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绵虒镇

绵虒镇

绵虒镇,隶属于四川省汶川县,位于汶川县城西南,距县城18公里。绵虒镇因“虎”而得名。“虒”是传说中五大瑞兽之一,是头上长角的老虎。绵虒镇下辖“三区”(即老绵虒片区、草坡片区和郭家坝安置区),共有22个村、1个居委会、76个村民小组,共有4742户。总面积755平方公里,耕地10465亩,主要收入为蔬菜种植、大樱桃种植、青红巫山脆李种植、外出打工收入。

史载绵虒镇是大禹故里,历朝代汶山郡郡府所在地,藏羌回汉民族融合居住之地,素有“大禹故里、西羌门户”之美誉,属于大禹文化旅游区核心区。境内有大禹祭坛禹王庙孔子庙等景区景点,羌族民俗文化氛围浓郁。大樱桃、青红脆李、核桃、蔬菜、豆腐等生态农特资源丰富。草坡乡有“花谷藏乡”的美誉。2013年遭遇“7·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侵袭,全域受灾、损失惨重,后经上级批准撤销乡编制并入绵虒镇,整体搬迁至水磨镇郭家坝安置。该片区是优质蔬菜天然产区。郭家坝安置区位于水磨镇,属于原草坡乡整体搬迁的群众安置区,是原草坡群众安全住房区。该片区群众安置房长期闲置率与国有资产房屋闲置率均较高,旅游商贸业态冷清,群众致富增收渠道狭窄。

2021年5月,绵虒镇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2021年7月,绵虒镇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禹文化)。

历史沿革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于旧县北置绵池县。

东汉时期,置绵虒道。

明初时期,为寒水驿,复于此置索桥里。

明正德七年(1512年),绵虒镇为汉川市治治所。

清朝时期,属上水里。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绵虒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绵虒乡。

1949年,属汶川县第一区;同年,设乡,属绵虒区。

1958年,乡改绵虒公社。

1984年,公社绵虒改乡。

1992年9月,乡改绵虒镇。

2014年2月24日,将草坡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绵虒镇管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绵虒镇地处汶川县西南部,东与都江堰市接壤,东南与映秀镇毗邻,西南接耿达镇,西与理县相连,北临州镇,西北威州镇交界, [2]行政区域面积776.2平方千米。

气候

绵虒镇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无霜期年平均236天。

水文

绵虒镇境内主要河流为岷江,较大的支流有11条,均为岷江水系

自然灾害

绵虒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低温等。

自然资源

绵虒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石料、水电。

2011年,绵虒镇有耕地面积6644亩,全部为水浇地。

社会

绵虒镇共有农户1618户,2002年末全镇实有耕地8588.45亩,人均纯收入1642.82元。绵虒镇的农业长期以来,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的格局正在逐步改善。以前在粮食生产过程中,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科技含量低,部分农民特别是高半山的农民生活仍然困难。在此情况下,绵虒镇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两个基地”为中心。(即:无公害优质商品蔬菜基地;优质水干果基地。),“种养加”结合,(即:大力发展生猪养殖,韩国鑫文果品加工厂)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目前已建成优质无公害蔬菜3083亩、(其中:甜椒2803亩、蒜苗180亩、白玉春萝卜100亩)。优质水干果基地已建成:3020亩。(其中:欧洲甜樱桃1347亩,核桃1330亩,李子110亩,本地白樱桃233亩。)

该镇拥有丰富的矿藏有:石膏矿,年产在30000吨以上;汉白玉矿,年产在50000吨以上;钠长石矿,年产在20000吨以上。矿石加工点5个。

人口

2011年末,绵虒镇总人口8067人。总人口中,男性4230人,占52.4%;女性3837人,占47.6%。2011年,人口出生率8.59‰,人口死亡率4.68‰,人口自然增长率3.9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2人。

截至2018年末,绵虒镇户籍人口为12277人。

截至2019年末,绵虒镇户籍人口为12126人。

根据汶川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绵虒镇常住人口为7482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9.02%。

经济

综述

2011年,绵虒镇完成财政总收入3.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比上年增长4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535万元,增值税4271万元,企业所得税2083万元。人均财政收入5938元,比上年增长40%。

2018年,绵虒镇有工业企业32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2019年,绵虒镇有工业企业32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农业

绵虒镇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7000吨。经济作物为蔬菜、车厘子、李子等。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3237亩,产量2603吨。

绵虒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500头,出栏1600头;牛饲养量630头,出栏400头,羊饲养量1600只,出栏750只;家禽年饲养量2万羽。

商业

2011年末,绵虒镇有商业网点150个,城乡集贸市场1个。

金融业

2011年,绵虒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绵虒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1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1所,在校生440人,专任教师5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19人,教职工5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绵虒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4个;各类图书室14个,藏书1万余册。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万余户,入户率80%。

2011年末,绵虒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14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绵虒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10张,专业卫生人员9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7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绵虒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33户,人数780人,支出51.5万元。抚恤事业费支出3万元。福利院1家,床位300张,收养农村五保117人。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5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2%。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650人;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53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绵虒镇有邮政局1个,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

旅游

绵虒镇在县政府支持下,推出以西羌第一村为中心的民俗短程旅游,特点是羌民族文化、羌绣及地方特产品开发,现年接待游客在3万人次左右。旅游资源丰富,除了西羌第一村,还有石纽山、飞沙关等自然景观,以及始建于清朝的三官庙,后者为县级保护文物,增添了文化旅游的深度。

获得荣誉

2021年4月28日,绵虒镇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021年8月,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参考资料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绵虒镇.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3-17

绵虒镇.汶川县人民政府.2024-03-17

汶川县绵虒镇入选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中国新闻网.2024-03-17

四川文旅.四川省文旅厅.202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