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区
红山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北纬42°13′,东经118°53′。全区东西长25千米,南北宽14千米。全区总面积50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6平方公里(占中心城区面积50%以上)。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红山区常住人口为469079人。
因城区东北部有一红色的山峰,故史称红山,蒙语为“乌兰哈达”。居住着汉、蒙、满、回、朝鲜等22个民族。
红山区是由1983年11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时改原县级赤峰市建立起来的,与沈阳市、北京等历史名城具有较深的渊源,自古就有“东接辽沈,南依京”、“旱码头”之称。
2018年12月,被民政部确认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2020年8月,红山区入选2020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名单。
2021年,红山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2.16亿元,增长6.2%。
历史沿革
汉代为匈奴左地,唐朝属饶乐都督府,近代属唐长安城,元、明代为蒙古属地。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建城,清政府在此设乌兰哈达镇理事通判厅。后设通判厅(隶属承德府)。
1778年改为赤峰县。
1903年改为赤峰直隶州。
1940年改为翁牛特右旗,1945年分设赤峰市、赤峰县。以后市、县时分时合。
1955年热河省撤销,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62年复分设赤峰市、赤峰县。
1969年至1979年划归辽宁省辖。
1983年10月10日,撤销昭乌达盟公署,设立地级赤峰市,原县级赤峰市改建置红山区。
1996年,红山区辖7街道2镇1乡:站前街道、西屯街道、三中街街道、永巨街道、东城街道、铁南街道、南新街街道、桥北镇、红庙子镇、城郊乡。区政府驻城区中心。2000年末,全区辖9个街道、2个镇、1个乡。
2002年,全区辖9个街道、2个镇、1个乡,18个行政村、98个居委会。
2006年,红山区将4个乡镇调整为2个镇:撤销城郊乡,并入文钟镇;撤销桥北镇,并入红庙子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红山区辖文钟镇、红庙子镇和西屯、三中、永巨、站前、铁南、长青、东城、哈达、南新9个街道。
2009年末,辖11个街道、2个镇,27个行政村、67个社区。
行政区划
红山区辖11个街道、2个镇:西屯街道、三中街街道、永巨街道、东城街道、南新街街道、站前街道、铁南街道、长青街道、哈达街道、西城街道、桥北街道、红庙子镇、文钟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红山区位于赤峰市南部。区境以赤峰市区为中心,分别向东、西北、西南三侧凸出,呈似横卧“Y”形版图。四周与松山区、元宝山区、喀喇沁旗毗邻。全区总面积506平方公里。红山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赤峰市中南部,介于东经118°50′~119°11′、北纬42°02′~42°21′之间,最东点为红庙子镇东南营子村东山,与元宝山区接壤;最南点为文钟镇南大营子村老爷梁、最西点为文钟镇西水泉村麒麟山,与喀喇沁旗毗邻;最北点为桥北街道哈达和硕村电台地,与松山区交界。
气候特征
气候红山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严寒少雪,多西北风,夏季雨量集中,多西南风,年均气温6.7℃,最冷1月平均气温-11.7℃,最热7月平均气温23.3℃,年平均降水量370毫米,雨季集中在7、8月份,全年降水68%,无霜期135~145天,年日照在3000小时左右,夏秋昼夜温差大。9月22日左右出现初霜,伴有大风天气。
地形地貌
红山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北部为大兴安岭西南段山地,燕山山系的七老图山屏于西部,努鲁儿虎山呈于东南侧,构成了三面环山的半环形,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一般在500~1500米之间,海拔最高为2067米。地貌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平原、熔岩台地、低山丘陵、沙丘平原。其中山地面积占17.74%;高平原占5.72%;低山丘陵占19.44%;沙地占21%。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红山区主要有煤、石油、金、银、铜、铁、、叶腊石、萤石等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2022年4月,赤峰市红山区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拟公布主要数据,全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一、红山区耕地面积17687.52公顷(26.53万亩);二、红山区种植园用地面积165.63公顷(0.25万亩);三、红山区林地面积15044.55公顷(22.57万亩);四、红山区草地4220.29公顷(6.33万亩);五、红山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7896.9公顷(11.85万亩);六、红山区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784.76公顷(2.68万亩);七、红山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643.48公顷(0.97万亩)。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红山区常住人口为469079人。
交通
红山区距北京、沈阳市420公里,距天津市、大连市500公里左右,距锦州市、秦皇岛港不足300公里,赤锦线铁路可直通锦州港货运码头。区内有京通铁路、叶赤铁路干线穿过,可直达北京、大连、沈阳、哈尔滨市、长春市、山海关区、齐齐哈尔市、呼和浩特市等城市。有直达北京、沈阳和呼和浩特的航班,赤峰-朝阳市、赤峰-承德市、赤峰-通辽市、赤峰-大板、赤峰环城高速均已建成通车,货运铁路锦赤、赤大白铁路在辖区东部穿过,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东北货物快运列车在辖区内设有赤峰南站、东南营子站两个站点。
2022年年末公路里程达到608.2公里,其中国道16.38公里,省道25.36公里,县道148.32公里,乡道148.02公里,村道270.12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295万吨,货运周转量72275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7.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708.6万人公里。
经济
综述
2013年红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36.99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125.87亿元,增长8.2%。
2013年红山区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6:52.6:44.8调整为2.7:50.7:46.6,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0.3%,分别高于一、三产业5.9和2.1个百分点,居三次产业之首。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9.2%和39.8%,第二产业较上年下降了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3.7个百分点;从拉动经济增长情况看,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5.5和3.7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高于第一产业5.4和1.8个百分点。
