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贾庄村

贾庄村

贾庄村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市区北部,徐水区区域的西北角,处于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交汇的丘陵地带,东临瀑河水库,南与向阳村交界,西与太行山(易县)交界,北与屯里村交界。距徐水城区25公里,保定城区24公里。

正文

贾庄村被瀑河水库环绕,村东南西北设有防洪生态大坝。大坝两侧种有多种树木,曾经是村民夏季乘凉的好去处。从整体区域来看,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但由于近几年北方降水的减少和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村民种植农作物由原来两年三熟变为现在的一年一熟。

随着雄安新区上游河道整治、环水库生态林项目的实施和2018年的易水湖与瀑水库连通工程试水通及南水北调经瀑河水库补水白洋淀工程的实施,瀑河水库常态化蓄水工程也被当地政府提上日程。相信过不了多久,又将重现依山傍水的自然优美画面。

历史沿革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山西小兴州贾姓移民定居该地,渐成村落后,取名贾庄,属易州孤山社。

清雍正11年(1733)属易州德山社(原孤山社);

民国23年(1934)属易县第二区,曾用村名,南贾庄;

民国30年(1941)5月,划入徐水区

民国37年(1948)属第二区樊村;

1953年建立贾庄乡;

1958年属大王店公社;

1961年属瀑河公社;

1984年至今属瀑河乡

地理环境

贾庄村位于 39° 8'2.24"北,115°26'33.27"东,面积约1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米。四季鲜明,周边自然风景优美,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 3℃,年平均降水575mm,年平均气温11.9℃,年无霜期平均184天,年均降水量546.9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2744.9小时。

风情文化

庙会:农历正月初八

集市:农历逢五、十

学校:贾庄小学

方言: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

主食习惯:烙饼、米饭、面条、馒头等

民间组织:高跷会、南乐会、贾庄徒步大队

周边风景:瀑河水库、环库生态林、塔(儿)灯、唐澍烈士陵园等

周边山脉:龙栖山、长龙山、卧虎山、釜山广域市(锅顶山)等

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等

当地春节习俗

塔(儿)灯

塔灯(本地方言习惯加“儿”字),顾名思义,就是用灯组成塔的形状。据老人相传,本村古代有座寺庙,寺庙里有一个非常高的塔,后来年久失修倒塌了。旧社会时期,村里人为了纪念这座塔,在寺庙后面的半山腰用煤油灯组成了一个塔,每逢过年都会点亮。新社会来了,村里通电了,村里人又将塔灯移到了山顶,换成了电灯泡,五颜六色,非常漂亮。村里还像以前一样,保留着过年前后数十天,点亮塔儿灯的习俗。

腊八节

俗称腊八儿。民间有“吃罢腊八饭,开始把年办”的俗语。腊八粥象征五谷丰登,还有人在树上涂腊八粥,并祈祷说: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

祭灶

小年夜,俗称小年夜,家家户户摆设吃灶糖,送老灶爷上天,并让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求来年合家平安。正月初一早上请回灶爷,“腊月二十三日去,新春初一五更来。”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洗衣服,并开始筹备过年物品,采购年货。

除夕

大年三十上午上坟,请过世的先人们一起过年。贴春联、贴窗花、贴门神、挂红灯笼等。

晚上全家团聚守岁,又称“熬福”,睡得越晚,来年越有福”。燃放鞭炮,表示辞旧迎新。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

春节

初一早上吃饺子,中午摆家宴。一天中不许斗嘴,不得摔碎碗盘,摔碎了,要马上说“岁岁平安。”以兆来年万事如意,合家欢乐。邻人见面,互说吉利话。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为孩子发压岁钱。

如果家里有长辈去世,大年初一就会有很多忌讳。例如,家里人不能出门,不能拜年,不能贴对联,省略掉很多过年的习俗。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 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过了初二,附近各村的花会,都是串村互相拜年。常见的花会有:高跷会、音乐会、小车会、狮子会,龙灯会、少林会等。

烤百病

烤百病即烤柏树枝。是指在正月十六晚上的时候会好多人聚在一起烤柏树枝,也可以把家里的扫把扔进去一起烤。烤的时候要烤遍全身,这样就能百病不生。烤百病就是取烤柏病的谐音,据说在正月十六这天烤了柏病就会一年身体健健康康。

龙抬头

民间流传着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民谚。传说二月二是主管降雨的龙王露头的日子,人们企盼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便在这天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妇女在这天不能做针线活,以免扎伤龙眼。在二月二来临之前用秫秸皮扎成小鸡的形状,在二月初一晚上插在自家的门窗上面。取鸡吃毒虫之意,借秫秸皮的小鸡来驱逐毒虫。要插到二月二晚上再取下来。据说这样一年家里都不会有蝎子,蟑螂等虫子。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