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俊
严俊,男,48岁,武昌江南造船副总工程师。1989年,时任武昌造船厂八分厂工程师的严俊,从全厂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3年间,他深入到造船科技的理论前沿,快乐而贪婪地学习着。在严俊的带领下,2000年才开始组建的武船技术中心,在短短4年间连升三级,进入“国家队”行列。
人物特写
严俊多年来一直认准并致力研究的三维构模思路。2003年,为了实现升船机承船厢的整体浮运,严俊提出了承船厢气垫整体浮运的设想,通过构造和求解数学模型,得到了气垫运的最优方案,难题“迎刃而解”。翻看武船这几年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产值以每年两位数递增。从原来的几个亿到去年的27个亿,每上一个台阶,都与强大的科技实力支撑密不可分。而严俊,正是企业强大的科技后援团中的领军人物。作为一个造船人,严俊始终紧盯着“世界第一大造船大国”的奋斗目标。读书与思考,就是他的生活方式。1997年,武船的发展进入低谷。当时一些同行业造一条船的周期是18个月一条船,武船是20甚至30多个月,明显没有竞争力。
眼看企业发展陷入困境,身为武船舰船设计所副所长的严俊急在心里。查找原因,发现生产周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在设计上了。就在此时,武船接到了一份期盼已久的造一条5000吨油轮的国内订单。严俊带着12名技术人员,不分白天黑夜连轴转,对新船进行三维设计,把整个机泵舱,也就是整个货船最核心的部分做了出来。从1998年3月15日开始,4月15日构模结束,到7月底出图完毕,整个设计周期是4个半月。一下子创了纪录。“这个成绩,即使现在看也是很不错的。”严俊回忆说。 5000吨油轮让武船打了翻身仗,也使武船一跃跨入国内三维计算机设计的先进行列。更重要的是,武船由此进入了全面展开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
严俊似乎已经成了重点项目的代名词,在国内首先研究了B样条在船舶上的应用;领导并组织了工厂CAD/CAM课题组的研发工作,使武船的三维设计水平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主持完成了“管加车间企业信息化模型”的研制工作,基本实现管子加工的无纸化制造;主持完成1300客位/1800m车道滚装船设计工作,填补大型客滚船设计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