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车
鸡公车,又称独轮车、二把手、土车子、羊角车等,是一种以人力推动的小型运载工具。独轮鸡公车有两种:一种是宽架鸡公车,车面宽平,载重较大,强壮者能独推一千市斤。另一种是窄架鸡公车,车架前窄后宽,适宜于一般劳动者独推。鸡公车最早的时候被称作鹿车,并且认为与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有密切关系。在民间各地有不同的叫法。
中国在公元2世纪的汉朝墓地壁画及砖墓浮雕中就有对独轮车的描述。应该在三国时期之后,鸡公车就已被广泛使用,一直到明代,没有多大的变化。清代时出现了风力独轮车,并且传到欧洲。20世纪60年代,中国部分地区对鸡公车的车轮、车轴、车架进行一定的改良。随着时代发展,鸡公车逐渐被其他交通运输工具所取代,作为一种传统民俗物件被保留在博物馆,或者作为历史记忆被旅游景点等所复现。
鸡公车主要是由坚硬木材制作而成,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利用杠杆原理把负载的抗力点靠近支点(即车轮)而令本身运作有效率,亦把负载分担在独轮车及操作者之上。能够在崎岖路面行进,除了载人之外,在运输、建筑工地、农地、花园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在中国许多地区都有使用。
命名
鹿车
在两汉、三国时期,独轮车被称之为“鹿车”。“鹿”指鹿卢,即辘轳。因为早期独轮车的车轮制作,很可能直接截取原木并不进行深度加工,轮体有一定厚度,浑整厚重酷似辘轳,因而得名“辘车”。但是“辘车”之名没有叫开,而“鹿车”在《后汉书》《三国志》中则常见。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有:
木牛流马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从《三国志》记载看,“木牛流马”为诸葛亮设计,是运输工具,这点应无疑义。但是《三国志》没说“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宋代的高承《事物纪原·舟车帷幄部》“小车”条,明确说,蜀相诸葛亮“木牛流马”就是独轮车。此点仅一家之言。
其他名称
历史沿革
起源
世界上最早发明独轮车的,一般认为,西为希腊,东乃中国。在古希腊雅典西部伊莱夫希纳地区,考古学家曾经发现过两张建筑物清单。经考证,这两张建筑物清单是公元前408年至406年的,清单上写有“一个单轮车”,于是人们认为西方的希腊最早发明了独轮车。中原地区独轮车的最早描述是在公元2世纪汉朝墓地壁画及砖墓浮雕中出现的。在四川成都一个年代为公元118年的墓中壁画,发现绘有推着独轮车的人;在四川沈府君阙发现年代约为公元150年的石浮雕,也刻有推着独轮车的人。
历史发展
三国后鸡公车就被广泛使用
渠县燕家村和浦家湾的汉代石阀和武梁祠画像中,以及四川新都出土的画像砖上都出现了独轮车(鸡公车)形象。四川新都“酿酒”画像砖表现的是汉代酿酒场景,一人推着独轮车,车上有器物。这种车当时称为“鹿车”或“键车”。两块画像砖描绘出汉代人们的生活场景,自三国后鸡公车就被广泛使用应该是肯定的。
明代承袭宋代
明末宋应星在《天工开物·舟车第九》中详细记录了人们对独轮车的驾车之法:“又北方独镶车,人推其后,驴电其前…·南方独轮车,仅人之力是视,容载两石,遇坎即止,最远者止达百里而已。”这时北方的独轮车与宋代《清明上河图》中所表现的几乎一样,没什么变化。
近现代改良及外传
至清代出现风力独轮车。民间艺人借鉴水上帆船的做法,在车上装枪杆挂风帆。巧借风力推车行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省去不少力气。欧洲出现独轮车实物的时间是在1170年至1250年间,而中国的独轮车“出口”到欧洲是在明末清初。17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约翰·弥尔顿在其长诗《失乐园》中,写下:“中国人利用风帆驾驶藤制的轻车”诗句。他说的这种车,在当时中国叫“加帆车”,是在独轮车车架上安装风帆,以利用风力推车前进。
20世纪60年代,中原地区部分地区对鸡公车进行改良。车轮按照固定的尺寸做成圆木盘,木盘边缘一个槽式圈,铁圈槽内嵌装硬胶带。安装钳式制动装置。车轴用一根木棒做轴,夹耳内安装滚珠轴承。车架用两根直梁或4至5根横梁连接而成。直梁前后两端翘曲,中段平直,在车轮上方装车蓬。车架中部为货物的位置,一般多作成平板,也有安装各式货厢的。应根据車子的重心选择安装夹耳的位置。
逐渐被取代
随时代发展,双车轮将鸡公车取代,随后又出现了拖拉机、农用车及大型装载车等现代交通运输工具,鸡公车的历史使命也随之完成。现在即使在有些人家能看到鸡公车,也是将其独安一处,置于墙角,或陈列于各种民俗博物馆中,或者成为民俗怀旧的器具。
制作工艺
材料
独轮车一般须用槐、榆、栗、枣等坚硬木材制作。
工艺技术
结构
其部件可分为大把,即两个把手通长部件;二板,即车轮后面最宽的横木;边毗,即大把在车身部分最外侧的两个有弧度的部件;上棚子,即车轮上方两个平行部件组成的长框部件,还有就是一个直径1米多的车轮。车轮由、辐、毂、轴组成。辋为车轮周围的框子,辐是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辋的一条条直棍,毂为车轮的中心部分,轴是毂上的圆柱形零件,套在独轮车车耳中。
