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窑镇
瓶窑镇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个镇,地处余杭区中部偏西北。镇区总面积为128.81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常住人口为5.3万人。瓶窑镇以宋代建窑烧制陶瓶而得名。 瓶窑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新老104国道、宣杭铁路和东苕溪穿境而过,使得该镇成为大径山旅游体系的一个门户。瓶窑镇素有“文化之邦、天府之地、鱼米之乡”及“北秀明珠”的美誉。它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核心区,良渚遗址的核心所在地,也是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中华第一城”。 瓶窑镇与德清县接壤,东接良渚街道,南接余杭街道和仓前街道,西邻黄湖镇。该镇下辖6个社区和1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瓶窑社区瓶仓大道28号。截至2020年,瓶窑镇有881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94个。此外,该镇还拥有463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 瓶窑镇是余杭区的一个重要工业强镇,也是山货和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它先后获得了多个荣誉称号,包括“杭州市先进乡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重点文化乡镇”和“浙江省小城镇绿化达标单位”。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千强镇第380位,是杭州市工业十强乡镇之一。
历史沿革
瓶窑历代称镇,是兵家必争之地。镇北境的马头关是浙西北三关之一,为浙西北进杭通道。俗称铁菱关,因关前铺满铁菱,以拒敌兵,故名。越独松关,分南北二路进杭州,北路必经瓶窑。宋时金兵南侵,赵构逃难;元时徐寿辉攻德清、武康;明未总兵唐彪抗清;清太平军和清兵数次在瓶窑激战。都因为瓶窑地理位置的险要,堪作杭州市的屏障,杭嘉湖平原的军事重镇。民国年间确定为建制镇,但一分为二,以关口桥为界,桥南属余杭县,桥北属钱塘县,后为杭县。直至1958年4月,杭县建制撤消划归余杭县。同年10月,余杭县撤消划归临安区。
1961年3月原余杭县从临安县析出划归钱塘联社,瓶窑属钱塘联社;4月钱塘联社改建为余杭县,瓶窑仍属余杭县。1962年4月,省北湖种畜场撤消,张堰、圣堂、西安寺、毛元岭四村与瓶窑镇属之西中、河中、上窑、外窑、六头五村合并,新建北湖公社。1983年6月外窑村划回瓶窑镇。1988年,北湖乡并入瓶窑镇;1992年5月,长命乡并入瓶窑镇;2001年8月,彭公乡并入瓶窑镇。镇南的沿苕溪建筑的西险大塘是重要的防洪屏障,保障杭州市和杭嘉湖平原的安全。
2019年7月6日,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瓶窑·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瓶窑·良渚古城遗址位于瓶窑镇。
2021年3月,瓶窑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余杭区所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瓶窑镇位于杭州市北郊,北纬30°23′-30°55′,东经119°57′-119°37′。北和德清县接壤,东接良渚街道,南接余杭、仓前街道,西邻黄湖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新老104国道、宣杭铁路、东苕溪穿境而过。总面积129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13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总人口77887人(2017年),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瓶窑处于浙江天目山系的末端,境内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可大致分为钱塘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两个地层分区,宏观构造特征大体可分为西部山地丘陵区和东部平原区。
气候特征
瓶窑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市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6.2℃,多年平均降雨日130~145天,年平均雨量1150毫米~1550毫米,以五至十月降雨最多,约占全年的66%。最大年降雨2077.1毫米(1954年),最小年降雨917毫米(1979年),最大日降雨282.9毫米(1963年9月12日)。
该镇位于余杭区地区,小气候差异明显,春、冬、夏季风交替,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风向多变,天气变化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对集中,梅雨结束即进入盛夏,受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温度高、日照强、蒸发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比较稳定。冬季,盛吹西北风,寒冷、干燥,如遇北方强冷空气,就出现寒潮。气候特征为气温适中,适宜双、三熟制。
