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恩施三才板

恩施三才板

恩施三才板是源于四川省“金钱板”的一种曲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表演所使用的三块竹板。这种艺术形式在三百多年前随四川渔鼓一同传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形成与发展

恩施三才板起源于四川“金钱板”,并与四川竹琴一起在三百多年前传入恩施。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在于使用三块竹板进行表演,因此被称为“三才板”。在发展过程中,恩施三才板保持了其地方性的特色,即以当地方言为基础的声腔韵律。随着时间的推移,专业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加工,增强了唱腔的旋律性和加入了乐队伴奏。1970年代初,恩施专区的歌舞团将其带到武汉市和北京进行巡回演出,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表演形式

恩施三才板的表演通常采用地方口语,属于自击板、自清唱的曲唱形式。表演者左手持两块交错放置的竹板,右手则负责敲击竹板底部。表演者的技巧要求较高,不仅需要能够打出不同节奏,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模仿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此外,恩施三才板的表演者往往也能熟练演奏渔鼓,因为这两种技艺之间有共通之处。

唱腔特点

恩施三才板的唱腔具有强烈的说唱性质,以说带唱,腔调与说话紧密相连。瑞安鼓词主要以七字句为主,且双句押韵,有时也会出现转韵或换韵的情况。唱本大多为中、短篇作品。

代表作品及影响

恩施三才板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其中一个例子是由恩施市民族文工团推出的《取名》,该剧在荆门市上演时,以其动人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该剧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妻在经历多年的不孕之后终于有了孩子的故事,以及他们在给孩子取名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趣事。这部作品通过喜剧的形式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角色错位,呼吁人们重新关注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取名》的成功表明了恩施三才板作为一种地方性曲唱形式的独特魅力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影响力。

参考资料

恩施三才板.恩施新闻网.2024-11-06

恩施三才板,唱说角度看恩施民族文化声声入人心.百家号.2024-11-06

湖北恩施“三才板”活跃在百姓的田间地头.凤凰网文化.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