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吕贝克

吕贝克

吕贝克市位于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距离汉堡市60公里,是北欧著名的旅游城市。被当地人称为“留比凯”,意思是“迷人的地方”。汉萨城市联盟的中心,人称“汉萨女王”。吕贝克曾是欧洲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城市之一,其杰出的古建筑物保护使吕贝克为全世界的游客再现欧洲中世纪汉萨城市的典型风貌。历史上,这个古城是“汉萨同盟”的倡导者之一。古城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中世纪的古迹,对于研究吕贝克的历史有极高的价值。

发展历史

吕贝克旧城位于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吕贝克市,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山地城市。自1143年建城以来,一直是欧洲著名的港口及商业城市,它的影响与汉堡市哥本哈根不来梅等其他汉萨同盟城市相当。回顾历史,早在819年,此地便建有一座城堡,称为“老吕贝克”。11世纪时,吕贝

克改名为“留比斯”,意为可爱之城。1143年,荷尔斯泰因伯爵阿道夫二世在“可爱之城”的基础上重建吕贝克,形成了如今旧城的雏形。1159年的一场大火之后,吕贝克城重新布局,其鱼骨状的大街和四通八达的小巷成为日后北欧城市布局的模式。1226年,该城成为自由城邦;1358年,吕贝克成为汉萨同盟的总部所在地,确定了它在欧洲的重要地位。16世纪,随着北欧诸国的逐渐强大,吕贝克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进入20世纪后,该城早已风光不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的空袭摧毁了旧城五分之一的建筑,其中包括著名的教堂和市政厅。战后德国政府努力修缮和保护残存的文物古迹,使得吕贝克旧城依旧成为北欧地区的一座保存良好的中世纪古城。

1987年,“汉萨同盟城市吕贝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欧洲北部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

历史渊源

吕贝克地区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被斯拉夫人占据。当时他们聚居在今市中心以外几公里的特拉瓦河沿岸。1158年,萨克森公国公爵狮子亨利征服了他们并重建了城市。14世纪的吕贝克称为“汉萨同盟的女王”,并一直是这个中世纪的贸易联盟最强大的成员。1533年与丹麦的武装冲突导致了吕贝克实力衰落。一译“卢卑克”。德国北部重要港市。在特拉沃河畔,距波罗的海吕贝克湾15公里,中型海轮可直达。有运河南通易北河。人口21.6万(1983)。建于十一世纪。十三世纪末至十五世纪,曾为“汉萨同盟”盟主,北欧主要商业中心之一。工业有造船、炼钢、有色冶金、机械制造、鱼类加工、化学、水泥等部门。市内有中世纪古迹。郊区范围较广,包括沿海的休养地特拉沃明德。吕贝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初,当时吕贝克的领主海因里希·希姆莱同意建城设市。当时的“吕贝思”城是一处皇家所在地和贸易中心。公元1143年绍恩堡的阿多尔夫二世在特拉沃河和维肯内茨河之间建造了一座商业城市,仍沿袭了原来的名字叫做“吕贝思”,特拉沃河使吕贝克有了向波罗的海和北欧开放的河口。萨森皇帝在位时一场大火摧毁了吕贝思城,吕贝克城也随之诞生,吕贝克环绕着大的长方形的市场发展而成。公元1159年此城进入繁荣时期,富于活力贸易中心已经形成,其影响力堪与威尼斯媲美。吕贝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北欧的商业中心。具有特权的阶层--商人还在这里成立了市参议会,修建教堂。它的商业也越来越繁荣,日益发展的吕贝克成为商业中心。公元1173年亨利开始着手兴建了北欧最大砖石质教堂--吕贝克教堂。圣马丽和圣彼得教堂也于同期开始兴建。吕贝克城不仅在亨利的引导下奠定老城规模,而且时至今日,仍保持了原来的风姿,每一个走在吕贝克城的人都确实在踏着上千年的古道。

公元1226年,吕贝克实现完全自治,并发展成为“帝国自由都市”和帝国商业中心。与此城历史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人是弗里德里希二世,他于1226年确立了吕贝克城独特的地位和自由权力--把它定为一处皇家自由城市。这标志着城市的市民不再属于某个公爵、伯爵或教皇管辖,而是直接属于皇帝管辖。其特殊地位维持了711年。13世纪城市联盟兴起,公元1241年,为了避免海盗袭扰正常的商业活动,作为公认的贸易商埠吕贝克与汉堡市结成同盟,彼此之间对商业活动进行保护,“汉萨同盟”因此产生。吕贝克成为汉萨同盟的主要城市。同盟形成了最初的德国进出口商人和城市。城市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立起来,逐渐控制了北欧的海上贸易。吕贝克成为汉萨同盟的盟主。大约在14世纪,汉萨同盟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在那个时候,同盟在议会中拥有自己的席位,直到16世纪末期城市依然繁荣。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吕贝克由皇帝直接管辖的城市,逐步演变成自由都市。当市场上出现竞争对手以后,15世纪时一系列困难出现了,尽管汉萨同盟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努力维持自身的地位,但是它逐渐地衰落了。三十年战争(公元1618年~公元1648年)对于同盟是致命的打击。

