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侯
晋文侯(公元前805年―公元前746年),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曲沃桓叔之兄,是西周公国末年至春秋初年晋国的第十一任国君。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后,晋文侯的叔父晋殇叔篡夺了君位,晋文侯被迫逃往其他诸侯国避难。公元前781年,晋文侯带领军队夺回了君位。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周王朝陷入动荡。随后,周平王宜臼即位,但面临周携王余臣的并立局面。晋文侯积极支持周平王,并会同郑武公、秦襄公等诸侯共同护卫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公元前760年,晋文侯执杀周携王,结束了周王室长达十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葬于今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南的曲村-天马遗址。他的儿子伯继位,成为晋昭侯。
人物生平
取名为仇
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
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当时姜氏怀有身孕,晋穆侯接到姬静的命令让他率军随王讨伐条戎,没想到晋军却惨败而归。晋穆侯深以此战为耻,适逢此时姜氏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晋穆侯便为儿子取名为“仇”,并立其为太子,以示不忘条戎之耻。
夺回君位
晋穆侯二十七年(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按礼制,晋穆侯去世后本应由太子仇即位,没想到晋穆侯的弟弟晋殇叔篡位当上国君,史称晋殇叔。太子仇只好逃到其他诸侯国去避难。
晋殇叔四年(公元前781年),太子仇率领其徒众袭击晋殇叔,夺取君位,是为晋文侯。
文侯勤王
晋文侯十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族等攻下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姬宫湦和姬伯服。随后,诸侯们拥立姬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而此时周幽王的余党虢石父又拥立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姬余臣(一说是周幽王的兄弟),史称周携王。周平王和周携王各自称王,周代出现二王并立的情形。经过几次战乱的丰镐遗址早已残破不堪,周王室已无法再在关中立都,于是周平王就决定把首都迁到洛邑(今洛阳市)。但此时王室力量实在太薄弱,已经无法独自完成迁都之举。在这紧要关头,晋文侯会同郑武公、秦襄公合力勤王,共同护卫周平王完成东迁。
晋文侯二十一年(公元前760年),杀死周携王,结束周王室长达十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稳定东周初年的局势,史称“文侯勤王”。
辅佐天子
晋文侯像周初的周公旦一样,大展匡扶周室之雄风,成为再造周朝的功臣。周平王为嘉奖其功,作《文侯之命》一文,并赐晋文侯“一;彤弓一张,彤矢一百,卢弓一张,卢矢一百,马四匹”,赞扬晋文侯是促成他安于王位的人,勉励晋文侯能像周文王、周武王时的贤哲们一样尽心辅佐王室,继承列祖列宗的美德,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晋文侯决定周平王的命运,他也因此获得辅佐天子、代王征伐的大权。后来,在汾水流域扩张晋国疆土,并得到周平王的承认。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去世,葬于今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南的曲村-天马遗址。其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
为政举措
晋文侯在位长达35年,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国君。在晋文侯统治时期,晋国迅速崛起,出现其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期,为日后晋国称霸中原奠定坚实的基础。历代晋国国君总是拿“继文绍武”来自勉,“文”指的就是晋文侯,他们将他当作是效仿的榜样,这足以看出晋文侯在晋国的重要历史地位。
家族成员
史籍记载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国语》:“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
《史记索隐》:“文侯虽嗣,曲沃日彊。”
历代评价
叔詹评:“晋、郑兄弟也,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平王劳而德之,而赐之盟质,曰:‘世相起也。’若亲有天,获三者,可谓大天,若用前训,文侯之功,武公之业,可谓前训。”
左丘明评:“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于是乎小伯,楚冒于是乎始启。”
刘备评:“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福。”
王宝明评:“昔吕望翼佐圣君,犹享四履之命;文侯立功平后,尚荷二弓之锡。”
参考资料
晋文侯.临汾新闻网.2024-11-04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www.guoxue.com.2020-01-14
晋文侯简介.东莞大学生网.2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