2020年,红山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8.2亿元,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亿元,下降1.1%;第二产业增加值108.1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181.7亿元,增长1.2%。三次产业比例为2.8:36.3:60.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1.1亿元,增长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6亿元,增长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959元和23148元,分别增长2%和8.6%。
2021年,红山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2.16亿元,增长6.2%。
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60.9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49.4亿元,下降1.4%;第三产业增加值201.2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比例为2.9:41.4:55.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6662元,比上年下降0.1%。
第一产业
2013年红山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3062公顷,比上年下降4.7%。其中,粮食作物11388公顷,下降1.1%;经济作物1674公顷,下降23.3%。红山区粮食产量5.35万吨,下降17.7%。其中谷物5.31万吨,下降17.9%;豆类318吨,增长17.3%。经济作物产量有升有降,其中,油料产量549吨,增长1.1%;蔬菜12.35万吨,下降22.4%;瓜类1304吨,增长123.7%。
2013年红山区花卉、特色水果种植园区11处,总面积1037亩;新建设施农业园区2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落实完成17万亩;完成建设小型联户甲烷7处;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5万元;机播、机耕作业分别达到了14万亩、17.5万亩;完成机械深施化肥5万亩;完成机械精少量播种8万亩;完成免耕播种5万亩;完成玉蜀黍属膜下滴灌播种1.5万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7%,比上年增加3.3个百分点。红山区农机总动力9.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
2013年红山区有龙头企业73家,自治区级17家,市级10家。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48家,流通型企业25家,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辐射带动周边旗县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
2013年牲畜存栏5.58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3%。其中大牲畜1.68万头只,下降4.8%;小牲畜2.57万头只,下降0.03%。生猪1.34万口,下降3.4%。2013年肉类总产量4849吨,下降4.4%。牛奶5439吨,下降15.7%;禽蛋3500吨,下降3.2%。
2022年,红山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1.8%;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124.5公顷,比上年增加222.8公顷。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330.1公顷,比上年增加461公顷。全年粮食产量49260.8吨,比上年增加3436.4吨,增产7.5%。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新注册合作社5家,累计达到240家,增长3.0%;新认定家庭农牧场11家,累计认定92家,增长14.0%。累计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2个。
第二产业
2013年红山区全部工业增加值122.2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67家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4%;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8.83亿元,增长7.2%。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工业增长7.8%;按企业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长1.1%,其他类型企业增长9.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4.2%,重工业增长8.2%。从主要增长因素看,重点行业成为带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冶金行业实现产值322.91亿元,增长6.7%。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3.46亿元,增长5.3%;实现利税48.74亿元,增长22.7%;实现利润43.22亿元,增长30.5%;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6%,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8家,亏损企业亏损额1.14亿元,比上年下降43.3%。
2013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占GDP总量的5.5%。红山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2家,实现利润1.96亿元,下降17.7%;实现税金1.4亿元,增长21.9%。
2022年,红山区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下降2.0%,股份制企业增长3.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5.4%。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1%,重工业增长3.7%。分重点行业看,能源工业增长0.3%,冶金工业增长10.9%,食品工业增长9.8%,医药制造业增长4.6%,化工行业增长3.2%。
2022年,红山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6.5亿元,比上年增长3.1%;实现利润10.7亿元,下降45.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07%。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3.98元,比上年下降10.6%;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94.18元,增长2.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7%,比上年末下降4.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4%。
2022年,红山区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1%。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1家;有施工量的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15.2万平方米,下降20.0%;竣工房屋面积59.4万平方米,增长10.6%。
第三产业
2013年红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92.35亿元,增长13.3%;住宿餐饮业12.72亿元,增长14.5%。2013年商品销售(营业)额30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187.47亿元,增长16.1%;零售业销售额100.53亿元,增长15.3%;住宿业营业额4.75亿元,增长13.2%;餐饮业营业额13.44亿元,增长18.5%。年末我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4家,实现成交额38.4亿元,比上年下降4.5%。
2013年末红山区公路里程达429.84公里,比上年增长4.3%。其中国道10.9公里,省道16.75公里,县道28.9公里,乡道125.22公里,村道248.08公里。2013年公路货运量完成668万吨,增长2.4%;货运周转量89530万吨公里,增长2%。公路客运量136.36万人次,增长1.7%;客运周转量8120万人公里,增长1.7%。