城镇格局

吕贝克旧城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旧城东部和北部区域,第二部分是旧城的西南区域,第三部分是圣玛丽教堂及市政厅。旧城区的东部和北部现已被划为保护区,保持着中世纪的完整格局。这一区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将10世纪城市特有的宗教性和世俗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城市上空轮廓由7座高耸的教堂塔楼构成,突出体现了该城特有的风格。它同时又是一座活的建筑博物馆: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克克式、非经典式,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各种建筑风格都有。其中哥特式的圣玛丽教堂、罗马式的大教堂等众多教堂尖顶簇拥在旧城区上空,仿佛是一片教堂的森林。1942年,圣玛丽教堂和圣彼得教堂的尖塔曾在空袭中被毁,1956-1962年间重修。不足的是续建的建筑在结构、造型比例和组合形式上与相邻的原有建筑风格相异,未能与旧城传统形式相统一;但由于续建范围小,故未对整个城市景观造成损害。

旧城北区是中世纪城镇特色的典型代表,而这些特色主要通过当地独特的砖造房子和建筑阶梯形的山花显示出来。中世纪由于对空间需求的增长,建筑结构上出现了内院和背街,临街的房子将内院与大街隔离开来,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内向性格,同时也造就了旧城的独特风貌。城东区保存一些手工艺人的朴素住宅,这些住宅大都设有内院,有一定的虚实开阖变化。城内的贵族宅邸则更为讲究,它们结构坚固,设施完备,空间富于变化装饰精巧细致,艺术价值很高。其中颇具特色的有:变化丰富的大厅、古色古香的壁炉、彩绘的木制天花、房间嵌板细工和拉毛粉饰吊顶,还有花园的侧厅。这些建筑都加以保护,精心修补。旧城的西南区是幽静而略显拘谨的城区,也有一些浪漫的田园风格,吕贝克人将这里称为“画家角”。

在旧城中心的制高点,坐落着圣玛丽教堂和市政厅,这二者相毗邻,成为吕贝克最重要的建筑物,并因其艺术的高贵价值而在欧洲享有盛名。这两座建筑当时曾在整个北欧有广泛影响,以致波罗的海沿岸的大量建筑都纷纷模仿。其中圣玛丽教堂被作为哥特式砖构大教堂的典型;而市政厅则被当作该地区市政厅建筑的样板,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它的一半是哥特式的,而另一半是丽娜莎挪式。在后来的几个世纪,市政厅一直是远近城市争相效仿的典范。旧城西侧坐落着荷尔斯坦因大门,这个13世纪建成的古城门一直是吕贝克城的象征。它建于1466-1477年,为晚期哥特式风格。登上城门,可以眺望整个吕贝克旧城。城堡现已成为博物馆,陈列着古代的作战地图、兵器和战船模型。二次大战中,吕贝克的许多古建筑遭到战火毁坏,但荷尔斯坦因门侥幸保存下来。

建筑特色

吕贝克旧城的建筑物组合自然,风格统一,有着动人的城市景观效果,表现了吕贝克城市艺术的高度成就。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座包括近千座建筑的汉萨同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吕贝克作为古都,有许多古老而美丽的建筑。有哥特式圣玛利亚教堂、罗马风格大教堂,哥特式结合文艺复兴式的旧市政厅以及中世纪城堡、城门等,这些建筑展现着它昔日的文明和辉煌。

圣玛利亚教堂

拥有一座1472年制造的天文钟,而从圣彼得利教堂(St.Petri-Kirche)的钟楼可以眺望老城和港口。在新集市广场(NeuerMarkt)上矗立着老市政厅,而罗斯托克大学的主楼(Universittshauptgebude)就位于步行区。

哥特式砖砌建筑

除了华丽的教堂外,哥特式、文艺复兴以及巴洛克风格的山墙向街的房子彰现着中世纪商人的富有;天文钟吸引着游客们前往哥特式建筑圣玛利亚教堂(St.Marien);几步开外就是巴洛克风格的门廊突出的市政厅(Rathaus)

