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惠峰
白惠峰,男,1970年8月20日出生于浑源县,中共党员,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现任山西中绿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检测专业,专业特长包括区域环境质量研究、污染源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研究和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研究。
个人简介
白惠峰,现任山西中绿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检测专业,专业特长是区域环境质量研究、污染源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研究、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研究。
他同时担任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导师、中共山西省委员联系的高级专家、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创业辅导专家”。
2005年至2010年回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深造,取得环境工程博士学位。
1994年至今,带领创业团队自主创新,以发展环保产业,改善环境质量为立足点,扎实推进企业的发展壮大,获得十余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一项)和七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荣获“中国环境保护产业(企业)发展贡献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五届中国青年创业奖”等60多项荣誉。
个人成就
1992-1993年 主持完成了中瑞合资项目“上海汽吧———嘉基制药厂”的污水处理工程施工,该工程于1994年获得上海市工程建设项目最高奖“白玉兰”奖。
1993年6月至12月又主持完成了中英合资项目“上海国际油漆有限公司”的空气净化工程施工,该工程被评为“上海国家优质工程奖”。
1994年 主持开发的CEMS产品——TGH-YX型烟气监测记录仪”被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并且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该产品于1994年通过山西省科技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后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首批排放大气污染物总量计量试用仪器,1995年列入国家火炬计划,1996年4月通过了山西省新产品投产鉴定验收,并列入“中泰政府合作交流项目”,于1997年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1998年列入“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推广计划”;1999年荣获“第四届全国环保产业暨第六届国际环保展览会金奖”;2000年列入“山西省重点建设项目(前期)项目”。
1998年 主持“TGH-YX型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开发,该项目2000年获得“国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基金”支持;2001年列入“太原市重点潜力产品项目”和“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计划”;2002年通过国家环保首批CEMS产品认定,并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2003年获得了“太原市优秀科技项目二等奖”。
期间他还参加了国标《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的编写和《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 T75-2001)的评审工作,参与了国家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和《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 T76-2001)编写工作。正是这些标准的出台,启动了庞大的CEMS市场。可以说,他为推动我国环保监测手段的现代化和CEMS产品的国产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个人荣誉
“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重大科研成果研制功臣”
“太原市科技启明星”
“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优秀青年领头人”
“山西省十大杰出环境保护青年”
“太原高新区2002年度劳动模范”
“太原市2002年度劳动模范”
第六届“山西省青年五四奖章”
第二批“太原市优秀专家”
“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先进个人”
“太原高新区2003年度杰出企业家”
“2003年度山西省劳动模范”
“山西省环境保护标兵”
“山西省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
“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项目推进年先进个人”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企业)发展贡献奖”
“全国劳动模范”
“2005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
“国家重大科研成果研制功臣”
“中国青年环境保护优秀奖”
人物故事
1992年,从太原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的白惠峰有过一份舒适的工作,“在国企,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没什么压力。”
时间长了,白惠峰非但没有“沉醉”其中,反而希望冲出这个圈子,渴望能有一份让自己激情燃烧的工作。于是一年之后他辞去了令人艳羡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白惠峰选择了环保行业,成立了太原中绿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主做污染源的检测设备。“因为我大学里学的是环境工程专业,对这个比较熟悉,而且经过大量调研之后,我发现这个领域在中国市场上几乎是个空白,我觉得有发展潜力。”他说。
想法虽好,但真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在起步阶段白惠峰碰到了很多难题,“没钱,也没有技术力量。”他说。
在产品研发前期,白惠峰常常要往返于太原市和北京市之间。“那个时候,经常是坐一晚的火车到北京,然后租个自行车,去图书馆查资料,去请专家。”但对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很多专家起初并不信任。当白惠峰找上门的时候,也被拒绝过,但他并不灰心,一遍遍地找,很多人最终被他的执著感动了。一段时间以后,白惠峰组织起了一个专家研发团队。
1996年,白惠峰的第一款污染源监测设备研制出炉,还没来得及享受成功的喜悦,就又陷入另一个困境:没有市场。“因为这个设备是用在污染企业里,用以监测计量企业排放的污染气体,然后环保部门进行征费,但是没有企业会主动用设备来监测自己的。”他说。
几年的研制,白惠峰的“家底”几乎都花光了,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得借钱来发。为了得到市场的认可,白惠峰将产品“免费提供给环保部门使用,在展会上推广自己的产品。”有一次参加北京市的一个展会,他和同伴在10元一间的地下室里住了几天,几个人租一辆车把设备运到展览馆。
面对市场的萎靡,白惠峰也有过片刻的动摇,“到底这条路行不行?心里真没底啊!”但最终他坚持了下来。
1998年,白惠峰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春天。适逢国家修改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白惠峰主动找到环保部门。“因为国外的排放标准里要求必须安装监测计量设备,如果我们的标准里也有这样的要求,那我们的产品就有市场了。”他把自己的产品推荐给专家团,没想到竟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专家认为这样的监测设备是可以放在标准里的。
从那时开始,白惠峰的公司走上了发展期,产品的市场也越来越大。随着这种环境监测设备的普及,各种同类的产品也都开始走向市场,为了从竞争中求发展,白惠峰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远程监控系统。“环保部门不可能随时对企业进行监控,那我们就开发出远程监控系统。”后来,这个系统被环境保护部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推广计划,并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
“要想发展,就要不断创新。”白惠峰说。从创业之初,到拥有环保投资、节能、污水处理等多种业务,白惠峰和他的公司一直都在创新的过程中成长着。
参考资料
白惠峰-太原理工大学校友会.太原理工大学校友会.20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