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俱利伽罗峠之战

俱利伽罗峠之战

俱利伽罗之战(Kurikara tōge no tatakai),又称砺波山之战,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寿永二年五月十一日(1183年6月2日)木曾义仲军与平维盛率领的平氏军之间的战斗。这场战役是源平战争中最大的会战,最终以平氏大败收场。木曾义仲采用聪明的战略,在黑暗中包围了平氏主力,通过一系列战术奇袭击溃了平氏军的士气,将其混乱转化为灾难性的溃败。这场战斗的胜利对源氏一方至关重要,战局因此向源氏一方转变。

背景

源義仲,信浓国一支武士团的指挥官,入侵了信浓、越后、越中、加贺和越前的平氏领地。由于两年的饥荒,战争在1181年暂时停止。随着1183年情况的改善,平氏寻求对義仲进行报复。平維盛,平重盛之子,平清盛之孙,负责这次行动,得到平道盛、忠盛、平朝纪、平常正和平清房的支持。由于战斗和饥荒的影响,平氏军队实力大为削弱,他们试图从周围招募武士,但这样做会进一步加剧饥荒,因为许多这些武士是农民,离开了他们的土地。平氏军队于1183年5月10日从京都出发。源赖朝,義仲的堂兄,于1183年3月前去与他争夺家族的统治权,但被義仲说服放弃并撤退,義仲认为他们应该团结起来对抗平氏。为了确保他的意图,義仲还派他的儿子作为人质前往镰仓市。不久之后,義仲得知維盛的军队的消息,随即与他、叔父源行家巴御前和他的四天王今井包平、口包光、立包忠忠和根井行近一起行动。

具体经过

1180年响应以仁王对平家的追讨令而在信浓国起义举兵的木曾义仲,于来年的1181年在横田河原之战中击败了平氏城助职率领的大军,其势力延伸到北陆道。1183年4月、平家任命平维盛为总大将,统领10万骑的大军开往北陆。平家军在越前国火打城之战中战胜木曾义仲,义仲军遂撤退至越中国。然而,平家军试图进入越中时却在般若野之战败给了义仲四天王中的今井兼平

平家军略退之后随即试图分进合击,平通盛和平知度领3万余骑开往能登国志雄山,平维盛、平行盛平忠度等人则带着7万余骑于加贺国、越中国国境砺波山布阵。5月11日,木曾义仲源行家楯亲忠带兵前往牵制志雄山的3万平氏军,义仲本人则带领主力部队前进砺波山,并以声东击西之计,秘密派遣樋口兼光一队绕到平家军的背后。

接近连接本州岛西部和东部的山口时,維盛将他的部队分为两支,一支经过俱利伽罗峠(今石川县津幡町富山县小矢部市町之间)到达砺波山,另一支从能登国进入越中国。義仲看到平氏军队通过山口而来,于几公里外的黑坂山上展示了三十面白旗,以欺骗敌人,让他们相信他的部队比实际更庞大。这是一种拖延战术,旨在让平氏军队在山口停留直到夜幕降临,以便他的第二部战略生效。

他将自己的部队分为三支,一支袭击平氏的后方,第二支埋伏在山口下方,第三支他亲自率领并置于中央。为了掩盖这些行动,義仲试图用一场高度正式的战斗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开始时进行射箭交换,使用鸣笛箭。接着是一百名武士之间的个别决斗,平氏乐此不疲,希望通过这些决斗在随后的编年史和史诗诗歌中赢得个人的位置。

与此同时,義仲的军队已经就位,太阳落山时,平氏转身发现身后有一支源氏的分遣队,旗帜远远超过单支分遣队应有的数量,给人以更庞大的错觉。義仲的中央部队已经聚集了一群牛,现在释放它们沿着山口直接冲向平氏军队,它们的角上绑着点燃的火把,这是从古代齐国将军田单那里学来的战略。许多平氏武士被简单地撞下山路。義仲的士兵随后冲下北坡,迫使平氏军队下到开喇咯谷和義仲的伏击处。

陷入大乱的平家7万大军当时唯一能逃的只有俱利伽罗峠的断崖,奔窜推挤之间军士纷纷跌落深谷伤亡。平家的10万讨伐大军至此损失过半,统帅平维盛本人则好不容易才逃回京都

结果

在这场战役获胜的木曾义仲从此一路挺进近,同年7月成功攻入平安京。而元气大伤的平氏只得带着安德天皇转进西国。幸存的平氏军混乱、士气低落、损失惨重,溃逃。这是源氏的一次重大胜利,导致平氏放弃了京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