老市政厅

市政厅建在中心街区,建于13~15世纪。正面是文艺复兴式,装饰着彩色瓷砖,显得极为巍峨壮丽;圣玛利亚教堂位于市政厅的北侧,两座尖塔高耸入云,形成它独特的风格。建于13世纪的圣灵医院,是德国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僧侣宿舍,现被用作敬老院;建于14世纪的圣詹姆士教堂,保存着16世纪的祭坛和后期哥特式风格;建于公元1447年(另一资料:建于公元1464年)的霍尔斯腾特尔城门现为历史博物馆,其巨大的双圆塔看起来庄重而古朴,是吕贝克的象征(见附图)。吕贝克古都的风貌在这些建筑上得以尽显。时至今日,它仍然散发着诱人的光彩。老市政厅(HistorischesRathaus)在中世纪时是一座百货商店,商人们在那里出售他们的货物。二楼顶层的巴洛克风格的宴会大厅(Festsaal)则用于音乐会演出。近八百年来,这座市政厅一直是政府办公的地方。

海滨浴场

瓦尔内明德海滨浴场(SeebadWarnemunde)100米宽的沙滩和海边林荫道、灯塔、鱼市、渔民们住的漂亮小房子、味道独特的海鲜馆、航行在旧港口航道(AltenStrom)上的捕鱼船和帆船,这一切都带给人们真正的海滨生活感受。

文化史博物馆

文化史博物馆(KulturhistorischesMuseum)坐落在中世纪建造的修道院内。除了丰富的馆藏以外,几乎完好如初的修道院也很值得一看。藏品包括考古发现、中世纪的宗教珍宝、玩具和市民阶层家居用品。

圣十字架修道院(KlosterZumHeiligenKreuz)内的文化史博物馆(KulturhistorischesMuseum)展出的是中世纪的艺术作品,如三王祭坛(Dreik?nigsaltar)和手工艺品;罗斯托克航运博物馆(RostockerSchifffahrtsmuseum)设在一艘旧轮船上,而船就在国际园艺博览园(IGA-Park)内;而瓦尔内明德家乡博物馆(HeimatmuseumWarnemunde)则展示了此地从14世纪初的一个渔村发展成海滨浴场之城的历史。此外,许多画廊都展出当地的艺术作品。

老船上的博物馆

老船上的造船和航运博物馆(Schiffbau-undSchifffahrtsmuseumaufdemTraditionsschiff)让人回想起昔日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多桅高舷帆船的贸易时代和罗斯托克航运业的黄金时代。值得一看的是那些帆船模型,当年就是这样的船将满载的梅克伦堡谷物运往全世界。“瓦萨(Vasa)”号帆船模型也在其中,这艘具有传奇色彩的瑞典帆船首航时就在斯德哥尔摩(Stockholmer)港口沉没。

瓦尔内明德

瓦尔内明德家乡博物馆(HeimatmuseumWarnemunde)坐落在一座从前的渔民住宅里,吸引着人们去体验瓦尔内明德渔民和海员们的生活和劳作方式。房子里面有起居室、卧室和厨房。此外,人们还可以在这里了解海滨浴场、领港和海上救援的历史。

经济枢纽

在高普林纳大街(KrpelinerStrae),长街(LangeStra?e),都波兰广场(DoberanerPlatz)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商店,为给您购物带来乐趣。此外,还有罗斯托克庭院走廊(GalerieRostockerHof)、霍普芬市场(Hopfenmarkt)及都波兰庭院(DoberanerHof)。在瓦尔纳明德(Warnemunde)海滨浴场的阿姆斯托姆(AmStrom),教堂广场(Kirchenplatz),米乐大街(Muhlenstra?e)也有许多购物之处。文德商圈,该商圈以吕贝克为首府,活动范围包括波罗的海沿岸的原文德人居住区和波美拉尼亚

基尔,吕贝克北部港市,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首府。在基尔运河东口。距海口市11公里。面积118.4平方千米,人口约25万。1242年建市,1284年加入汉萨同盟。十九世纪后半叶成为军港。重要的海军基地。随基尔运河的开凿,经济迅速发展。铁路枢纽。渔业基地。工业以造船和机械制造为主,造船业仅次于汉堡包。此外有水产加工、化学、冶金、酿酒等部门。邻靠于波罗的海基尔湾,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该市一直是德国主要的海军基地。基尔是德国造船业中心,基尔运河的东段终点。

吕贝克在伊尔默瑙河畔、汉堡市东南35公里处。人口6.1万(1984)。公元956年见于记载。1247年建市。曾是汉萨同盟成员。附近有盐矿,十世纪开始采盐,远销北欧。交通枢纽。工业以化学、纺织、金属和木材加工为主,还有水泥、啤酒酿造等厂。有盐泉、泥浴场,是旅游和疗养地。

教育

吕贝克拥有著名的吕贝克大学吕贝克音乐学院和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

吕贝克大学(Universität zu Lübeck)是吕贝克的一所国立大学,其教学与科研以医学为特色。吕贝克大学成立于1964年,创建时是基尔大学的第二个医学系,而如今的学科范围已从医学扩展到了科学和教学,但是仍旧同医院紧密联系与合作,吕贝克大学的医学学科由此在德国占据明显优势。

