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甘蔗街道

甘蔗街道

甘蔗街道隶属于福建省闽侯县,是闽侯县政府驻地,其办事处设在甘蔗街道校园路52号, 设置5个党政内设机构。甘蔗街道面积46.8平方千米,东与荆溪镇关口村交界,西与白沙镇毗邻,北依巍巍荷洋山,南傍悠悠闽江水、与竹岐乡隔江相望,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拥有“福建海洋文化从这里开始”的昙石山遗址;交通十分便捷,距福州市市区仅15公里;辖14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涵盖闽侯经济发展中心、甘蔗墩园洲工业区、陈店湖工业区等3个工业园区。截至2011年末,甘蔗街道总人口44523人,旅居海外侨胞2万多人,是“华侨之乡”和“橄榄之乡”。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甘蔗街道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甘蔗街道榜上有名;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名单出炉,甘蔗街道上榜;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甘蔗街道榜上有名;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甘蔗街道上榜。2023年11月,近日,闽侯县甘蔗街道广元南路道路工程正式动工建设,闽侯县城又多了一条便捷的区间路。

历史沿革

甘蔗街道原为闽江冲积洲,唐朝称瀛洲,后由于河道变动,江水将其一分为二,分称柑洲、蔗洲,随后泥沙淤积,又合二为一,各取两洲首字定为“柑蔗”(今作“甘蔗”)。《榕城考古略》便以甘蔗洲记名:“在十五都,与竹岐相望,齐山临水,民居鳞萃,有马仙宫、五显庙。”古属侯官县域第十五都。宋为侯官石门乡的九功上里、九功下里、万安里,元、明、清均为石门乡的十五都、三十六都。清末属甘蔗区。民国时期区划多变,其间民国29年(1940年)为甘蔗镇,属第四区,民国34年属甘白乡,民国37年为甘蔗乡属甘蔗区。

1949年9月属第七区,1951年设镇。1956年春,与荆溪、竹岐乡、鸿尾、白沙合并为白沙区,1958年5月并入荆溪乡,9月后改属荆溪人民公社,甘蔗设管理区。1970年9月1日,县革命会机关迁此,1972年9月,由荆溪人民公社划出甘蔗地区的10个大队(横屿、山前、三英、化龙、五福、双池、大元、长江、十字、青岐)作为闽侯县城,正式成立甘蔗镇革委会,1984年7月改称镇人民政府。1996年从荆溪镇划入南山、洽浦、昙石、流洋4个行政村。2005年11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镇改街道。

行政区划

14个村委会和5个居委会,甘蔗街道办事处驻五福村。

经济

甘蔗街道2018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61.36亿元,比增19.5%;税收收入14.39亿元,比增14.8%;固定资产投资14.16亿元,下降47.2%;其中工业固投9.26亿元,比增102%;限上社零18.56亿元,比增19.3%;出口总额35.11亿元,比增18.4%;外资到资1225万元。

社会

街道建设

工业区建设:(1)闽侯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铁岭工业集中区)位于铁江公路南侧,外福铁路、甘洪公路内侧,创办于2006年,是省、市重点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全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涉及甘蔗街道、荆溪、竹岐乡三个乡镇,规划工业用地25平方公里,已开发工业用地6平方公里,其中甘蔗部分占地面积3700亩(一期1100亩、二期2600亩),拿地企业67家,入驻企业270多家,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学、食品产业占主导地位。(2)甘蔗墩园洲工业集中区位于县城新区西部,创办于2000年8月,规划面积590亩,拿地企业34家,入驻企业210多家,皮件、竹、木、铁、藤制品等出口工艺品占主导地位。(3)陈店湖工业集中区位于县城北部甘蔗火车站西侧,创办于2003年1月,规划面积1000亩,已开发600多亩,其中一期247亩、二期216亩、三期已开发200多亩,拿地企业45家,入驻企业近200家,铁件、皮件工艺、机械制造、纸品加工等出口行业占主导地位。

旧城区改造:县城旧城区占地面积4.86平方公里,环境基础设施差,群众迫切要求进行旧城改造。根据群众的意愿,县委、县政府把旧城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拟分八期改造。

(1)2010年实施旧城改造一期,拆迁征地面积335亩,房屋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涉及甘蔗街道长江、十字、双池、大元4个村共1607户及县直10个单位,拆迁人口约6000人,2011年5月启动安置房建设,总投资17.52亿元,按照城市建设标准来规划设计,共建设33幢16—33层高的安置房,分为龙峰花园、瀛洲花园、甘洲花园等3个小区,总建筑面积50.15万平方米,小区内道路宽敞,水、电、管网、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完善,物业管理井井有条,周边学校、超市、公园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2016年3月,被征收户高高兴兴回迁入住。

(2)2017年实施旧城改造二期,征迁范围涉及五福、化龙镇、三英、长江、双池5个村和县直等部门相关地块,总占地419.56亩,拆迁总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涉及被征收户1535户约4800人。安置房建设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政府回购商品房就地就近安置。分4个地块出让,2018年12月A地块开发商已进场动工建设。(3)2018年实施旧城改造三期,涉及横屿、三英、山前等村,占地233亩,涉及房屋征收648户1500多人,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东至军民路、西至新堤坝路(新城丽景对岸)、南至昙石山东大道、北至入城路。

