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泰坦龙

泰坦龙

泰坦龙是最后的爬行足、食植物的动物,但其尾脊椎残体多为碎片。然而它的形式似乎没变,头小、尾长、大象般的肢,颈有点短。其最重要的区别处是尾脊椎开始处的球凸和凹窝合处。由于脸很长,故最完整的颅有点像梁龙属。至少有一种骨质鳞甲演化为甲壳亚门

骨骼化石

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具几乎完整无缺的幼年泰坦龙的骨骼化石。据估计,这只泰坦龙生活在大约 7100万年前。

科学家发现,这只泰坦龙的骸骨化石从肋骨到尾巴甚至一只脚的骸骨上“所有的脚趾和爪子都保存得异常

完好”,遗骸居然还由关节连接着,好像这只泰坦龙当时是摔倒或者倒下了,并且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同时,还有它完整的背部骨骼、尾巴以及一部分骨盆化石,但唯独不见其头部和颈部。从化石上看不出它被其他动物捕食的迹象,据科学家们猜测,这两部分很可能是在数千万年当中被冲掉了。专家介绍,这些发现非常罕见,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一两具泰坦龙骸骨化石具备了完整的脚部。

德国一个石油公司——温特斯豪能源公司在阿根廷纽昆省开采石油时发现了这具泰坦龙化石遗骸。此前,人们曾在这一地区发现了很多古生物化石

骨质甲板的作用

生活在白垩纪泰坦巨龙类(Titanosaurs)是一类大型蜥脚下目植食恐龙,现出土的多具泰坦龙类骨骼化石标本显示它们生前的体重可能超过100吨(如阿根廷龙属Argentinosaurus)。同时,古生物学家也发现,泰坦龙类的皮肤上存在大量的骨质甲板,而这些骨质甲板有什么作用呢?多年以前一直成为古生物学家的难解之谜。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 in Brazil)古生物学家蒂亚戈 马瑞霍(Thiago Marinho)对1997年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发现的泰坦龙类蛋(萨尔塔龙Saltasaurus)进行了胚胎分析后指出,幼年时期泰坦龙类皮肤上覆盖的骨质甲板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能够避免掠食动物的攻击和猎杀。泰坦巨龙类胚胎皮肤上许多肿块,这与鳄鱼胚胎皮肤上的肿块颇为相似,这暗示着泰坦龙类成长之后肿块会变得像鳄鱼皮一样坚硬。

泰坦龙类成年之后其骨质甲板的作用并不重要,其庞大身躯上的骨鳞显得很小、很柔软,不足以实现真正的防御保护。蒂亚戈强调称,这种骨质甲板 的防御作用对于幼年时期的泰坦龙类要远大于成年时期,能够使幼年泰坦龙类有效的减小掠食动物在攻击中对其造成的伤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