自然资源
生态资源
瓶窑处于浙江天目山系的末端,山脉众多,更有苕溪、北湖和大面积湿地。尤其是苕溪每年秋季芦花飞扬,美不胜收;北湖近2万亩的草荡成了候鸟越冬的栖息地。在这里越冬的候鸟有近10种、上万只。无数观鸟爱好者和鸟类研究专家早就把这里做为鸟类研究的天堂。周边是双溪漂流、东明山森林公园、径山风景区。
农林资源
瓶窑物产丰富,盛产蚕茧、水稻、竹笋、茶叶、花果、水产等农副产品。位于瓶窑的大观山果园就是杭州市最大的水果产地。同时,瓶窑也是竹笋之乡,每年都举办“竹笋节”。
行政区划
瓶窑镇区域总面积129平方千米(2017年),辖13个村,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7887人(2017年)。
人口民族
瓶窑镇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呈现小聚居状态。
瓶窑镇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呈现小聚居状态。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常住人口为77887人。
经济
综述
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6.22亿元,同比增长27.4%;农村经济总收入125.38亿元,同比增长18.2%;工农业总产值78.95亿元,同比增长29.51%,其中工业总产值75.69亿元,同比增长30.78%,农业总产值3.26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财政总收入17600万元,同比增长25%;农民人均收入9778元,同比增长8%。
第一产业
农业规模化
瓶窑镇作为杭州市农业大镇,农业资源丰富,全镇有水田面积35923亩,林地88400亩,养殖水产5008亩,果蔬面积3080亩。同时,瓶窑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增加了蔬菜、竹笋、果树、对虾、苗木为主体的五大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档次,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2003年五大特色园区新增道路10200米,渠道870米,农业机械配套设施70套,绿化植树4000株,增加投入资金391.9万元。
农业产业化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切实加大农产品加工力,全镇2003年共投入4230万元资金:完成杭州佳美旅游食品生产基地、杭州石门笋制品有限公司万吨笋干加工基地、昌兴肉类产品综合加工基地及斑点叉尾养殖基地、金城养殖场的白玉蜗牛控温主体繁育养殖基地等五只农业产业化项目,推动瓶窑镇特色农业上规模、上档次、上品牌实现全面发展。
瓶窑镇主要特色品种有:上窑放心菜、梦春牌笋干、苕溪青虾、毛元岭桃子、野绿括萎,绿野休闲生态观光园。
瓶窑镇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注重农业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第三产业开始提速。2005年,全镇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4亿元,比上年增长8.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19元,增长10.3%。
农业品牌化
实施农副产品品牌战略,2005年,瓶窑镇以窑北村申报杭州市市级水果示范专业村为契机,引导农民走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全年共申报产业化项目5项,农民专业合作社4项,休闲观光农业园区2个。2006年,“梦春”、“大观山”、“毛元岭”等3个农产品商标首次进入区16个优势农产品商标行列。
第二产业
工业经济
全镇有500万元销售收入企业143家,其中亿元产值企业19家,初步形成了五金制造、纺织服装、文教印刷、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块状鲜明的行业格局,拥有双金机械、南华汽配、科瑞特等各类高新技术企业10家。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身杭州市工业十强乡镇行列。
为发展经济,瓶窑镇着手开发了占地2.2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块,到2006年5月底,该工业区块建成面积已达到4200余亩,入园项目已达到98只,投产企业56家,其中:外资企业4家,到帐外资1220万美元,正在施工项目和将要动工项目21只。2005年共实现工业产值21.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895人,已基本建成了一个以五金、机械、服装为主的特色工业区块。
2007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75.69亿元。新产品研发、品牌营销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有了长足发展。瓶窑镇投入技改资金2.99亿元,占全部工业投入的54.7%,开发新产品12个,获得专利产品2个,建立科研所2家,获得市级著名商标3个,获得余杭区公众最喜爱的十大商标1个,佳美旅游食品有限公司的“溢佳香食品”成为余杭区首个省级著名商号,其生产的2个产品还获得了省、市级博览会金奖产品称号。
第三产业
现代服务业
