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埃列娜·齐奥塞斯库

埃列娜·齐奥塞斯库

埃列娜·齐奥塞斯库(英文:Elena Ceausescu,罗马尼亚王国文:Elena Ceauşescu,原名莱努察·彼特列斯库),女,1919年1月7日出生,罗马尼亚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科学家,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曾任罗马尼亚副总理,毕业于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学。

1972年7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罗共中央委员,同年任全国科学和技术委员会执行局委员。1974年—1975年任全国科学和技术委员会副主席。1977年1月升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执行委员会常设局委员,分管化工、矿业、石油部门。1977年3月任全国救济委员会主席。1989年12月25日,她与丈夫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在罗马尼亚剧变中一同被处决,终年70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9年1月7日(实际出生于1916年7月1日)生于罗马尼亚王国瓦拉几亚地区登博维察县彼特列什蒂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曾接受过四年小学教育,1930年辍学。

1930年—1936年随其兄夫妇移居首都布加勒斯特,先在布加勒斯特的一家制药厂当学徒工,后在一家化纤纺织厂当纺织女工。从青年时代起就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并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1933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7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1948年—1965年称罗马尼亚工人党),投身共产主义工人运动并参加工会学习班学习文化知识。

1939年结识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两人一起在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上前行,从此相伴一生。她以安娜·波克尔作为其生活和革命斗争的“典范”,积极从事共产主义工会运动和共青团筹备委员会的工作。

1939年10月任罗马尼亚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

1944年在一所化学试验室当管理员。

1944年8月23日罗马尼亚人民起义推翻了安东内斯库,I.军事法西斯主义独裁政权;8月30日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莱努察·彼特列斯库、彼特·康斯坦丁内斯库-雅西、康斯坦丁·阿基乌、格奥尔基·阿波斯托尔一道组织大规模群众集会欢迎苏联红军进驻,解放后担任青年和妇女的组织工作。

1945年任外交部秘书;同年毕业于布加勒斯特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1946年—1947年先后任罗共多布罗加州委书记和奥尔特尼亚州委书记。

1957年任布加勒斯特中央化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化学工程师,从事高分子化合物、聚合物及合成橡胶化学、聚合物动力学的研究。

1964年3月发表了《异戊二烯的定向聚合》的博士论文,获化学博士学位,并任中央化学研究所所长。

1965年任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成员。

1967年12月18日获教育部高等学位委员会颁授的“博士工程师”证书。

1968年10月任罗马尼亚共产党布加勒斯特市委员会委员。

从政经历

1970年10月以”第一夫人”的身份随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应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的邀请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她的首次政治亮相。

1971年6月1日—1971年6月25日齐奥塞斯库夫妇进行了一系列国事访问,6月1日—6月9日对中国进行访问,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康生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了会见和会晤;6月9日—6月15日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6月15日—6月19日访问越南民主共和国;6月19日—6月25日访问蒙古国

20世纪70年代开始,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在政坛迅速崛起。根据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关于提拔妇女干部的指示,1972年7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当选为罗共中央委员,同年任全国科学和技术委员会执行局委员。

1973年任罗马尼亚党政合一机构——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委员会成员;6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分管教科文卫工作;12月4日—12月8日随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再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1974年—1975年任全国科学和技术委员会副主席。

1974年11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埃列娜·齐奥塞斯库继续当选为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

1977年1月升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执行委员会常设局委员,分管化工、矿业、石油部门。从那一刻起,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实际上成为党和国家的二号领导人。

1977年3月任全国救济委员会主席。

1978年的4月12日至17日尼古拉和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夫妇应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邀请,第三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6月13日至16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白金汉宫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埃列娜·齐奥塞斯库曾于1971年、1978年、1982年、1985年和1988年五次随尼古拉·齐奥塞斯库访问中国。

1980年被任命为副总理。

1989年12月22日罗马尼亚政治局势发生剧变,忠于和反对齐奥塞斯库的武装力量在首都布加勒斯特爆发激战,埃列娜与齐奥塞斯库一起出逃,当天即被逮捕并关押在登博维察县特尔戈维什泰的空军军营;12月25日在经由非法的罗马尼亚救国阵线临时拼凑的“特别军事法庭”处决,终年70岁。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1947年12月23日与莱努察·彼特列斯库结婚,由于她希望显得比丈夫更年轻,因此在登记注册时将出生日期改为1919年1月7日并改名为埃列娜,这便是日后家喻户晓的“埃列娜·齐奥塞斯库”。

家庭生活

1948年2月7日长子瓦伦丁·齐奥塞斯库出生。

1949年3月1日生下长女佐娅·齐奥塞斯库。

1951年9月1日第三个孩子尼库·齐奥塞斯库诞生。

健康状况

1989年12月25日在经由非法的罗马尼亚救国阵线临时拼凑的“特别军事法庭”处决,终年70岁。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处决后被葬在布加勒斯特的根恰公墓。