2013年红山区共有星级宾馆7家,有旅游团队接待能力的餐厅和特色餐饮企业186家。2013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旅游收入实现17.8亿元,增长7%。
2022年,红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1亿元,比上年下降1.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2.1亿元,下降1.4%。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54亿元,增长1.6%;餐饮收入8.1亿元,下降1.6%。
2022年,红山区服务业增加值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7.4亿元,增长8.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5.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3亿元,下降16.4%;金融业增加值23.8亿元,下降0.7%;房地产业增加值28.5亿元,下降5.9%。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2%。
2022年,红山区共有星级宾馆5家,大中型餐饮企业206家,注册旅行社和网点56家,共有A级旅游景区8家,自治区四星级接待户1家,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1家,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1家。全年接待游客19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6.1%;实现旅游收入25.9亿元,下降25.3%。
社会
科技
2022年,全年有效期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赤峰市级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家。全年共申报各类项目99项,累计争取上级科技资金2114.8万元,其中,推荐科技项目78项,立项57项,争取项目资金1596.1万元;争取市级科技奖补项目21项,争取资金518.7万元。全年签订的技术合同58项,技术交易额1859.23万元。全年科技成果登记28项,增长75%;专利授权量511件,下降14.0%;发明专利授权量37件,增长48.0%。
教育
2022年年末共有普通高中9所,全年招生3189人,比上年下降9.0%;在校生9970人,增长1.6%;毕业生2968人,增长19.9%。年末共有职业教育学校7所,全年招生1401人,下降23.0%;在校生4688人,增长2.9%;毕业生1096人,增长56.1%。年末共有初中11所,全年招生4346人,增长1.7%;在校生12296人,增长1.8%;毕业生 4206人,下降0.1%。年末共有小学40所,全年招生5535人,下降10.3%;在校生34278人,增长3.4%;毕业生4618人,增长1.2%。幼儿园 84所,在园(班)幼儿16765人。初中升高中入学率为98.1%,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 106.4%,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 100%。
文化事业
2022年全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5个,公共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公共美术馆1个,公共博物馆2个。按照总分馆制建设要求,文化馆、图书馆分馆13个镇街全覆盖,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草原书屋2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7个,文化活动队伍137支。年末组织开展各类展演展览展示活动百余场,推出11个免费开放公益培训项目,总计开展线上线下34余场次公益培训班,免费培训约1.2万余人次。
医疗卫生
2022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86个,其中医院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3个,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3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职业病疾病防治院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实有床位8641张,卫生技术人员1515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411人。
体育
2022年城区共有体育场馆2个,健身广场40处,健身路径3128件,镇(街)小型健身活动中心13处,27个行政村实施农民健身工程,社区和村共有健身点89个,体育健身队伍26支,体育协会24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496名,其中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73人,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81人。全年共计发行体育彩票1.83 亿元。
婚俗改革
2021年9月,红山区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实验时间为期三年,自2021年9月起至2024年9月止。
旅游
鲁班庙
赤峰鲁班庙建于2006年左右,位于赤峰红山区一道街老爷庙院子,是在清朝所建的旧鲁班庙原址建设的。
红山区清真北大寺
清真北寺位于红山区西横街,是红山区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极具中式建筑风格。1739年,由回族乡老主持,乾隆八年(1743年)又敛布施进行修建,敛布施人员最远处曾到过新疆等地。由从奉天(沈阳)请来曾建筑奉天南寺的工程师设计施工修建,所以赤峰北寺与沈阳南寺形制相同。建筑赤峰清真寺的木料均采用赤峰南山红松,于乾隆一二年(1747年)完成。
天主教堂
位于红山区二道街东段路北,1939年开工,堂宽12米,38.5米、计11间,能容纳800人,该堂为署式建筑,中有14根圆柱,棚起圆旋,门窗亦同,外有钟楼两座。曾为天主教奉天总教区赤峰教区主教教座所在。
红山
红山,蒙古语称: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传说内蒙赤峰的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王母娘娘大怒,这几个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九个红色的山峰,所以,人们后来都叫它“红山”。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赤峰市红山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山区人民政府.2024-08-02
历史沿革.红山区人民政府.2020-03-06
红山概况.http://www.hongshanqu.gov.cn/fgssy.html.2020-03-06
地理气候.红山区人民政府.2020-03-06
地理气候.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2021-07-24
赤峰市红山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拟公布主要数据成果_.红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05-18
红山区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二次会议.红山区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二次会议.2022-02-10
赤峰市红山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山区人民政府.2023-12-21
(赤峰市)红山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红黑统计公报库.2022-01-28
海勃湾区与其他盟市中心区 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情况.海勃湾区人民政府.2022-07-13
文物古迹.红山区人民政府.2020-03-06
新闻浏览.中国小康网.20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