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策
《十六策》,即《便宜十六策》,是诸葛亮一生治国治军经验的系统总结,堪称中原地区版《君王论》,比意大利政治家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的《君王论》早1200多年。但《十六策》是以孔孟仁义道德为基础,而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则放弃了道德准则,将所有手段置于道德规范之外,二者相异迥然。可以说,《十六策》是一部充满高尚道德和高超智慧的治国指南。
作者简介
李修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著有《元杂剧史》、《中国文学史纲要》(宋辽金元卷和明清卷);参加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获国家教委特等奖);主编国家古籍整理十年规划项目《全元文》(共60卷,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文史英华》(获北京市社科二等奖)。黄建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翻译协会会长。曾任广州外国语学院院长、
目录
第一策 治国 第二策 君臣 第三策 视听 第四策 纳言 第五策 察疑 第六策 治人 第七策 举措 第八策考黜 第九策 治军 第十策 赏罚 第十一策 喜怒 第十二策 治乱 第十三策 教令 第十四策 斩断 第十五策 思虑 第十六策 阴察 附录一 隆中对 附录二 前出师表 附录三 后出师表
前言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字孔明,东汉琅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刘宏光和四年(181)出生于琅讶郡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亮之父亲诸葛硅,字君贡,东汉末曾为泰山郡丞。诸葛亮幼年父母去世,与姐弟投奔叔父诸葛玄。建安二年(197),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姐弟失去生活依靠,遂移居南阳郡,后结庐隆中(今襄阳市县之西)隐居,靠耕田种地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诸葛亮与友徐庶等师从司马徽司马徽。他通晓天文地理,精通兵法。诸葛亮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他留心世事,
精彩书摘
第一策 治国 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故人君举措应天,若北辰为之主,台辅为之臣佐,列宿为之官属,众星为之人民。是以北辰不可变改,台辅不可失度,列宿不可错缪,此天之象也。故立台以观天文,郊祀逆气以配神灵,所以务天之本也;耕农、社稷,山林、川泽,祀祠祈福,所以务地之本也;序之礼,八之乐,明堂辟雍,高墙聂氏宗祠,所以务人之本也。故本者,经常之法,规矩之要。圆凿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