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镇
樊哙镇位于达州市宣汉县东部,前河上游,北与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接壤,东与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为邻,西接白马镇,南接土黄镇,距县城95公里,辖区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景区巴山大峡谷的门户,辖8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居民委员会,城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3万人。
樊哙镇因楚汉战争时汉高祖刘邦派大将樊哙出征巴郡在此屯兵而得名。清乾隆樊哙建场。1949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2001年改镇,2004年,原城虎乡整体并入。樊哙生态优良、资源丰富,耕地总面积36247亩,其中田7240亩、地29007亩,林地5406公顷、镇域居大巴山脉南麓腹地,沟壑纵横、泉清水冽、生物多样,现有濒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属(中国大鲵)以及原麝、阳鱼、野猪、杜仲、黄柏、厚朴等野生动植物、中药材。樊哙镇境内原煤储量达5000万吨,铁矿3000万吨,碳酸钙1.5亿吨。
2022年,樊哙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056万元:第一产业22534万元,第二产业18542万元,第三产业3098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0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0.2元。
历史沿革
清属东乡族自治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樊哙乡。
1951年8月,分设樊哙、渡口2乡。
1955年,人民乡并入。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乡。
2000年1月,乡改镇。
2004年3月,成虎乡并入。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樊哙镇辖峡江县、海螺2个居民委员会,高伦、高台、花梨、土溪、古凤、铁心、金花、角岭、西溪、水田、金境、柑子坝1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9个居民小组、6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樊哙镇下辖2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山螺街16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樊哙镇地处宣汉县东北部,东连三墩土家族乡、漆碑乡,南与土黄镇接壤,西与白马镇、万源市固军镇为邻,北界渡口土家族乡。辖区总面积114.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樊哙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高伦村马头岩,海拔1160米;最低点位于高伦村毛须坝,海拔420米。
气候
樊哙镇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气温12.8℃,1月平均气温3.6℃;7月平均气温34.7%;平均气温年较差31.1℃。生长期年平均240天。无霜期年平均192天。
水文
樊哙镇境内河道属小清河水系。前河由金花村入境,河道长5千米。
自然灾害
樊哙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泥石流等。有地质灾害监测点9处,其中省级地质灾害监测点1处。发生在2005年7月8日、2009年7月11日两次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粮食6000亩绝收,400户危房。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2009年7月16日大风滩山体滑坡,造成41户122间房屋全部垮塌。
自然资源
樊哙镇境内已探明原煤蕴藏量达5000万吨,铁矿3000万吨,碳酸钙1.5亿吨。有濒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属,其他有鹿子、原麝、短尾猴、野猪、苏们羚、阳鱼、红腹锦鸡、环颈雉、斑鸠佩兰等野生动物;境内有耕地面积15855亩,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阳芋为主。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樊哙镇辖区总人口2710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41人,城镇化率12%。另有流动人口300人。总人口中,男性14523人,占53.6%;女性12579人,占46.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6022人,占59%;土家族11080人,占41%。2011年,人口出生率12.9‰,人口死亡率8.3‰,人口自然增长率4.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36人。
截至2017年末,樊哙镇常住人口19508人。
截至2018年末,樊哙镇户籍人口27531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1980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樊哙镇财政总收入585万元,比上年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3663元。
农业
2011年,樊哙镇农业总产值5809.9万元。
樊哙镇粮食作物以稻谷、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3万吨,其中水稻3447吨,玉米4344吨。经济作物以烟叶、油菜、茶叶、中药材为主。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0.7万亩,产量1250吨;茶叶产量205吨。
樊哙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5万头,年末存栏2.7万头;牛饲养量0.7万头,年末存栏0.3万头;羊饲养量1.1万只,年末存栏0.8万只;家禽饲养量23.8万羽。
工业
2011年,樊哙镇工业总产值2476万元,比上年增长8%,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9%。
2011年,樊哙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职工657人。
金融业
2011年末,樊哙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0.4亿元。
交通
2011年,樊哙镇境内公路总长195千米;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客运站1个,日发客运汽车18班次,日均客运量360人次。
社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樊哙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个;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6000余册。
2011年末,樊哙镇有学校体育场3个。8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
2011年末,樊哙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2500户,入户率71%。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樊哙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00人,专任教师16人;小学7所,在校生2650人,专任教师8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樊哙中学1所,在校生1550人,专任教师8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樊哙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个,其中门诊部2个;病床52张。专业卫生人员120人,其中执业医师42人,执业助理医师37人,注册护士41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樊哙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3户,人数200人,支出48万元,月人均2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73户,人数1665人,支出129.9万元,月人均65元;农村医疗救助226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4.6万元。敬老院1家,床位55张,收养农村五保50人。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2个。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000人,参保率60%。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樊哙镇有邮政局1个,邮政业务总量110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4个;固定电话用户15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80%。
2011年末,樊哙镇有自来水厂2座,年供水60万立方米;排水管道8千米。
园林绿化
2011年末,樊哙镇有绿化面积0.2公顷。
文化
名称由来
樊哙镇地名因相传楚汉战争时,刘知远刘邦派大将樊哙出征巴郡在此屯兵而得名。
漂流文化
百里峡漂流素有川东第一漂的美誉,2001年开始举办的百里峡漂流节更是达州市一个重要旅游品牌。水的狂野,水的宁静,水的跌宕,水的婉约,在川东乃至川渝边界,像百里峡这样充满诗意与激情的漂流是绝无仅有的。神奇的野三坡百里峡将成为蛰伏已久的城镇居民放松心情、体验山水人合一的“欢乐谷”。
土家族文化
百里峡景区还是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地,拥有浓郁的土家风情和土家文化,是达州市旅游中的一颗明珠。
旅游
景点
百里峡
百里峡,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世界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东部大巴山脉南麓的宣汉县境内,海拔452米至2148米,峡长140公里。以雄、险、奇、秀、幽而著称,整个风景区分为四谷、五区、六脉、七绝(景、岩、洞、水、物、漏斗、民俗)、八怪(飓风洞、水色斗、山上鱼、岩里湖、鸟鸣灯、井喷彩、叶呈字、吞吐河)、九曲、十峰、百洞、千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山、水、洞溶为一体,浓墨重彩地将 300 平方公里的巨型画卷展示于天地之间。
参考资料
樊哙镇概况.宣汉县人民政府.2024-03-15
宣汉年鉴2023.四川省情网.2024-03-15
宣汉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宣汉县人民政府.2021-07-22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