.2024-01-06

塔尔萨大屠杀——美国种族主义的“脓疮”.上观.2024-01-06

外媒盘点:美国史上十次反种族主义抗议.参考消息.2024-01-06

美媒:医生表示种族主义等系统性因素要为美国人的80%健康负责.中国新闻网.2024-01-06

「世界说」研究发现:网络种族主义对美国非裔青少年群体造成了毁灭性伤害.中国日报网.2024-01-12

91名犹太人丧命“水晶之夜”极端反犹排外势力在德并未绝迹.央视网.2024-01-12

【独家】极端民族主义的特性及危害刍议.微信公众平台.2024-01-12

美国种族主义的司法根源及其危害.经济日报.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