制作工艺
“木匠怕打车,石匠怕雕花。”鸡公车有多种形制,但制作流程大抵有以下几道程序:
特点功用
用硬木制成,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独轮车利用杠杆原理把负载的抗力点靠近支点(即车轮)而令本身运作有效率,亦把负载分担在独轮车及操作者之上。
陆上运货工具
民间有“一车五担”的说法,即满载一车,约合五担。正因为其载量大,虽小路狭窄崎,但用鸡公车推总比挑担要舒服得多,且效率也高得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江汉平原农村人们都用鸡公车来推公粮,将其推到数里外的粮站。在运输机械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所修建的各种水利设施和其他土建工程也都是靠鸡公车一点点推出来的。
载人
在中国古代,女子出嫁后回娘家或走亲访友,就要靠鸡公车。古代女人缠足,走路异常艰难,离家远行除了借助于牛、马、毛驴等牲畜,也可选择鸡公车代步。
类别
独轮鸡公车有两种:一种是宽架鸡公车,车面宽平,载重较大,强壮者能独推一千市斤。另一种是窄架鸡公车,车架前窄后宽,适宜于一般劳动者独推。
代表地区
鸡公车在中国交通运输史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发明,无论在平原山地,小道沟渠皆可畅行无阻,胜过人力担挑和畜力驮载,所以一直受到农民喜爱。鸡公车在全国许多地区都有使用,是一种大量可见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现例举两例:
据1937年国民党四川省省政府建设厅统计,四川全省各地有十六万五千九百五十六辆。这些鸡公车当时主要担负城乡之间的货物转运,有时也搭载短程旅客。抗日战争期间,四川省驿运管理处曾经组织民间鸡公车运输军食和特种工程处工食以及粮盐,芒硝等货物,弥补运力的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鸡公车仍继续发挥它在运输生产中的作用,如工业品、肥料、自用百货下乡;农副土特产品进城,大都通过这些运输工具集散。特别是每年公粮和征购粮的运输,数量很大。据1955年2月四川省专县交通会议工作安排,鸡公车承担当年运量为三百二十五万吨公里,按鸡公车每日运效一点二五吨公里计算,相当于二百六十万人次的运输。为了组织民间运输工具和从业人员参加运输,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四川省委交通工作部曾于1956年12月召开部分专县群运工作座谈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专、副业鸡公车约有五十余万辆。它不仅在四川省各地远今普遍存在和使用,而且还受到亚太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和赞赏。
《崇明县志·卷十八·交通》“陆上客运”和“陆上货运”条分别记载:“1927年前,本县陆上载客全赖手推独轮小车。”“手推独轮小车是当地旧时主要的陆上运货工具。
意义影响
鸡公车经历几千年而不衰,是因为它在农田基本建设,田间作业和农村运输中能节约劳力,提高效率,成为农业生产上不可缺少的工具,素来深受农民群众喜爱。在工业生产中,由于它轻便灵活,还用于码头仓库搬运作业,如驳装船,货物进出舱等,能代替其它运具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鸡公车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已为历史所证明。
相关轶事
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衍生产品
鸡公车(或者独轮车)的用途广泛,人们根据需要对独轮车进行改进。用塑料、镀锌钢板代替一些传统的硬木构件,车轮类型也由木轮换成橡胶轮胎。车的结构也根据需要进行改变,由单轮演变成双轮。甚至加上了电动助力。
参考资料
青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木轮推车.闪电新闻.2023-10-28
独轮车.崇明报数字报刊.2023-10-28
科技头条(21) - 手推独轮车 中国古代重要的发明.搜狐新闻.2023-10-28
Wheelbarrows: Choosing the Size That is Best for You.Backyard.2023-10-29
图:成都市民推“鸡公车”迎太阳节——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0-29
走进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认识传统交通工具——独轮手推车.央广网文娱.2023-10-29
推着鸡公车回忆年轻时.华西新闻.2023-10-28
游洛带古镇吃艾蒿馍馍坐鸡公车.华西新闻.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