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台北艺术大学

台北艺术大学

台北艺术大学(简称为北艺、北艺大或艺大,英文名: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简称TNUA),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北投区关渡地区。这是一所主要从事艺术、表演、人文研究、创作等学科的公立大学,前身为国立艺术学院,是台湾首间以高等艺术教育专业发展的高等教育机构。

简介

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于1979年2月6日颁布了“加犟文化及育乐活动方案”,决定筹设一所培育艺术创作、展演及学术研究人才之高等学府,台北艺术学院于焉诞生。

1979年10月22日,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正式核定成立台北艺术学院筹备处,广邀艺术界、教育界人士,参与建校筹设、讨论建校的理想、教学的目标,并分组讨论、归纳,草拟台北艺术学院建校计划纲要。 1982年7月1日,台北艺术学院奉准正式成立,鲍幼玉先生担任首任院长。学院初设音乐、美术、戏剧三学系。校址暂借台北市辛亥路三段国际青年活动中心二、三楼,并单独办理招生及考试,第二年学院奉准增设舞蹈学系,完成基本四系的设置。1985年4月,全校暂迁台北县芦洲乡原侨生大学先修班校址。

1990年9月,关渡校区的建校工程次第完成。1991年7月下旬正式迁校。“出芦入关”是台北艺术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从1982年7月1日建校,到1991年7月,历经整整九年,克服了诸多困难,终于完成基本建设,并举校迁往关渡校区。“出芦入关”,当时在戏剧学系主导下,全校及各系热烈支援参与中,完成了谢土祈福的展演仪式,全校师生由芦洲一路游行走来,步入全新而将永续 的校区,建立新的纪元。1991年8月1日,马水龙教授荣任为第二任院长。其间学校在教育、创作、研究的发展上,因需要增设了艺术研究所、传统艺术研究所、舞蹈研究所、科技艺术中心、电算中心、共同学科及展演艺术中心,以求学校在艺术教育、人文学养、学术研究、展演活动及艺术创作上能有更深厚完整的发展。同时音乐学系为了因应社会对于音乐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增设为双班。

1994年,刘思量教授荣任为第三任院(校)长。学校增设剧场艺术研究所硕士班、传统音乐学系、剧场设计学系。直至2012年,台北艺术大学,设有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传统音乐、剧场设计六个学院。硕士班有音乐学系硕士班、戏剧学系硕士班、舞蹈学系硕士班、传统艺术研究所、剧场艺术研究所及美术史、美术创作硕士班等等。全校 学生约一千人。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本人文精神,培育艺术创作、展演及学术研究人才,并以求创造艺术发展的新契机”这是学校创校的宗旨。十数年来,整个教学方针与教育理念,都以此为原则。进而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经验与理论”、“创作与研究”交相并融,相互渗透,辗转化为学校特有的风格与光采。1998年招收舞蹈学系七 年一贯制的舞蹈系班。1999年8月1日,成立美术创作硕士班。 2000年8月1日,设立管弦与击乐研究所硕士班、音乐学研究 所硕士班、美术史研究所、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及成立教育学程中心。2000年10月办理“亚太艺术论坛”的大型国际艺术活动,推展了国际学术交流。

2000年10月16日,邱校长坤良教授连任第五任校长。学校继续推动配合社区总体营造的理念,以艺术文化建设关渡地区,将艺文资源回馈乡里,提升整个社会的人文与艺术品质。并重新规划 学校未来的中、长程计划,使学校继续朝着更理想、更完善的未来发展、行进,迈向成为艺术大学。 2001年2月该校美术馆落成并举办“台湾美术百年”展览,随后完成音乐第二系馆工程,持续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品质与学术研究。加犟推展建教合作与推广教育。2001年8月1日起,该校奉准改名为台北艺术大学,同时增设成立科技艺术研究所硕士班、音乐学系硕士在职专班及音乐学博士班。逐步迈向“立足关渡,放眼国际”的教学、创作理念。

