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约瑟夫·冯·斯登堡

约瑟夫·冯·斯登堡

约瑟夫·冯·斯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美国电影导演。生于奥地利。第一次大战后侨居美国,1923年在好莱坞任编剧和摄影师。以纯熟的摄影技巧和绚丽多彩的电影画面而著称。其最有名的影片为《蓝天使》(1930)。此外曾执导《下层社会》(1927)、《美国的悲剧》(1931)、《罪与罚》(1935)等。作有自传《一家中国洗衣店的趣闻》(1965) 。

生平

约瑟夫·冯·斯登堡,又名约瑟夫·冯·斯坦伯格,美国电影导演。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侨居美国。起初在电影洗印厂洗印车间当小职员,然后作为摄制师和编剧参加了《人类之爱》(1923)等影片的拍摄。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是实验影片《求救的人们》(1925)。他的成功作品都兼有艺术性和商业性。

1927年,执导反映芝加哥暴徒的《下界》。《纽约的码头》(1928)一片赞美了社会“底层”人民精神的充实和纯洁,在美国电影艺术史上被认为是有影响的影片。无声电影时代末期,斯登堡是一位享有极高声誉,并具有独特个性的导演艺术家。

1930年,在德国摄制的《蓝天使》(根据亨利希·曼的小说《垃圾教授》改编),将文学名著寓以新意,通过电影手段将文学的内涵准确地反映出来,轰动欧美各国。主演玛琳·黛德丽也一跃成为国际大明星。此片作为法国第一部有声片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1934年,返回美国后完成以俄罗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为蓝本的《放荡的女皇》。1953年,在日本完成了他最后一部经典《安纳塔汉 The Saga of Anatahan》,该片震动了电影界,被公认为是史上最经典的日本电影之一,而更另人震惊的是在日本电影旬报评出的日本百大经典电影中居然找不到该片的位置。(本片应归类于日本影片)另外,约瑟夫·冯·斯登堡还曾拍摄中国题材电影包括《上海快车》和《上海风光》。

他的创作特点是注重视觉形象效果和象征意义,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上赋予表现主义的华彩。主要作品还有:《海鸥》(1926)、《逃犯》(1926)、《下层社会》(1927)、《拖网》(1928)、《纽约的码头》(1928)、《最后命令》(1928)、《雷击》(1929)、《莱那·史密斯案件》(1929)、《摩洛哥》(1930)、《耻辱》(1931)、《维纳斯女神》(1932)、《上海快车》(1932)、《猩红色快车》(1934)、《魔鬼女人》(1935)、《罪与罚》(1935)、《上海的手势》(1941)、《市镇》(1944)、《澳门》(1951)、《喷气式飞机驾驶员》(1952)、《安纳塔汉的故事》(1953)。他不仅是导演、编剧,有时还是自己所拍影片的美工师。

作品

1923年为摄影师与编剧:《人类之爱》(R.W.尼尔导演)

1928年:《罪恶之街》(斯蒂勒导演)。他最初导演的影片是独立制作的实验影片

1925年:《求救的人们》(主要演员:G.阿瑟,G.海尔,S.霍尔姆斯,O.麦基森,O.希登)

1926年:为查理·卓别林导演《海鸥》(主要演员:E.潘维安丝)《逃犯》(从未发行,主要演员:R.阿陀雷,C.纳喀尔)

1927年:《下层社会》(编剧:B.海区特,摄影:B.格莱侬,主要演员:G.朋克洛夫特,E.布兰特,C.布鲁克)。《攀上枝头》

1928年:《拖网》(主要演员:W.鲍威尔,E.布兰特),《纽约的码头》(编剧:J.弗士曼,摄影:H.罗森,主要演员:朋克洛夫特,B.康普逊,O.巴克拉诺娃。《最后命令》。

1929年:《雷击》(主演:朋克洛夫特),《莱那·斯密士案件》(主要演员:E.拉尔斯顿,J.赫尔),D.科克),《最后命令》(编剧:哥德里基,摄影:B.格莱侬,主要演员:强宁斯)

1930年:(在德国):《蓝天使》(根据亨利希·曼原作改编,摄影:G.里陶,作曲:F.贺兰达,布景:O.洪特,主要演员:强宁斯,玛琳·黛德丽,H.阿尔巴斯)。同年(于好莱坞):《摩洛哥》(主要演员:玛琳·黛德丽,贾利·古柏)1931年:《耻辱》1932年:《维纳斯女神》,《上海快车》。

1935年:《魔鬼是女人》(上述五部影片均由玛琳·黛德丽主演)

1934年:《美国的悲剧》(根据西奥多·德莱赛原作改编)

1934年:《放荡的女皇》Scarlet Empress, The

1935年:《罪与罚》(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原作改编)

1941年:《上海风光

1944年:《市镇》

1951年:《澳门》

1952年:《喷气式飞机驾驶员》

1953年(在日本):《安纳塔汉的故事》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