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刻
阴刻是一种在雕刻面上用刻刀直接刻划画面或文字的雕刻技法。从雕刻的实施角度讲,阴刻是所有雕刻技法中最为简单省工的雕刻手法,但是就艺术表现角度而言,阴刻又是一种具有相当难度的雕刻技法。艺人常常用这一技法来刻制名字和落款。
阴刻雕法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它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阴刻是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在玉石雕刻语言的初创阶段,工艺史上就已出现了阴刻技法,相比于浮雕、圆雕等线条与立体感、块面感并重的雕刻呈现方式,阴刻更倾向于线条的单纯刻画。这种去冗返简、简单流畅的线条运用,剔除了繁的雕饰和臃肿的表达,以一种理性克制的形式美感,传达出静穆单纯的古典意境。
阴刻作为主体技法时,则完全跳出工艺装饰的层面,更注重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结合,尤其在富有文人气息的文房题材中,表现出了极为雅致的一面。在表现手法上,它更接近于绘画中的白描技法,主要以线条的刚柔、粗细变化来勾勒物象的特征,讲究诗的凝练、画的留白,颇考验雕刻者锤炼线条的功力。
概念
凹阴刻为凹形状。陷下去的字是阴字,凸出来的字是阳字。
刻图章是一般都刻凸出来的字,这就是阳刻。
刻图章是如果是刻凹陷下去的字,这就是阴刻。
主要用于篆刻,印章,剪纸等方面。
引证解释
1.阴险刻毒。《旧唐书·崔器传》:“器性阴刻乐祸,残忍寡恩。”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一:“世谓韩王(赵普)为人阴刻,当其用事时,以睚眦中伤人甚多。”《明史·刘传》:“时内阁三人,安(万安)贪狡,吉(刘吉)阴刻,珝稍优,顾喜谭论,人目为狂躁。”清昭梿《啸亭杂录·湖北谣》:“毕(毕沅)性迂缓,不以公事为务;福(福宁)天资阴刻,广纳苞苴;陈(陈望之)则摘人瑕,务使下属倾囊解橐以赠,然后得免。”
2.谓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三节:“在这些石刻画像里,孝堂山石室的画像是阴刻的,直接用线条钩划出来;武氏祠画像石是阳刻的,是平面的浮雕。”叶圣陶《登雁塔》:“最下一层四面拱门的门楣上都有线雕,我以为最值得细看。刻的是佛故事,人物和背景全用线条阴刻。”
微雕
以微雕为例:
1991年10月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在柳州成立,中日刻字及全国刻字讲习班的举办,为中国的现代刻字打开了国门。毫无疑问,作为现代刻字这门生机勃勃的新兴艺术,是富有魅力,也最引人注目的艺术样式,从它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文学、美术、雕塑、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集结,感受到其内涵的审美复合的光辉。由权希军先生提出了发展“以阳刻为主的中国刻字”的构想,这一构想的论述,经过10年的初级阶段,在形式感、技法和装潢方面向日本、韩国学习了不少经验。但要超过以上国家,就不能走他国的路子,要用中原地区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优势,找突破口。把阳刻与阴刻的形式变为一种融合艺术,以形影不离、双脚并行,在阳与阴的结合感上丰富立体艺术形式。通过几次全国性的刻字展览,阳刻与阴刻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如:《美在东方观道》、《法无二门》、《心诚》、《百年树人》等作品的阴阳搭配、笔画错落有序,这种阴阳线条的结合,为阳刻表现形式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归宿,也为阴刻的单调增加了内容与形式感,为我国现代刻字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阴刻剪纸
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