学院的最高理想,是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融汇各 民族艺术文化的精华,创造发展现代中国艺术;这是学院在教学与行政上一切努力的指标。因此在教学上,是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期能传承发扬、融汇贯通,以探索中国艺术在现代文化发展中的理念,建立其脉络。在研究与创作上,让多种风格、多样面貌,且又与中国文化精神息息相关的艺术作品,逐步呈显。这个目标正是今日中国艺术专业教育严肃的使命。

“十年树人,百年树木”,本学院已经越过初期的实验、规划阶段,使学院的相关制度、教学环境逐步建立;八十年仲夏关渡校舍正式启用,次第完成迁校工作,学院已步入全新的教学展演环境,开启了关渡时代的新纪元。

展望未来,我们仍秉持学术研究、创作、展演并重之教 学理念而继续努力,我们愿放眼世界、立足于关渡,以艺术建设关渡,回馈地方乡里,进而带动地方甚至全国的艺文展演活 动,善尽社会教育推广责任,发挥最高的艺术教育功能。希望爱好艺术的青年学子、关心艺术教育发展的人士,能认同我们 的理想,到艺术学院来一起开拓一个艺术的新境地。

沿革

1979年“行政院”正式核定成立“艺术学院筹备处”。

1982年 艺术学院成立,设音乐学系、美术学系、戏剧学系。校址在台北市国际青年活动中心

1983年 奉准增设舞蹈学系。

1985年 全校暂迁台北县芦洲乡(今新北市芦洲区)原侨生大学先修班校址。

1990年 增设音乐学系硕士班及戏剧学系硕士班。

1991年 正式迁校至台北市北投区关渡。设置美术学系硕士班,音乐学系增设为双班。

1992年 设置舞蹈研究所、电子计算机中心及科技艺术研究中心。

1993年 增设传统艺术研究所及成立表演艺术中心。

1994年 表演艺术中心更名为展演艺术中心。系所合一并增设剧场艺术研究所硕士班。

1995年 增设传统音乐学系、剧场设计学系。

1998年 招收舞蹈学系七年一贯制的舞蹈系班。

1999年 由美术研究所改制成立美术创作硕士班。

2000年 设立管弦与击乐研究所硕士班、音乐学研究所硕士班、美术史研究所、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及教育学程中心。办理“亚太艺术论坛”的大型国际艺术活动,推展国际学术交流。

2001年 奉准改名为台北艺术大学,并成立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及文化资源等五个学院,同时增设成立科技艺术研究所硕士班、音乐学系硕士在职专班及音乐学系博士班。

2002年 增设造形研究所及建筑与古迹保存研究所,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关渡美术馆及推广教育中心成立。

2003年 增设剧本创作研究所、戏剧学系博士班、剧场设计学系硕士班、电影创作研究所硕士班。原舞蹈研究所调整分设舞蹈创作研究所及舞蹈表演研究所。

2004年 设置美术学系硕士在职专班,另教育学程中心更名为师资培育中心。

2005年 设置舞蹈理论研究所、博物馆研究所硕士班。

2006年 科技艺术研究中心改名为艺术与科技中心。校务研究发展中心调整为“研究发展处”,并设置“国际交流中心”,以及增设艺术与人文教育研究所。完成全校公共空间无线网络架设。

2007年 开设“关渡讲座”课程。承办马水龙教授获得“行政院”文化奖章颁奖典礼暨马水龙作品音乐会,并同步于该校传统艺术创意资源中心举办“马水龙影音作品展”。增设传统音乐学系硕士班。举办“多元与链结-世界艺术院校高峰论坛”为全台湾首次最大规模的国际艺术学校高阶主管会议,邀请欧、美、亚9国13所艺术大学院校长莅校参与,为当前艺术教育环境所面临之困难与挑战,尝试提出解决之道,并探讨下一波全球艺术教育发展之趋势。

