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波塞东龙

波塞东龙

波塞东龙属(学名:Sauroposeidon)是一种生活在早白垩纪蜥脚下目恐龙,主要分布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作为北美洲最晚出现的大型腕龙类恐龙,波塞东龙是已知最高的恐龙之一,估计高度达17米,身长接近30到34米,体重约为50到60公吨。波塞东龙的前肢长于后肢,身体形态类似现代长颈鹿。迄今为止已发现数个标本,其中正模标本由4个颈椎构成,于1994年在美国奥克拉荷马州发现。后来在怀俄明州得克萨斯州也发现了化石与足迹化石。这些化石的地质年代属于白垩纪早期,当时该地区是史前墨西哥湾的三角洲。

形态特征

波塞东龙可能是已知最高的恐龙。其颈部长度被估计为11.25到12米,肩膀高度可能为6或7米,而身长被估计约为30米或是34米长。波塞东龙的体重被估计为50到60公吨之间。然而,相较于长颈巨龙,波塞东龙拥有相对细长的颈部。如果波塞东龙的身体也是较为细长,那之前所估计的数据将会过高。

生活环境

波塞东龙生活在墨西哥湾的海岸,当时侵入到俄克拉何马州一带,形成巨大的三角洲,类似今日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这个地区在当时可能没有掠食动物可以攻击完全成长的波塞东龙个体,但肉食龙下目的高棘龙(体型较小于霸王龙)与以群体行动的恐爪龙可能以幼年波塞东龙个体为猎物。

发现

波塞东龙的脊椎骨发现于奥克拉荷马州的乡村,接近得克萨斯州边界,位于露出的黏土岩中。这些化石的年代约为1亿1000万年前,属于白垩纪时期,约为阿普第阶与阿尔布阶之间。

这四个脊椎骨是在1994年,由Richard Cifelli博士与奥克拉荷马自然博物馆的团队在俄克拉何马州阿托卡县的鹿角组发现。这些化石起初被认为仅是过大的动物化石,并认为是导因于树干的保存状态。

因此这些脊椎骨被储藏起来,直到1999年,Cifelli博士将它们交给毕业班学生Matt Wedel,以分析部份研究计划。当他们发现这个化石的独特性时,他们在同年10月公布了这项消息,并在隔年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期刊》(Journal of 脊椎动物 Paleontology)三月份上正式公布。这个新种被命名为S. proteles,而正模标本(编号OMNH 53062)存放在奥克拉荷马自然博物馆

分类

波塞东龙最初被归类于腕龙科,是腕龙、长颈巨龙的近亲。近年在怀俄明州克洛夫利组(Cloverly Formation)发现的新化石,显示波塞东龙可能属于Somphospondyli演化支,亲缘关系较接近于泰坦巨龙类。之后在德州发现的新化石,也支持这个分类法。之前发现于双子山组(Twin Mountains Formation)的蜥脚下目化石与足迹化石,在2007年被命名为帕拉克西龙,发现于德州的新化石,证实帕拉克西龙其实跟波塞东龙是相同动物。

古生态学

波塞东龙可能是北美洲最后的巨大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包含陆地上出现过最大的动物,是群分布广泛且成功的演化支。它们首次出现于早侏罗纪,并且很快地散布到全世界。到了晚侏罗纪,梁龙科腕龙科恐龙在北美洲与非洲等地占优势,到了晚白垩纪,体型庞大的泰坦巨龙类广泛分布于南半球。在晚侏罗纪到晚白垩纪期间,这段期间的北美洲蜥脚下目的化石纪录很稀少。所发现的标本也通常是破碎骨头,或是幼年个体。而北美白垩纪存活的蜥脚类恐龙在体型上缩减(身长减到15米左右,而体重不超过20公吨),因此波塞东龙的发现相当不寻常。

波塞东龙生存于墨西哥湾的海岸,墨西哥湾的海岸在当时侵入到俄克拉何马州一带,形成巨大的三角洲,类似今日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这个地区在当时可能没有掠食动物可以猎捕完全成年健康的波塞东龙个体,但鲨齿龙类的高棘龙(体型略小于霸王龙)与以群体行动的恐爪龙可能以亚成体或幼体及病弱的波塞东龙为猎物。

在2004年,德恩·奈许(Darren Naish)与他的同事叙述了一只巨大腕龙科恐龙,该恐龙发现于早白垩纪的英格兰,并类似于波塞东龙。该腕龙科恐龙仅发现两个颈椎,在某些细节明显地类似波塞东龙,而它们可能在体型上相似。该腕龙科恐龙的发现突显了早白垩纪时期北美洲欧洲恐龙的相似处。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

波塞东龙:一种巨大的蜥脚类恐龙.源中国科技.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