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岩寺文峰塔

岩寺文峰塔

岩寺文峰塔又称水口塔或岩寺塔,位于今徽州岩寺镇北郊的原入村口,西邻丰乐河,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在通往岩寺高速入口的公路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塔的全貌。该塔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沿革

岩寺文峰塔始建于明嘉靖23年(即公元1544年),为里人郑佐倡建,历时十五载。郑佐,字双溪,徽州岩寺人(所以上文称里人,乡里的意思),是明代正德甲戌进士,官至贵州省右参政。

郑佐为建此塔确实费了不少心血,从设计到落成花费15个春秋,耗资四万多两白银,每一层由哪些人捐献统统铭刻立碑。仅塔心木一项,就访遍了全县诸山,最后还是在县渔亭大圣山觅得的。这株高13丈的巨材,从伐倒到运来岩寺,百把里地就整整花了三年。为铸造塔顶的葫芦宝瓶,他参考了南京报恩塔、绍兴大禅寺塔以及泗州塔多处图形。

以往,特别是清代,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四乡八里的人有游塔惯例。白天游人如织,夜间点燃塔灯,从最高层连珠下垂,倒也五彩缤纷。每逢游塔盛会,塔四周便象北京市“天桥”一样热闹,有说大鼓的、玩杂耍的、变戏法的、卖药的、摆摊的、设赌的,五花八门。现在七、八十岁老人,少年时还见过游塔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文化遗存

文峰塔参照当时绍兴大禅寺塔、南京报恩寺塔、泗州塔样式,塔八角七层,高67米,是徽州塔高之最,登文峰塔,可远眺黄山烟云,近瞰古镇全貌。

塔底直径8米,逐层略内收。底层塔檐外伸1.5米,向上逐层加长,至第七层椿伸出3米,使上层檐水直滴至地,避免各层塔体被积水剥蚀,既保坚固,又利观瞻,成为徽州古塔之奇构。

塔内有砖阶盘旋而上,每层皆有佛龛、金匾。历朝咸有修。清末塔檐被焚,民国初塔顶遭雷击倒,现仅存珠墩以下砖砌塔身。

塔东侧建有凤山台,与塔同时所建,以衬塔景,今仍存。凤山台又名点将台,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简称新四军),次年2月,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及陈毅、张云逸等同志率领7000官兵在皖南重镇岩寺集中整编,军部及政治处设在岩寺后街的金家大院内,凤山台就曾用作阅兵点将之用。

整个“凤山台”全部用石条砌成,台上原有楼阁三间,左右两间供游客休憩,中间一间塑有玉虚神君像,系道家供奉场所。上题匾额“中天积翠”四个大字。台前围砌院墙,朝南开一大圆门,门上有“凤山灵境”匾额一块,为潘纬所书。

塔西有佘(shé)公桥(已毁)。佘公桥又名新桥。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里人佘文义独资建造,比文峰宝塔早建八年,该桥毁于1969年7月5日特大洪水。

据说当年的倡建人郑双溪以为丰乐河水顺流东去,有失岩寺之风水,宜以文峰塔为笔,佘公桥为墨,以田畴为纸(一说以长坦山为纸),凤山台为砚,象征本镇水口之高雅,以镇风水,企盼岩寺镇文运昌盛,人才辈出。

文物现状

文峰塔主体建筑虽仍然矗立,但是,由于缺乏保护和修缮,塔体有多处开裂,塔檐损毁也较为严重,腐蚀剥落颇多。塔内几乎无人监管,墙壁涂鸦颇多。有趣的是,塔顶植物茂盛,远观塔好像戴上了可爱的帽子,塔身也有多处长有植物,它们为鸟雀提供了很好的栖身之所。

经营情况

由于文峰塔属独立景观,离黄山其他各大景点有一定距离,开发价值有待考察,加上岩寺近年来走工业发展道路,空气质量相对黄山其他景点要大打折扣,因此,专程来游玩文峰塔的人很少,很多游人都是在奔往岩寺高速入口的车上对窗外的文峰塔惊鸿一瞥。所以,目前该塔暂处于无人经营状态。

参考资料

徽州岩寺镇文峰塔.新浪博客.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