2008年 调整“推广教育中心”与“传统艺术创意资源中心”整合为“艺术资源暨推广教育中心”。艺文生态馆正式启用。

2009年 成立电影与新媒体学院,于2009年11月对外招生。

院系

音乐学院

音乐学系(含硕士班、硕士在职专班、博士班)

管弦与击乐研究所

音乐学研究所

传统音乐学系

美术学院

美术学系(含美术创作硕士班)

美术史研究所

科技艺术研究所

造形研究所

戏剧学院

戏剧学系(含硕士班)

剧场艺术研究所

剧场设计学系

舞蹈学院

舞蹈学系(含七年一贯制)

舞蹈表演研究所

舞蹈创作研究所

文化资源学院

传统艺术研究所

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

建筑与古迹保存研究所

电影与新媒体学院

电影创作学系(含硕士班)

学士後电影美术设计学士学程

新媒体艺术学系(含硕士班)

动画学系

历任校长

创校校长  鲍幼玉先生 (1982年7月~1991年7月)

第二任校长  马水龙教授 (1991年8月~1994年8月)

第三任校长  刘思量教授 (1994年9月~1997年8月)

第四-六任校长 邱坤良教授 (1997年10月~2006年1月)

第七-八任校长 朱宗庆教授 (2006年8月~2012年8月)

第九任校长 杨其文教授(现任)

研究单位

展演艺术中心

电子计算机中心

艺术与科技中心

传统艺术研究中心

艺术资源暨推广教育中心

展演场地

展演艺术中心

戏剧厅

舞蹈厅

音乐厅

关渡美术馆

台湾首间校园美术馆,为独立运作的一级单位

电影院

台湾首间校园电影院,位于艺文生态馆,包含200人座大厅与80人座小厅

表演艺术博物馆

文化资源学院博物馆研究所之表演艺术博物馆筹备处 筹备中

T305实验剧场(戏剧系馆)

南北画廊(美术系馆)

地下美术馆(图书馆)

曼菲剧场 (舞蹈系馆)

大型活动

关渡艺术节 Kuandu Arts Festival (台北市、关渡)

于每年十月在台北艺术大学校园举办之大型艺术活动,展演类型包含戏剧、舞蹈、音乐、电影(关渡电影节)、美术(关渡双年展)、大型仪式演出、乐团表演、创意艺阵表演、创意市集、OPEN DAY(教学卓越计划历年成果展)等。2010关渡艺术节的年度主题为PLUS:Play with us, Play with Arts,希望 1+1+1 的无限加总可能,让艺术更亲近人群、贴近生活。

2009年世界运动会(高雄市)

安益国际展览公司负责人涂建国报告的提案中,是以台北艺术大学为合作团队,由校长朱宗庆担任总导演,制作人为平珩与陈镇川;并针对创意、音乐、剧本、舞蹈,舞台、灯光、音响、服装设计、行销、烟火设计等专业技术,提出规划构想。

2010广艺科技表演艺术节-超未来

广艺基金会邀集台北艺术大学,在走入“云端”科技的开端时刻,联结科技产业发展与科技艺术创作的最优秀人才,打造前所未有、超越型式与疆界的“超未来”科技表演艺术节。

知名校友

艺文界

阎鸿亚-剧作家

骆以军作家。

李鼎-作家、导演。

方懿德-编剧。

陈世杰-编剧。

王友辉-编剧、导演。曾获教育部文艺创作奖、文建会优良舞台剧本创作首奖。

罗北安导演、演员。绿光剧团团长。

李永丰-导演、制作人、舞台剧演员。纸风车文教基金会执行长。

李建常导演、舞台剧演员。外表坊时验团团长。

郎祖筠演员、导演。春禾剧团团长。担任许多艺人的表演老师。

梁志民舞台剧导演。果陀剧场创办人。

刘亮佐编剧、导演、演员。曾获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编剧。

宋少卿演员。曾获中国文艺奖章

冯翊纲演员。曾获十大杰出青年薪传奖、中国文艺奖章。

陈明才-演员。2003年8月29日自杀辞世。

杨顺清-导演。曾获金马奖最佳编剧。

王道南导演。

叶子彦导演。

罗景壬广告导演。

萧雅全导演。

演艺界

王月-演员。屏风表演班监制。

王柏森导演、演员、歌唱家。被誉为音乐剧王子。曾获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王明台导演、演员。执导过多部偶像剧。

