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乡
牡丹区牡丹乡,位于东经115°27′,北纬35°16,牡丹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全乡,总面积64.84平方公里,人口61697人。同名的还有台湾省牡丹乡。
简介
牡丹乡种植牡丹面积8万余亩,品种1156个,标准化种植基地5200亩,从业人员3.5万人;95年牡丹乡被国务院授予“中国牡丹之乡”。
牡丹栽培
牡丹,芍药科(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属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原始来源于中原地区西北部的陕甘盆地,巴郡山谷、秦岭山地或高原地带的野生牡丹。一般位于北纬34°5′到38°,海拔600—2400米,逐渐形成了“性宜寒畏热,喜燥惧湿,生于高敞向阳而性舒”的习性。和木本植物一样,生命始于胎芽的形成,而终于植株的死亡,生命周期一般50年左右。由于它花大盈尺,色艳香浓,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被誉为花中之王。
牡丹乡栽培牡丹始于嘉靖初年,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据《曹州牡丹史》记载,时牡丹乡赵楼村赵瑞波外出经商,用当地特产木瓜、耿饼销于北京、天津市,换来牡丹10余株,又去洛阳市求得二乔、姚黄等品种,自此,牡丹繁衍起来,明万历癸丑(1613)年间,薛凤翔在所著的《州牡丹史》中说“亳有牡丹始自德、靖年间”,即公元1506—1566年,并对当时的牡丹品种作了详细记载。明万历年间,进士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记载:“余过州曹南一路,百里之中,香气迎鼻,盖家家圃中俱植之,若菜蔬然”。当时牡丹田连阡接陌,花园鳞次栉比。桑篱园、凝香园、赵花园、周花园、毛花园、巢云园,是当时比较著名的牡丹花园。牡丹在明万历年间达到了繁盛期,并走向专业化栽培。
历史
清朝,牡丹发展更盛,影响更广。蒲松龄《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曾赞美:“曹州牡丹甲齐鲁”,而且还为曹州牡丹中的两个绝品——葛巾紫和玉版白写了一则爱情故事《葛巾》,使曹州牡丹声誉远扬。乾隆二十一年《曹州府志·食货志》载:“牡丹弄岗报春苣苔之属数十百种,士族资以游赏,贫人赖以养殖”。乾隆五十七年怀宁余鹏年首撰《曹州牡丹谱》,详细介绍了栽培方法,记述当时牡丹有56种,其书末附记写道: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记。东部20里,盖田畦接也。看花之局,在三月(音“秒”,末也),车马歌相属。牡丹在鼎盛期已开始走向商业化。
咸丰以后,牡丹向商业化发展。《山东通志》载:“牡丹曹州最盛,居民有以此为业分运各省。”光绪11年本《菏泽县志》载:“花卉之风,凡他邑所有,其数略备。牡丹、弄岗报春苣苔各百余种,士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当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士人捆载之,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厚植以归,故每岁辄一往。《毛氏牡丹谱》记载:“牡丹之出途,北至燕冀、南至闽粤,东则沿海一带,遍苏杭等处,马来群岛,贩运几遍中原地区”。“下广”是当时牡丹收入的重要渠道,仅赵楼“大春家花园”每年都有近万株牡丹销往广州市,外出卖牡丹已成为一种生财之道。
民国初年至建国,牡丹种植处于低谷状态。民国军阀割据,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连年战争,民不聊生,花无销路,花农不得不忍痛割爱,毁花改种五谷。加之黄河两次决口,牡丹淹死(牡丹怕水淹,喜高燥)。建国时,牡丹载培不过百亩,花色品种只剩120多个。
发展
建国后,特别是1987年党的11届三中全会以来,牡丹逐步向规范化、科技化、商业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牡丹的发展见证了花乡人民生活的提高。
1949年至1987年,牡丹规模快速恢复。1956年,栽培品种567个;1976年栽培面积3000亩,培植新株260万株,品种达到310个。期间在逐步恢复传统种植牡丹的同时,科研上先后得到北京林业大学周家琪、李嘉钰的指导,花乡地区各村都建立了牡丹特产队,成立了试验小组,搞好种植和研究。特别是山东农业大学的喻衡教授和花农赵守重,一边收集整理传统品种,一边培育新人。后来的名人花农赵孝知、赵孝庆、许传进、孙景玉、赵孝武等技术人员都是在这时培养的。为后来菏泽牡丹的崛起夯实了技术基础。这个期间,牡丹还是花乡人民的副业,主要作用,一是供观赏;二是出售丹皮盈利。曹州丹炉焰因久存不易发霉又无虫蛀之患,被中药界称为“曹丹”,列为丹皮上品,畅销国内外。三是出售整株牡丹。除个体零星销售外,洛阳市自1957年至1987年,每年都购买菏泽牡丹10万—15万株。北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每年都购买一定数量的牡丹。同时林业、园艺异军突起。花乡群众在大田开始种观赏树,如龙爪槐、侧柏、冬青等。在当时有一定市场。在“大锅饭”时代,牡丹、园林的收入是花乡人民的主要经济支柱。
产业
1987至今,牡丹经营更专业化、商品化。198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原党的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原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书记白如冰等领导同志关怀下,建起了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迅速扩大到1万亩,并发展到目前的8万余亩,牡丹成了花乡人民收入的主导产业。
主要有以下特点:1、牡丹旅游。每年谷雨前后,牡丹盛开,花海、人海,热闹非凡,开展了牡丹旅游。1992年后,随着地、市(县)牡丹花会的召开,牡丹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大为提高,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旅游收入大幅提高。2、加强开发销售。300多处牡丹花卉企业相继产生。除向国内各大城市销售牡丹外,还出口欧美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60多万株。3、个体销售。每到霜降,成群结队的花农,都南下广州市催花、卖花,赢得不菲的利润。4、摧花技术取得成功。大田牡丹的缺点是只在春季开花,为克服这个缺点,花农在传统催花的基础上,研制创新了摧花技术。主要有冬季南方室外催花;北方冬季温室催花;田间大棚催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秋季)催花。使牡丹一年四季都能开花。增加了牡丹的观赏时间和季节。5、切花保鲜技术取得成功。牡丹的另一缺点是花期短,花农在传统的基础上研制了切花技术,达到了常温下可保鲜20天,1—3度贮存可达100天左右,增加了牡丹的单株盛开期,为远运、销售、观赏提供了便利。6、牡丹深加工。为提高牡丹的综合效能,正在研制开发牡丹的药用、保健茶、酿酒、食用、化妆品技术,保健茶、化妆品已推向市场。7、园林绿化树种大幅发展。在花乡、大田除牡丹外,多数都是连片成方、连方成顷的园林绿化苗木。到春天外地买苗木的车辆川流不息。1999年在昆明市世界园艺博览会上,111枚牡丹单项奖中,花乡牡丹获得了81枚奖牌,在中国、世界园艺、旅游界引起轰动,成为名符其实的牡丹霸主。花乡声明大为远杨。
牡丹乡,这个原本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镇,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变成了以牡丹为主导产业的旅游乡镇,群众的人均收入、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05年企业总产值53260万元,人均纯收入4870元,并成为全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牡丹乡已成为鲁西南乃至全省正在崛起的重点旅游乡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