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翅皱膝蝗
红翅皱膝蝗,Angaracris rhodopa (Fischer et Walheim,1846),是斑翅蝗科皱膝蝗属的一种蝗虫。成虫体中型,常具粗大刻点和短隆线。头顶宽平,与颜面隆起形成圆形。头侧窝明显,三角形。前后翅发达,超过后足胫节中部,后足胫节基部膨大部分具平行的细隆线。体浅绿色或黄褐色,上具细碎褐色斑点。后足股节外侧黄绿色,具不太明显的3个暗色横斑,内侧橙红,具黑斑2个,近端部具一黄色膝前环。后足胫节橙红或黄色。后翅透明,基部玫瑰红色。
分布与危害
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黑龙江省等地区。多分布在高山草原、山地草原和荒漠草原,主要为害菊科、禾本科牧草。
形态特征
体长:雄性23—29毫米,雌性28—32毫米。前翅长:雄性23—31毫米,雌性23—32毫米。
后足股节长:雄性12—14毫米,雌性14—17毫米。蝗蝻雌、雄性均4龄。1龄触角9—13节,体长5.09(4.26—6.22)毫米,后股节长3.49(3.14—3.90)毫米。2龄触角12—17节,体长7.25(6.20—9.52)毫米,后股节长4.39(3.52—4.92)毫米。3龄触角17—20节,体长10.76(8.20—13.62)毫米,后股节长6.57(5.82—7.00)毫米。4龄触角20—24节,体长16.98(12.82—23.64)毫米,后股节长9.51(8.62—12.94)毫米。卵卵囊圆柱状,无盖、壁薄,略弯曲,长22毫米,孢沫状物为褐色,呈蜂窝状不规则的多角体。卵粒部约占卵囊长的1/3,直径3.5—5.5毫米,卵粒斜排或直立,4粒一排,4—6排,每一卵囊含卵粒16—27粒,平均17粒。卵粒棕褐色,表面具鱼网状刻纹,网眼有针状突起,卵粒大小为6.1毫米×1.6毫米。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一般年份,最早孵化在5月中旬,孵化盛期在6月上旬,羽化最早约在7月上旬,7月下旬进入羽化盛期,8月上、中旬开始产卵。10月中、下旬地面仍可见到成虫。据甘肃省在夏河县高山草原上饲养观察,各虫(龄)态历期:蝗蝻1龄为16.8天(14-21天),2龄15.6天(12-18天),3龄16.1天(12-18天),4龄20.0天(13-23天),成虫寿命雄性为48.0天(31-61天),雌性为42.9天(31-53天)。红翅皱膝蝗喜食纤维素含量低的菊科、蔷薇科和百合科等阔叶草植物,亦取食禾本科牧草。各龄蝗蜻平均日食量:1龄为2.29毫克,2龄6.66毫克,3龄20.05毫克,4龄57.54毫克,成虫日食量,雌性为158.45毫克,雄性63.45毫克。蝻期总食量约1.62克,成虫期约为5.20克。雄性日食量的最高值(153.91毫克)出现在羽化初期,雌性的高峰值(256.33、274.66毫克)出现在羽化初期和产卵前期。皱膝蝗喜栖息于傍山坡地和比较干旱、土壤沙质大、植被稀疏的草地上。据观察,卵的孵化对土壤温度的要求,各年间较为一致,如孵化始期,距地面5厘米土层的旬平均土温为9.9-10.5℃,孵化盛期,旬平均土温为12.1-13.5℃。
防治方法
1.综合措施
根据各种类型草原蝗区的特点,结合草原建设,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改变蝗虫发生的生态环境。例如,植树造林,草原灌溉与施肥,建立人工或半人工草地,种植多年生牧草,草地飞播、补播优良品种牧草,划区轮牧,合理利用草原等措施,都可以改变蝗虫发生基地的植被、土壤、小气候等条件,从而不利其发生。
2.机械防治
内蒙古草原站自行设计制造的3CXH—220型吸蝗虫机,工作效率1.3—1.7公顷/小时,在草层高度15—45厘米的放牧地和打草地上吸捕率平均为86.7%,其防治效果与化学防治接近,防治成本仅为化学防治的一半,且不污染环境,对益虫杀伤力小。所捕蝗虫可作为优质蛋白饲料用于畜禽养殖业和饲料工业。此法适用于地表较平坦、蝗虫密度高的地区。
3.生物防治
(1)养鸡灭蝗:在有条件的蝗区,养鸡灭蝗,既能发展养鸡业,又保护了草原。据新疆阿勒泰市试验,在放养期,鸡群每天每只除给带领放养的20克信号粮外,均以蝗虫为食。每天每只鸡捕食蝗虫188头,灭蝗面积66.6平方米草地。经3年试验,不同品种的鸡,平均日增重15—19克。
(2)人工筑巢招引益鸟治蝗:我国鸟类资源丰富,多属益鸟,充分研究招引益鸟灭蝗,潜力很大。例如新疆治蝗科技人员,在充分掌握粉红掠鸟生态学的基础上,在蝗区人工修筑国家体育场和乱石堆,创造其栖息产卵的场所,招引棕鸟栖息育雏,捕食蝗虫,控制蝗害效果十分明显,一次性投资,多年受益。1981—1986年,玛纳斯县先后在蝗区人工营巢26处,营巢面积3000平方米,招引点覆盖面积达1.3万公顷,营巢区蝗虫密度明显地低于未营巢区的密度。
(3)蝗虫微孢子虫天蝗:蝗虫微孢子虫,是一种专寄生于蝗虫等直翅目昆虫体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将微孢子虫与麦麸配制的饵料被蝗虫取食后,可引起蝗虫感病死亡,存活残虫的体内产生大量孢子,健康虫与其相互残食后,微孢子虫又可在蝗群中传播,也可通过病虫产的卵传给下一代。蝗虫微孢子虫灭蝗的成本仅为化学防治的1/2—1/3,且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蝗虫微孢子虫可感染蝗虫20种左右,据新疆、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在草地上试验表明:每公顷按7.5ml微孢子虫浓缩液(每毫升含孢量1×109个)和1.5千克麦拌匀配制的毒饵撒播在蝗区,4周后混合种群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55%,存活蝗群中33%—35%的个体感染上了微孢子虫病。3年后在试验区调查,其中心地带的虫口密度远低于防治指标,存活蝗群中有62.68%个体感染了螺虫微孢子虫病。感病的雌成虫产卵量比健虫下降52.2%。
4.药剂防治
(1)喷雾: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
(2)地面超低容量喷雾:常用药剂有:50%马拉松乳油,40%乐果乳油,5%稻丰散乳油,80%敌敌畏乳油+二线油(1:1)等。几种药剂的每公顷有效用量为:乐果300—450克,稻丰散300—450克,敌敌畏450—640克,马拉松450—695克。
(3)飞机超低容量喷雾:可供选用制剂有:6.7%—10%敌敌畏+13%—20%马拉松+二线油,20%—30%马拉松+二线油,20%稻丰散+二线油。各种制剂的喷洒量每公顷1.5—2.2千克。
(4)药效检查的方法①方框取样器检查法:在防治区不同类型环境中,防治前后分别取样调查其密度,计算死亡百分率。②笼测法:防治前,捕捉主要优势同种蝗虫,每一养虫笼100头,饲以新鲜饲料,放在非防治区内作对照。喷药后,在另一组养虫笼内放采自喷药区的蝗虫100头,并供饲喷过药的牧草,逐日检查与对照组的死亡情况,连续观测3天,然后求出死亡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