吕贝克音乐学院(Musikhochschule Lübeck)是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内唯一的音乐学院,位于德国东北部的吕贝克市。该校始可追朔至1911年,当时为私立校所。从1937年由于公众的赞助改称州立音乐学校。之后学校因战争被迫关闭,直至1950年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音乐学校暨北德管风琴学校之名再度开放。1973年后才形成今日吕贝克音乐学院的学院规模。

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 Fachhochschule Lübeck )是吕贝克的一所国立大学,创建于1808年,现有学生4143名。学校共设置4个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机械经济学院,该校拥有学士和硕士授予权。

意义影响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Ⅳ)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建立于12世纪,作为汉萨同盟的前首都,直到16世纪才成为北欧的重要商业中心。到今天它仍是海上商贸中心,尤其在北欧国家之间。除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受的损毁,这座老城结构的大部分是由15世纪到16世纪的贵族居所、一些古迹、教堂和盐场组成,它们至今仍保持完好无缺。吕贝克也是重要的文化生活城,在这里的辩论产生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玛斯·曼与文学家亨利·曼。他们的布登布洛克之屋就在吕贝克旧城中,许多观光客仍将这里当作吕贝克的旅游指引处。汉萨同盟城亦成立托玛斯?曼奖。其它著名于吕贝克出生的作家如EmanuelGeibel,OttoAnthes与埃里希·米萨姆等。在文学家君特·格拉斯之屋,可以看到他卓越的文学性与艺术性原作。吕贝克亦有埃里希·米萨姆协会,提供埃里希·米萨姆奖。

尽管在第二次大战期间城市遭到破坏,经过一系列的修复和改进工作,吕贝克汉萨同盟城市仍然保持了15至16世纪宏伟的贵族住宅街道景色,具有历史价值的地区位于特拉沃(Trave)河的北岸。这些建筑包括著名的砖门和盐楼,这是汉萨同盟强大的见证。古老的城市中心仍然保持着公元1942年轰炸的痕迹。作为一个整体,城市在它的结构和它的转石色彩上是和谐的。尽管在战争中摧毁了部分建筑,吕贝克依然是一处中世纪建筑的宝库,并被列入世界目录。两个属于吕贝克城建立时期的纵向的轴心穿越城市,水路环绕着城市。大型公共广场镶嵌有市场和大教堂,也容纳了古老的市政厅,各式各样的宽阔的街道,它们通常是曲折的,形成网络环绕着广场,从一个街区穿越另一个街区。

世界文化遗产

遗产名称:汉萨同盟城市吕贝克HanseaticCity of Lübeck

入选时间:1987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v)

地理位置:N53 52 00 E10 4130(青山寺 – Aegidien大街)

N53 51 45 E10 4100(圣彼得教堂-吕贝克大教堂)

N53 52 04 E10 4104(圣母教堂,市政厅,市场广场)

遗产编号:272

遗产描述:

吕贝克(Lübeck)于1143年作为第一座“位于波罗的海海岸线上的西方城市”而建立,是整个波罗的海地区汉萨同盟的光辉典范,被冠以“汉莎女王”的美誉。这座中世纪老城是砖砌哥特式建筑风格最重要的见证之一,使人回忆起这座城市作为早期国际贸易枢纽的辉煌历史。

吕贝克的汉西梯克城位于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是德国中世纪最宝贵的建筑,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v):,汉萨同盟城市吕贝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Criterion (iv):As outstanding examples of types of buildings, the most authentic areas of theHanseatic 城镇 of Lübeck exemplify the 功率 and the historic role of theHanseatic League.

遴选依据标准(iv):作为建筑物类型的杰出例子,汉萨城市卢贝克最真实的体现了汉萨联盟的力量和历史作用。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吕贝克,汉萨同盟(theHanseatic League)的前首都和皇后城,建于公元12世纪,作为北欧的重要商业中心曾一度繁荣,直到16世纪。今天,这里仍是海上商贸中心(尤其与北欧国家的海上贸易)。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了一定的损毁,这座老城的基本城市结构还是保留了下来,这点从15世纪至16世纪建造的贵族居所,历史古迹(如著名的豪斯顿砖门)、教堂和盐场等都能够看出来。

友好城市

芬兰科特卡(1969年)

德国维斯马(1987年)

法国拉罗歇尔(1988年)

立陶宛克莱佩达(1990年)

瑞典维斯比(1999年)

意大利威尼斯(1979年,友好合作关系)

日本川崎市(1992年,友好合作关系)

卑尔根(1996年,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浙江省绍兴市(2003年,友好合作关系)

参考资料

德国:吕贝克汉萨同盟旧城 |.学习强国.2019-02-20

石荷州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