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民堂
孑民堂,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毛主席纪念堂孑民堂故址,在北河沿大街原文化部院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位于东城区北河沿大街。原为清乾隆朝大学士富察·傅恒宅第。清末,裔孙松椿承袭公爵,该府即称为“松公府”。民国初,此宅归并北京大学。1947年北京大学为纪念蔡元培,将宅的西部中间一院改成“子民纪念堂”(孑民为蔡元培的号)。孑民堂坐北朝南,两进四合院,南有垂花门,门内即为前院,有正殿5间,带月台,殿为灰筒瓦头脊,室内为井口天花。另有东西配殿各5间。后院为7间后堂,东西各有配廊5间,带坐凳栏杆,两边廊中各有屏门4扇。200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北河沿大街甲83号院内现状二进四合院范围。后为文化部使用。
人物
蔡元培(1868─1940),号孑民,是为堂名。先生字鹤卿,绍兴市人,清光绪言年间的进士、翰林。他不满清廷腐朽统治,同情康梁维新,戊戌政变后弃官救国,在上海组织爱国学社光复会,宣传"排满革命",曾赴法留学。辛亥革命后,回国任教育总长。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自1916年起,任北京大学校长。先生就任后,一扫旧北大腐朽保守之颓风,力倡教育改革,主张兼容并包。一时间具有新思想的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马寅初、沈尹默、钱玄同等一大批学者名流云集北大,校风为之焕然一新。北大后来能成"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先生之改革与有功焉。1940年3月,蔡元培先生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病逝。毛泽东尊崇他为"学界泰斗",周恩来特作挽联颂云:"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主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1947年,北京大学师生将1935年以前的北京大学旧图书馆特辟为"孑民纪念堂",以纪念蔡元培先生。该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北京四合院,。此院原为清乾隆的国舅、在学士傅恒府邸中的一个院落,此院坐北朝南,正南起首为垂花门,过垂花门为前院;前院有正房五间,带东西耳房,有月台,另有东西配房五间,院内四周连以游廊。后院为七间后堂,东西亦有连通之配廊。
背景
松公府是个大院落,1955年修建中宣部办公大楼时,拆掉了它的正院和东厢院,现在已经看不到它原来的面貌了,只能通过办公大楼西侧的马路,看见当年未被拆掉留下的王府西厢院(现在叫孑民堂的院落),办公大楼西侧那棵老槐树,还孤零零地耸立在那里,依稀可以辨认出松公府大院当年的辉煌。
1955年,中宣部机关用拆掉松公府前院大部分建筑材料,在大院东北角、新灰楼后面,修建了并列的两座不大的四合院,东面的院落先是由陈伯达的秘书、《红旗》杂志历史组组长姚洛家住,后来姚家搬到红前楼,又由经济学家、中宣部科学处长兼国家科委副主任于光远家居住;再后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林涧青家搬了进去。西面的院落先是由毕中杰、黄绍湘夫妇居住,他们家搬到新北楼后,经济学家、中宣部秘书长童大林家搬来居住;文革初期童家迁走,新任中宣部副部长刘祖春家又住了进去。现在这两个院落为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发行部办公地。
历史来源
关于《孑民堂》的来历,听说是抗战胜利后,北京市大学从昆明市回迁北京,以周炳琳教授为首的北大师生,在原松公府内西厢院举办公祭,纪念1940年3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病逝的蔡元培先生;蔡先生一生低调,他把自己比作水塘中不起眼的孑孓,号称孑民,于是纪念会场横幅上写着:《蔡孑民先生纪念堂》,《孑民堂》就是这样被叫开的。
当年的《孑民堂》还是三进院落。大门外保留着当年“一等忠勇公府”的大石狮子和在阿斯门前的上马石。进正门后,面南有大厅一间,东边有配房5间,西边有一独立小院。府内雕梁画栋,古槐参天。每到夏季,浓荫匝地,蝉声悠长,寂若古刹。其中一棵老槐树,目前挂有一级树木保护标牌,仍枝叶茂盛地矗立在《求是》杂志社办公大楼西侧。二门(垂花门)门前有一对雕刻精致的石狮子。(原石狮子在1966年8月23日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高潮中被砸碎。现在的狮子是上世纪80年代新制作的,底座还是旧物)。门楼梁架与立柱十字相交,梁下端各悬一根垂莲柱,梁头两端承担一根檐,砖雕端庄,木雕工艺精湛。门楼与院内两边游廊相连接,门内有雕花木影壁、月台。房屋为正殿、东西配殿各五间。院内的几棵松树,据说还是富察·傅恒亲手栽种。紧挨正殿和西配殿西侧有一个小花园。后院七间后堂,东西有配廊。
现在的《孑民堂》坐北朝南,共两进院落,最南端为一殿一卷式垂花门,院内北房五间,带前后廊,前有月台三面出阶,硬山顶灰筒瓦过垄脊屋面,室内为井口天花,两侧有耳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院子四周有围廊相互,廊子上有倒挂楣子,下带坐凳栏杆。后院有七间后堂,东侧耳房一间,东西围廊有坐凳栏杆,两边廊中各有屏门四扇。
1955年,为修建办公大楼,拆掉了《孑民堂》垂花门前面的大部分建筑,只保留了西跨院。西跨院先是由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钱俊瑞家居住,后为中宣部副部长姚溱家居住,“文革”初期姚溱就是在这里自杀的;该院后又作为政研室军宣队办公地,当年被称为“红心院”;现在该院由《小康》杂志社使用。
1957年中宣部办公大楼建建好后,《孑民堂》垂花门内的大厅被改造成中宣部部长办公会议厅,当年中宣部许多决策就是在这里制定的;后院的房间被打通,装上彩色壁灯,架上电影机,作为放映室,当年放电影、开舞会和节日期间搞娱乐活动均在这里举行,暑假期间作为孩子的活动场所——俱乐部。1958年9月,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节目不久,这里就摆放了一台苏联生产的“旗帜”牌14英寸黑白电子管电视机,每天晚上座无虚席。1961年4月4日至14日,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期间,这里更成了大院的中心。1962年教育楼改造投入使用后,《孑民堂》和放映室经过重新装修,成为副部长周扬居住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