人物事件

争议

1965年齐奥塞斯库成为领导人以后,她被普遍认为成为罗马尼亚政坛上的主要人物。在罗马尼亚当时的公共舆论中,其被称为“同志”,但在美国的罗马尼亚团体中(普遍效忠于前王国政权),则被带有敌意得称呼为“齐奥塞斯库女士”。罗马尼亚的相当大部分人,罗马尼亚的海外团体和西方世界认为,她可能是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时期最为人所痛恨的人物。但是中国的部分人士对此有不同意见。

20世纪80年代,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夫人埃列娜在政坛上上升到仅次于她丈夫的地位,成为党内最高决策机构的成员,并掌管罗党内人事大权。在政府里,名义上她是副总理,但实际上她是“超级总理”。罗马尼亚各级官员都习惯地称齐奥塞斯库为“一号”,其办公室为“一号办”,埃列娜为“二号”,“二号办”。在埃米尔·博布杜米特鲁·波佩斯库米乌·多布雷斯库等人极力吹捧下,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个人崇拜达到巅峰,埃列娜·齐奥塞斯库也分得了“党和国家的卓越战士”,“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光辉的国务活动家”等桂冠。她俨然以“国母”自居,生日也由全国庆祝,人们在各种大会上的发言,在呼完“敬爱的总书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同志”之后,必呼“尊敬的埃列娜同志”。

布加勒斯特市人民委员会(人民政府)。1972年成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员。1979年当选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1980年被任命为副总理,仅在丈夫之下。有相当多的罗马尼亚人认为其对其丈夫有广泛影响,但没能阻止丈夫走向独裁,事实上助长了其丈夫的腐败和独裁倾向。另外,罗马尼亚民间不少人士认为,她在生育政策上的失误导致了70到80年代罗马尼亚普遍的非婚生子女问题;而卫生领域的人士则指责她在领导罗马尼亚国家健康委员会期间由于否认艾滋病在罗马尼亚的存在,导致了该种疾病在欧洲地区的最大一次爆发。

神坛的崩塌

1989年她丈夫访问伊朗期间由她控制国内形势,蒂米什瓦拉事件以后,全国局势剧变,并导致了暴力交火事件。支持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保安部队和起义的民众及军队在首都爆发激战。埃列娜与丈夫在认为局势不可挽回的情况下从党中央大楼楼顶乘坐直升飞机逃离首都。但很快,于12月25,被起义群众俘获,并接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特别军事法庭的审判,在审判过程中,她拒绝回答问题并拒绝承认法庭权威,并声称法庭人员在使用挑衅性语言和其对话。法庭最终宣判没收被告的所有财产,并处以死刑,不准上诉。

审判结束,齐氏夫妇即被带上刑场。据一个名叫卢博伊的上尉回忆,埃列娜同她丈夫一起被带出去时说:“我们希望死在一起,我们用不着别人怜悯。”

刑场在一座建筑物的院子里,齐氏夫妇被带到院子的一端,他们的背后是一堵砖墙,上面布满了弹孔。71岁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在最后时刻说:“如果你们想枪毙我们的话,尽可枪毙,但是,我们不承认你们这个法庭。”卢博伊后来说,法庭曾向他们提供辩护律师,但是,他们都坚决地拒绝了。

当地时间1989年12月26日下午4时,一支3人的行刑队执行枪决。据外电报道,行刑前,埃列娜曾向行刑士兵喊道:“你们怎能向我们开枪,我曾经那么关怀你们,我是你们的母亲。”一个士兵回答说:“不,你不是我们的母亲,你是杀死我们母亲的凶手。”齐奥塞斯库拉了拉埃列娜,说:“不要再说了。”这对风雨同舟几十年的夫妇紧紧挤靠在一起。

枪声响了,两名犯人倒在血泊中……

1989年12月26日晚,罗马尼亚电视台向全世界播放了审判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夫妇和他们被枪决后的录像。齐奥塞斯库夫妇从被群众欢呼到被逮捕、被审判直至被处决,仅仅发生在32天之内。

获得荣誉

1974年2月28日因“对科学的特殊贡献”,被授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院士称号。

1974年—1988年间陆续获得6个科学院院士、10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称号,以及众多荣誉奖项。

曾荣获“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之星”勋章、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和"共和国英雄"金星奖章及“社会主义胜利”勋章(随附共和国英雄称号一同授予)、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镰刀和铁锤”金星奖章。葡萄牙恩里克王子大十字勋章、阿根廷“解放者圣·马丁”勋章、意大利共和国大十字骑士勋章。

个人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