新城区建设:闽侯县城滨江新区位于旧城区南面、新旧防洪堤之间,总用地约3.26平方公里,距福州市中心城约15公里,建成世茂御龙湾、龙港城、正荣润园、阳光地产、海峡传媒港、悦澜湾、时代广场、万家广场、美和天著、闽商大厦等住宅、商业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项目,福建省艺校、福州市艺校等高等院校以及闽侯县实验中学、昙石山中学、第二实验小学、甘蔗中心小学以及6所公办幼儿园等学校座落于此,行政服务中心、文化馆、科技馆、市场监督局综合服务大楼以及规划、住建、税务部门等办事服务机构也迁建于此,该区域内还有大型超市——永辉生活广场,2018年12月万家广场商业综合体的开业,开启了闽侯新商业时代,该商圈集购物、餐饮、金融、休闲、娱乐五维一体,入驻商家有万家百货、肯德基麦当劳屈臣氏集团、一线服装零售、绿标永辉超市苏宁易购、AGOGOKTV、中影星美影院、酷动健身以肯德基、麦当劳等大牌连锁餐饮。沿闽江北岸修建休闲生态公园,东起自来水公司泵房,西至闽侯甘竹大桥,北起江滨路,南至闽江北岸,全长3.26公里,纵向最宽处达500米,总面积约115公顷,省级3号绿道(闽江绿道)由此经过,该公园依托闽江沿江分布着多块生态环境非常好的湿地以及大量果林、灌木丛等资源优势,分为湿地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休闲文化主题区、沙滩休闲运动区等四大分区,并在此基础上,以文化主题广场等景观节点为主,通过对原有土路进行改造,形成步行系统连接。县城新区正所谓高楼林立、功能齐全、商业繁华、风景优美,居民居住环境好、休闲项目丰富,生活更为便捷。

旅游景点:闽侯县历史文化悠久,素称“八闽首邑”,昙石山文化源远流长,“昙石山遗址”是闽文化的发源地,福建省文明从这里开始。昙石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已成为展示福建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闽都民俗园与之一河之隔、廊桥相通,形成互动;民俗园东边闽侯县博物馆,2019年1月开馆,呈现闽侯建县2000多年的历史人文,三处连点成片,成为展示福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脉相承的集中区域。

(1)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甘蔗街道昙石村,是中原地区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长形山岗。昙石山文化是福建省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2001年6月22日,国务院将昙石山遗址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省政府列为“福建第一文化旅游品牌”。2004年,江泽民同志为昙石山遗址作“昙石山文化遗址”的题字。昙石山博物馆以突出反映地域和海洋特色的昙石山文化为主题,占地108亩、建筑面积达6010平方米,系融博物馆、考古现场和遗址公园为一体的展示园区。

(2)闽都民俗园。占地260亩(不含河道),建筑部分占地9893㎡,总建筑面积16715㎡,绿地率为40%,突出农耕文化、以体现福州市古代、近代耕读习俗为主的开放性主题文化公园,通过各类建筑(包括迁建复原、仿建明清时代闽侯县民居、新建功能配套建筑等)、园林布局、雕塑、实物展示、多媒体运用、互动体验等手段,反映福州地区(以闽侯为重点)明、清时期的民俗特征,主要由生产园、生活园、教育园及仿古商业街等组成。生产园占地约54亩,由农耕广场、四季农田、农家大院、副业作坊,茉莉花茶坊等组成,园中错落分布有农事、采茶等雕塑13组,再现农事耕作、制作茉莉花茶、副业手工艺制作等农耕生活情景。生活园占地约57亩,由古民居、福禄寿喜广场、登高楼、戏台、茶楼、闽越王庙、四季广场等组成。着重体现百姓人家婚旦嫁娶、节庆贺寿、品茗听戏、踏春游玩、登高望远以及民俗信仰等日常生活俗事。教育园占地面积约18亩,由私塾、考试院、曲水流觞等园林景观组成,展示传统教育习俗,再现古代儿童训蒙、科举考试、雅士集会等情景。仿古商业街位于园区南侧,占地约34亩,由7栋共11座体现本地民居商铺特色的一层或二层仿古建筑组成,打造民俗文化特色明显的仿古商业街。

(3)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选址于甘蔗街道昙石山历史文化遗址周边区域,该区域是老县城所在地,距福州市中心15公里。该街区现状有闽都民俗园、昙石山、蝙蝠山、洽浦河、安平浦、昙石山博物馆、县博物馆等,具有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处,建议历史建筑61处,传统风貌建筑105处。规划研究范围面积约110.8公顷。根据现状,初步规划划分为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昙石村风貌区和洽浦村历史街区三大功能区。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启动区分为三片,总计为24.9公顷,373.5亩(含水域)。包括横屿片区启动区(2.8公顷,41.6亩)、昙石片区启动区(3.1公顷,46.5亩)、民俗园及县博物馆片区(16.3公顷,244.5亩)。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范围8.78公顷,街区范围内存有1处不可移动文物点、23处建议历史建筑、40余处传统风貌建筑。此次先行规划建设的一期启动区,位于横屿村街区东南角,沿昙石中大道,规划面积3公顷,2018年11月已动工建设,除了将融合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构建硬件体系外,一条220米长的主街道还将承载昙石山特色历史文化、闽侯老城故事、老城味道与老城记忆等主题,并通过诸多文创产品、饮食、文化演艺等方式向市民逐一展示,塑造成为八闽首邑之城市客厅,成为传统文化与时尚生活交相辉映之地。

获得荣誉

该街道先后获得“市文明村镇”、“市重点项目建设先进集体”、“全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生态乡镇”、“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09-2014、2016、2018年被评为“全县绩效考核优秀单位”。昙石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村。

参考资料

组织机构.福州市闽侯县人民政府.2024-03-26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闽侯丨甘蔗街道:为新时代现代化滨江新城建设贡献甘蔗力量.腾讯网.2023-12-23

行政区划.福州市闽侯县人民政府.2023-12-23

行政区划.福州市闽侯县人民政府.2023-12-23

闽侯甘蔗街道广元南路道路工程正式动工建设.福州-东南网.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