瓶窑镇为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城镇商业业态,加快高品质商住小区的建设,引进高档化酒店和大型超市,集人气、商气、财气。利用瓶窑竹制品市场一期开发建设形成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并借助二期的开发构建生产、加工、仓储于一体的特色板块互致力的功能区,带动竹产业向纵深发展,形成竹产业综合体。借助以南山摩崖石刻为核心的南山旅游综合体开发,整合原始生态湿地北湖草荡、竹林等自然资源,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完善“竹乡游、生态游”等旅游线路建设,协同兄弟镇乡共同打造西部生态旅游网,打响“山水瓶窑、都市田园”的品牌。
文化
古陶窑遗址
瓶窑镇西五里的毛园岭村鸡笼山发现的古陶窑遗址,镇南十里的长命村马金口和鸽宝山发现的古陶窑遗址,据考证均在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
青瓷窑址
长命村石山下的古窑址据考证是晋朝时的青瓷窑址。
瓶窑·良渚文化遗址
在瓶窑镇境内的反山、汇观山、莫角山、吴家埠等地相继发现距今4700—5000年的瓶窑·良渚文化遗址,出土大批的陶器、玉器、稻谷、丝绸等良渚先民的遗物。镇西十里的彭公岭古为防弓岭,相传为防风古国的堤塘。
相关典籍
《太平寰宇记》说亭市村人悉作大瓮,今人谓之浙瓮。宋代亭市山南麓建窑烧制陶瓶,始称窑山,亭市村因此得名瓶窑。
《瓶窑重建真寂禅院记》中说:“瓶窑其地俗朴民俭,自农桑外多以埏为业,故市与陶穴相望如栉比。”
社会
文化事业
瓶窑镇被浙江省体育局命名为浙江省体育强镇,成功举办五届人民运动会,乒乓球世界赛大满贯得主孔令辉张怡宁对抗赛等各类文化活动40次,文化下乡活动20次。2005年,该镇增加了群众健身休闲场所建设投入;成立“新博士”综艺乐团,组织苕溪艺术团等群众性文体组织下乡巡演30余场,为农民群众播放电影100多场。
同时,瓶窑镇改建文体中心,新建灯光篮球场、门球场;成立了乒乓球、太极拳、棋类协会等5个体育组织;出版《窑山》杂志。举行瓶窑一小百年校庆,瓶窑中学五十周年校庆。创建全区唯一一家健康促进学校,被评为浙江省健康教育示范镇。
医疗卫生
瓶窑镇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13%,全镇生育文化村创建率达到了88.33%,计划生育率达到99.44%,推行生育文化示范工程。同时,瓶窑镇以卫生创建为城镇建设发展的载体,卫生状况逐年改善。自1997年成为余杭区(区)卫生镇以来,不断进取,分别获得杭州市市卫生镇、浙江省卫生镇荣誉称号,2004年成功创建杭州地区非县城镇中第一个国家卫生镇。
基础设施
a2005年,瓶窑镇新城区主干道、区重点工程瓶仓大道(瓶窑段)已通过验收。瓶窑新老104国道、04省道、015省道纵横境内,宣杭铁路和东苕溪穿镇而过。垃圾中转站、国富路、羊城大道、凤城南路等多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完工。该镇投入资金95万元对两条背街小巷实施了改造,完成了对大桥北路的路面改造和立面整治,统一设置了店面广告和沿街雨棚。全面启动祥彭线(瓶窑段)整治工程,有效治理城区车辆乱停放、乱占道问题。开通了首条城镇公交线路。
瓶窑镇先后获得“杭州市先进乡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重点文化乡镇”、“浙江省小城镇绿化达标单位”多个荣誉称号。2000年,瓶窑镇被确定为“浙江省中心镇”。2004年,成功创建杭州地区首个“国家卫生镇”,并被国家六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是杭州八城区唯一入选的乡镇。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千强镇380位,浙江百强镇第60位,是杭州市工业十强乡镇。
2020年1月,瓶窑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旅游
风景景点
瓶窑十景
瓶窑·良渚文化
瓶窑·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而瓶窑镇则是瓶窑·良渚遗址的中心。瓶窑·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
位于瓶窑镇的反山遗址和良渚街道的瑶山遗址的发掘被评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位于瓶窑镇的汇观山遗址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位于瓶窑镇的莫角山遗址被评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瓶窑镇境内发现的“良渚文化古城遗址”被评为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称为“中华第一城”;
5000年前王国的伟大工程--瓶窑·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被评为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称为“世界第一坝”。
2019年7月6日,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瓶窑·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瓶窑·良渚古城遗址位于瓶窑镇。
摩崖四大石窟
南山摩崖石佛造像是有明确纪年的元代造像群,至今存有13尊,绵延约360米,这些佛教、道教合一的造像,在我国历史上比较罕见,为江南石窟与梵文摩崖石刻艺术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北湖草荡
北湖滞洪区集雨面积5.3平方公里,古称天荒荡,又名仇山草荡,自唐朝开辟至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瓶窑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参考资料
杭州市分乡级普查区域常住人口情况.杭州市统计局.202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