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仙人洞
寿山仙人洞,位于吉林市桦甸区榆木桥子镇寿山主峰东坡,距离山顶大约50米,是一座天然形成的较大规模溶洞。该洞穴是吉林市已知最早的有人类居住痕迹的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已有2万年的历史。寿山仙人洞已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地理
寿山仙人洞地处寿山主峰东侧,海拔约为510米,与河谷相对高度在200米左右。洞口朝向东面,宽度超过3米,高度约为2.8米,洞穴内部逐渐向内延伸,深度难以测量。洞口至洞内12米处光线充足,前8米区域宽敞明亮,干燥适宜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寿山仙人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康熙皇帝于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曾到访此地。而乾隆皇帝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在庆祝其生日时,命名此山为“扎拉芬阿林”,即满语中的“寿山”。此外,山上还保存着乾隆皇帝及其随行人员使用的泉水遗迹。
考古发掘
1990年,吉林大学考古系师生进行了初步挖掘工作,发现了2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和鸟类化石以及打制石器。1993年5月,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吉林大学考古系、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森水指导的联合考察队再次对该洞穴进行了深入挖掘。这次挖掘发现了厚达2.6米的文化层,出土了700余件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和200余件打制石器制品,其中包括10件打制磨制的骨器。
文物价值
寿山仙人洞是吉林省首次发现的较为典型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栖息和活动的洞穴遗址之一。其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以及与水源地的距离在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十分罕见。这些考古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吉林地区古代人类居住环境的认识,也为多个学术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自1992年起,寿山仙人洞先后被评为吉林市、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3年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