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俊民

张俊民

张俊民(1924年9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他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的普通农民家庭,1949年毕业于国立南昌大学农学院和江西“八一”革命大学。张俊民曾担任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科学技术顾问,中国土壤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第4~6届)。他在土壤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国土壤学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人物经历

1924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的普通农民家庭。1949年毕业于台湾中正大学农学院和江西“八一”革命大学,1987年离休,继续工作十余年。

社会任职

绿野诗社、南京诗词学会和世界汉诗学会会员。曾任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科学技术顾问,中国土壤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第4~6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从事土壤地理研究工作逾半个世纪。脚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曾多次获得院和省部级表彰、奖励。建国初期在江西省进行土壤调查研究,并参加中国第一个红壤试验基地——甘家山红壤试验场的筹建工作。1954~1957年作为土壤专业领队人,参加粤桂滇等省区橡胶宜林地综合考察,为“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该项研究成果1982年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1958年后长期在淮河进行土壤考察,并以砂姜黑土综合治理开发为研究重点。在黄淮平原农业试点工作中成绩突出,1988年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和奖励。

学术成就

早在1991年便被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主编及合着共10余部,学术论文100余篇。重要学术著作(含合着)有《安徽淮北平原土壤》、《山东省山地丘陵区土壤》、《中国自然区划概要》、《砂姜黑土综合治理研究》、《中国土壤地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 分类 实践》、《江苏省志 土壤志》等。重要学术论文有《山东省棕壤形成的特点》、《论土壤的地带性和土壤分类——以棕壤和褐土为例》、《论砂姜黑土的生产潜力和综合治理》、《淮河水土保持的分析》、《中国淋溶土参比研究》等。重要科普著作有《土壤知识》和《中国的土壤》。前者发行50万册以上,后者1996年获中宣部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入选作品奖。重要的回忆录有《我的道路》、《离休十年随想》、《在望城岗的日子——为纪念毕业于正大50周年而作》、《从事土壤科普工作的回顾与展望》等。享受国务院颂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江苏省志,土壤志》专著出版,并荣获特等奖。近数年在《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作品精选》、《中华诗词大全》、《世界汉诗名家作品精选》、《中国传统诗词大赛金榜集》、《南京诗词》等诗词书刊及中正大学校友会江西省、湖北《校友通讯》上发表诗词近200首,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授予“当代优秀诗人”和“21世纪实力派诗词艺术家”荣誉称号。2005年被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的脊梁,名人风采录》。

著作出版

《中国的土壤》

学术论文

张俊民.中国淋溶土系统分类及其参比[J].土壤,1999,(06):295-298.

张俊民,曹升赓.酸性湿润淋溶土类的设立[J].土壤,1998,(01):13-19.

张俊民.南阳盆地黄土母质发育土壤的特性和系统分类[J].土壤,1997,(02):70-75.

张俊民.强化淮河水土保持的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1996,(04):56-61.

张俊民.苏皖豫漂白湿润淋溶土的特性和系统分类[J].土壤通报,1996,(02):49-53.

张俊民.我国白浆土分类研究的进展[J].土壤学进展,1995,23(04):19-24.

张俊民.江苏省的砂姜黑土资源及其利用[J].地理研究,1991,(03):43-50.

过兴度,张俊民,徐强.砂姜黑土无机磷的形态与肥力的关系[J].土壤,1991,(02):92-95.

李锦,张俊民,曹锦铎,王鹤林.1∶100万南京市幅土壤图编制的研究[J].土壤,1989,(06):288-294.

张俊民,龚子同,陈志诚,曹升赓,王振权,吴志东.湖北省过渡带的土壤类型[J].土壤,1989,(02):91-97.

张俊民,过兴度.蒙城县砂姜黑土基本特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88,(01):54-60.

叶正丰,张俊民,过兴度.山东省棕壤和褐土的粘土矿物[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03):118-126.

徐礼煜,张俊民.南京市丘陵区几种土壤的性质及其分类问题[J].土壤通报,1986,(04):149-152.

张俊民,过兴度,施洪云,张玉庚.山东省棕壤形成的特点[J].土壤学报,1986,(02):148-156+193-194.

张俊民.全国土壤区划研究的意义与进展[J].地理研究,1986,(01):93-99.

[16]赵其国,石华,龚子同,徐琪,雷文进,刘朝端,张俊民,李锦,高以信,史德明,蔡凤岐,吴志东.怀念马溶之教授——纪念马溶之同志逝世十周年[J].土壤,1986,(02):57-66.

张俊民,过兴度,张玉庚,曲克健.试论土壤的地带性和土壤分类——以棕壤、褐土为例[J].土壤,1986,(01):38-43+47.

张俊民,过兴度,颜也萍.皖南宣城丘陵土壤的类型及其特性——兼论土壤的地带性[J].土壤通报,1984,(03):97-101.

张俊民,过兴度,孙怀文.黄淮平原砂姜黑土的综合治理[J].土壤,1984,(01):23-26+30.

[20]席承藩,张俊民.中国土壤区划的依据与分区[J].土壤学报,1982,(02):97-109+212.

张俊民,过兴度.砂姜黑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综合治理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1981,(03):36-42.

张俊民.土壤普查与农业现代化[J].土壤肥料,1980,(01):1-2.

张俊民,潘玉生,胡积琳.安徽淮北平原土壤的改土培肥问题[J].土壤通报,1979,(04):11-13+48-49.

张俊民,姚玉成.淮北黑土的低产原因及利用改良[J].安徽农业科学,1964,(06):19-24.

张俊民,周斌.淮北平原青黑土的形成和特性[J].土壤通报,1964,(05):9-15.

张俊民.淮北平原飞沙土的特性及利用改良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1964,(05):1-7.

张俊民,潘玉生.安徽淮北平原土壤区划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1964,(04):20-28.

张俊民.江苏云台山黄棕壤的生成环境和特性[J].土壤通报,1963,(05):17-22.

张俊民.南京市地区茶园土壤的特性及黄棕壤上的植茶问题[J].土壤通报,1963,(02):29-32.

张俊民.土壤发生淀浆板结的原因及其改良途径[J].土壤通报,1959,(06):56-60.

张俊民.论土壤的生产特性[J].土壤通报,1959,(04):46-48.

张俊民.云南省中南部几类土壤的物理性状[J].土壤通报,1958,(05):33-42.

张俊民,韦启.广西百色和德保县主要土类的生成环境和特性[J].土壤通报,1958,(03):15-20.

戴昌达,文振旺,张俊民,方文哲,毛慕永.黄山市土壤的垂直分布和基本性质[J].土壤学报,1958,(01):54-64.

张俊民,龚子同五指山之土壤[J].土壤学报,1957,(02):143-158.

张俊民.向红壤区的土壤侵蚀作斗争[J].科学大众,1956,(12):571-573.

吴仁润,张俊民,胡祖光,周起华.江西新建甘家山区的牧草与红壤利用[J].华中农业科学,1955,(01):30-41.

获得荣誉

1999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离休干部和江苏省优秀老科技工作者。200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八十华诞所写的《国盛家兴》一文,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教兴国党旗红”征文奖。

参考资料

中国的土壤 (豆瓣).豆瓣读书.2021-12-29

张俊民.中国知网.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