王琄演员。曾获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女主角。

王耿豪演员。曾获金钟奖最佳男主角。

陈慕义编剧、演员。

张凤书演员。

吴倩莲演员。

张玉嬿演员。

张倩(原名张莉莉)-演员。舞蹈系毕业。

徐华凤演员。舞蹈系毕业。

何豪杰演员。曾获金钟奖最佳男配角。

陈霆-演员。舞蹈系毕业。

谢琼暖演员。

那维勋演员。音乐系毕业,主修小提琴。

尹昭德演员。

黄士伟演员。

邓程惠-演员。

萧艾演员。

陈湘琪演员。

吕曼茵-演员。

徐华谦演员。

韦以丞舞台剧演员。

林嘉俐演员。曾获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女配角。

范瑞君演员。曾获金钟奖最佳女配角。

颜家乐演员。

钟欣凌演员。

唐从圣演员。以模仿出名,《全民最大党》固定班底。

杨淇演员。

柯奂如演员。

金勤演员。曾演出《孽子》小玉一角。

莫子仪演员。曾演出《寒夜续曲》刘明基一角。参与过林奕华所执导的舞台剧《水浒传》。

黄健玮演员。

高英轩演员。2007年被李安相中,演出《色,戒》黄磊一角。

李运庆演员。美术系毕业。

吴慷仁演员。《下一站,幸福》男配角。

纳豆(纳豆)-演员、主持人。

丫子演员。以模仿陈幸妤走红。

吴伊婷-演员。

徐爱心演员。

简嫚书戏剧系。《那年,雨不停国》女主角。

黄迪扬戏剧系。《饭团之家》配角 (一杰)。《全民最大党》班底 (阿迪)。

陈妍安-演员。曾演出大爱电视的多部戏剧。曾演出三立《真情满天下》、台湾电视公司狮子的女儿》。

赵逸岚演员。电影《漂浪青春》第二女主角

姚淳耀演员。电影《一页台北》男主角。

黄裕升-综艺节目制作人。

王尹平伊林娱乐名模、艺人。

林维哲舞蹈系毕业。男子唱跳团体SIGMA团员。

唐立淇-星座专家,著书二十余册。

夏语心艺人,艺名“宝咖咖”。

康茵茵-艺人,艺名“茵茵”。

舞蹈界

黄-舞蹈家。

许芳宜舞蹈家,前玛莎葛兰姆舞团首席。

简佩如-舞蹈家,前玛莎葛兰姆舞团首席。

吴孟珂舞者,现任NDT一团舞者。

李贞威-舞者,前以色列巴西瓦舞团一团舞者,现为自由工作者。

林文中-前比提﹒琼斯舞团舞者,现为组办林文中舞团。

张逸军-前太阳马戏团正式团员。

音乐界

VK克音乐系。新世纪音乐创作者。配乐家。

郭蘅祈音乐人、歌手、戏剧出品人、导演。为张学友于90年代创作单曲《祝福》而声名大噪。

任真慧-现代作曲家

管罄歌手。

龚钰祺音乐研究所硕士。苏打绿乐团钢琴兼中提琴手、亮晶晶概念乐团键盘手。

艺术界

朱哲良-艺术家。

苏汇宇艺术家。

侯俊明-艺术家。

姚瑞中-艺术家。

陈文祺-艺术家、设计师、大学教师。

崔广宇-摄影师、设计师。

张乃文艺术家。

刘培能-舞台设计。

王世信舞台设计。

林恒正-剧场服装设计。

VOFAN科技艺术所,插画家。日本有“来自台湾的光的魔术师”(“台湾からの光の魔术师”) 的称誉。

刘邦耀-科技艺术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