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加贺级战列舰

加贺级战列舰

加贺级战列舰是日本“八·八舰队”计划中的一级战列舰,计划建造两艘,因《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而改造和放弃。加贺级战列舰舰首以背负式安装两座双联装410毫米主炮塔,舰尾则安装两座双联装410毫米主炮塔,舰体中后部也安装了一座双联装410毫米主炮塔。该级舰标准排水量39900吨,满载排水量44200吨,舰体全长231.7米,宽30.5米,满载条件下吃水深度9.4米。加贺级战列舰的动力系统采用12座煤与重油混烧锅炉和4部蒸汽轮机,动力系统总功率达91000马力。同时代的美英战列舰动力系统功率一般只有50000到60000马力,加贺级强大的动力系统能保证其在排水量比长门级上升数千吨的情况下,航速依然保持在长门级26.5节的水平上,可以算是准快速战列舰。加贺级战列舰的垂直装甲、主炮塔装甲和指挥塔装甲基本上保持在长门级的水平上,但在装甲分布的设计上更加合理。

简介

经纬

长门级战列舰之后将建造两艘标准排水量39900吨的“加贺级”战列舰,船体设计上加贺级可以被视为是“长门级”的放大。拥有同长门级一致的航速但尾部要多出一座双联装炮塔,所以火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尾部三座炮塔呈品字型布置因此火力发挥有所影响)。不过对于战斗力提升最显著的因素还是在指挥塔上方安装了新型的回旋式指挥仪(1912年从英国引进的“斯格特”式指挥仪的仿制修改版)。“加贺级”的装甲设计上也一改日本以往秉承英国的传统,垂直装甲被分成了两层安装,舷侧要害部位直接安装的是10到11英寸的装甲板,在船体内轮机舱前另安装有3英寸厚的垂直装甲;船头和船尾被3.5英寸(89毫米)的垂直装甲所包裹。在加贺级的设计上,日本海军开始重视起了水平方向的防护,要害部位有两层水平装甲总厚度达到120毫米,在个别致命部位上更是厚达160毫米。“加贺级”在船体两舷部设有鼓出的防鱼雷隔舱而且垂直装甲代水线下部分一直延伸到船体底部,这一部分的装甲厚度大约3英寸,就鱼雷防护措施来说在同期战舰中也是属于一流水准。

同“长门级”一样的是加贺级依旧沿用煤、重油混烧方式装有舰本式锅炉12台、四个“Brown-Curtis”式蒸汽涡轮,总输出功率为91000马力,所以“加贺级”战列舰也能达到同长门级一样的的26.5节航速。

“加贺级”的建造方案在日本国会对1918-1919年年度预算的讨论上并不很困难的通过了日本国会的批准。在1920年的7月19日,加贺号航空母舰神户的川崎造船厂开始船体建造,而加贺级的二号舰“土佐”号其实早在年初的2月16日就开始铺设龙骨

改造

“加贺”号:1920年7月19日开工,神户港川崎造船厂。1922—1923年由于关东大地震的缘故顶替被地震破坏的“天城”号进行航母改造。(参见“加贺号航空母舰”)

加贺号是日本最初的大型航空母舰之一,但没有马上投入使用,服役早期作为岛式上层建筑试验舰。 1934年-1935年改装完成后的加贺号1934年至1935年加贺号航空母舰佐世保市海军船厂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因为跑道过短无法适应新型飞机的起降,取消不实用的中下两层飞行甲板,改装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层飞行甲板加长加宽并进行结构加强延伸至舰首用立柱支撑。拆除中间层飞行甲板前面的2座双联装200毫米炮,对舰炮进行了重新调整。机库向前延伸,升降机3座。向下弯曲的横卧式烟囱改成与赤城号航空母舰相同的直接伸向舷外的样式。岛式舰桥设在舰体右舷,便于与“赤城”号(岛式舰桥设在舰体左舷)编队并行时各自的飞机起飞、降落。加贺号航空母舰改装之后满载排水量为42,541吨,主机输出功率127,400马力,最高航速28节,载机81架(最多可达90架)。

性能参数

标准排水量:39900吨

满载排水量:44200吨

全长:231.7米

水线长度:218米

最大舷宽:30.5米

最大吃水:9.4米

航行能力:主机最大输出91000马力

最大设计航速26.5节、16节航速下航程5500海里

防 护:舷侧主装甲带11英寸、轮机舱外部装甲3英寸、3.5英寸防护、主水平装甲6.4到9.3英寸、主炮塔正面11.8英寸四周8英寸、炮座11.8到9英寸英寸、指挥塔14英寸

武备:主炮:双联装410毫米45倍径主炮五座

副炮:140毫米50倍径舷侧炮廓式副炮二十门

高射炮:80毫米40倍径高射炮四门

雷击: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八管

同级别战列舰

土佐号:1920年2月16日开工。1925年2月9日《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而停造,被联合舰队于演习时作为靶舰击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