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清河镇

清河镇

清河镇位于海淀区的东部,与海淀镇、青龙桥镇并称“海淀三镇”,是古代通往长城居庸关到内蒙的必经重镇,素有“京北第一门户”之称,是京北交通大道的咽喉,曾是北京地区集陆路、水路、铁路于一地的古镇,文化、军事和经济地位非常重要。现在的清河街道办事处所辖行政区域为:东至八达岭高速公路路与西三旗街道相邻,东南角与朝阳区接壤;西至朱房村(京包铁路)与上地街道相邻;南至北京五环路双清路与东升地区、学院路街道相邻;北至小营路与昌平区接壤。清河街道辖区总面积9.37平方公里,下辖29个社区,常住人口14.74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6.19万人(2020年)。

1958年8月30日,清河人民公社成立,下设工作站,第一至第八为农业工作站,第九为居民工作站(即今清河街道前身);2000年,清河街道析出西三旗、上地2个街道。 街道办事处驻小营西路20号。2013年1月~9月,清河街道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存量企业160家,区级税收贡献2.9亿,纳税额在5万元以上的增量企业18家,区级税收贡献4376.76万元。

基本介绍

全文来源:《京北甸清河镇》杜泽宁著,学苑出版社出版,清河街道主编。

海淀区清河镇概况

清河镇位于北京城北郊,海淀区东部。镇域东依八达岭高速公路以东,与永泰庄、小营村相连;西邻上地信息路附近,与东北旺乡、海淀镇交界;南至北五环路南侧,与双泉堡村、八家村接壤;北到清河小营西路以北,与四拨子、安宁庄比邻。

镇域地处北京小平原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寒冷,四时分明,无霜期180天。域内地下水资源较为丰沛,且水位较高,曾有苇塘、湿地、泉涌,地质多属褐色黏性土壤。地形北高南缓,西凸东凹,清河沿岸较低洼,地面高程最高处海拔48米,最低处海拔39.6米,因有清河而得名。

清河源自西山诸泉,曾是一条清澈的天然河道,人们逐水而居渐成聚落。最晚不迟于战国时期,清河村落已经出现,汉代是城门户,筑有“大口城”①。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民族迁徙融合,辽金时已有“社”的行政建置;元时这一带又是皇帝往来大都与上都的必经之路;明时,军事门户地位凸显;清时,这里形成较大集镇,成为京北粮食集散地。近代这里设立的京张铁路清河站、溥利呢革公司和清河航空工厂,以及陆军第一中学堂,是北京近郊最早兴办工厂和学校的地区之一。

历史上清河镇以河为界,分“清河南北”②,北岸长时间属昌平区宛平街道管辖,南岸属城辖区域。辽称“清河馆”,元称“清河社”,明称“清河店”,清称“清河镇”,曾有清河里、清河铺、清河村、上清河镇等名称。自汉代以及元、明、清乃至民国都有重兵把守,是北京通往南口镇、居庸关的途经要冲,至今遗存的小营、马坊、西三旗、四拨子、前后屯等地名,都与兵家瓜葛牵连。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清河由自然村落演变为京北畿甸,成了历代北京地区与北方交通的要冲,重要的贸易物流地,扼守京师的军事门户。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造就清河古镇“一街九井十三庙”的繁盛。虽然这些旧貌已不复存在,始建于秦汉的清河古城(遗址)和明朝御道上的广济石桥,却向人们叙说着清河的悠悠往事,从而演绎出“美人桥”、“泰山石”、“西烧锅”的传说故事。带有“拨”“屯”“旗”“营”的村野俗名,既是历史的符号,又是文化的积淀,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

仅就清河镇及周边地区居民来源而言,清河属五方杂地。原住民祖先多为久居此地的汉族民众,汉民中相当一部分是明时戍边的屯卫官兵,以及各朝代来自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等地的谋生百姓。满族大多是随清兵入关的“八旗子弟”。蒙古族则为元时落户“汉地”和清时戍守清河的旗营兵丁。而居住此地的回族,原是明朝北上拓疆的士兵和明清时期迁徙而来的各地黎民。除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外,这里的汉民与北京城里的居民在生活习俗上相差无几。

新中国建立以后,清河镇是京城北郊的工业区之一,镇域建起工厂、学校和科研院所。镇东有北京粉丝厂、北京水暖厂、北京长毛绒厂、北京机械干部管理学院、水利电力科学院。镇北有北京清河中学、北京二十中学、北京砂轮厂、北京毛纺动力厂、中石化长城润滑油公司。镇西有清河毛纺织厂、北京毛纺织厂、北京绒毯厂、北京加气混凝土厂以及北京体育大学。清河镇已经成为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的乡镇社区。行政隶属由清河街道办事处与东升乡交叉管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清河镇域的农村土地不断被征用,大片耕地变成城市景观绿地,盛极一时的国营工厂转产异地,清河镇老街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如今,一批与大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市政设施拔地而起,由清河镇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中心、金五星商厦、清河百货商场、清河副食商场、清河电话局、清河邮政局构成的清河商业一条街,依然传承着清河镇往日繁华。毛纺南小区、毛纺北小区、力度家园、阳光南里、清河新城、橡树湾、清缘里、燕清源、景秀园、怡美嘉园、金隅美和园等宜居社区,已经矗立在京北大地上,清河城市化正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①“大口城”是古蓟城北行道上的要塞,早年遭毁,元代已被称作“大口故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故城遗址被发现,时称清河古汉城,坊称朱房古城。有研究表明,所谓清河古汉城亦为“大口故城”。

②(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0页。

参考资料

海淀史志.海淀区党史地方志.2024-04-09

面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社区体检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清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2024-04-09

【清河 · 记忆】清河大事记(六).美丽新清河.2024-04-09

清河万象汇:有温度的现代化" 老市场".金融界 .2024-04-09

清河街道.北京市海淀区政务信息资源库.2024-04-09

信息公开大厅.北京市海淀区政务信息资源库.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