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蓝吊钟

蓝吊钟

蓝吊钟(学名:Thunbergia erecta (Benth.) T. Anders.),属于爵床科山牵牛属的一种直立灌木。原产于热带西部非洲,现全球多地均有栽培。喜欢高温、高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以及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常用于棚架、花篱、墙垣的垂直绿化,也可盆栽观赏。

形态特征

蓝吊钟是一种直立灌木,高度可达2米。其茎呈四棱形,多分枝,最初覆盖着稀疏的柔毛,随后会逐渐脱落,变成无毛状态,只有在节处叶腋的分枝基部仍留有黄褐色柔毛。叶子具有2-5毫米长的叶柄,叶片质地接近革质,形状多样,包括卵形、卵状披针形甚至菱形,长度在2-6厘米之间,宽度范围为0.7-3.5厘米。叶子的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边缘带有波状齿或不明显的三裂,两面几乎无毛或无毛,偶尔沿着主肋及侧脉会有稀疏的短糙伏毛。叶脉为羽状脉,侧脉2-3对,两面凸起,背面略微明显。

花朵单独生长在叶腋处,花梗长约1-1.5厘米,无毛,开花后会继续伸展。小苞片白色,长圆形,最长可达2.3厘米,最宽可达1.4厘米,顶端急尖,外部上部散布有小圆透明凸起,内部被稀疏的柔毛覆盖,边缘较为密集。花萼形成12个大小不一的小齿。花冠管白色,喉部黄色,花瓣紫色,内面散布有小圆透明凸起,花冠管长1.5厘米,喉部长3厘米,花瓣裂片长2厘米。雄蕊无毛,短的长7毫米,长的长10毫米,花药顶部有短尖头,长度约4.2毫米,花粉颗粒长62微米。子房无毛,花柱向先端被不太明显的头状微硬毛覆盖,柱头隐藏在喉部中部,裂片极不均匀,上方的直立并稍有角。果实无毛,果柄长达4厘米,带种子的部分直径12毫米,高9毫米,喙长20毫米,基部直径10毫米。

分布范围

蓝吊钟原产于热带西部非洲,目前在全球各地都有广泛的种植。

生长习性

蓝吊钟偏好高温、高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夏季可以在户外露天环境下栽培而不必遮挡阳光。它喜欢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能够耐阴、耐旱,但不耐寒冷。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0-28℃,冬季最低温度不应低于10℃。

繁殖方法

蓝吊钟主要通过扦插方式进行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选取健壮无病的母株采集枝条,修剪成长约10厘米的插穗,下部剪口靠近芽眼下方,以促进生根。插穗插入铺有细沙的苗床上,保持适当间距。搭建拱形棚架,覆盖无色塑料膜保湿,定期喷水保持空气湿度,并注意遮荫,防止棚内温度过高影响生根。此外,也可以采用播种、压条的方法进行育苗。其中,压条繁殖虽然效率低,但成活率高,适用于小规模栽培。播种前,种子需要进行层积处理。

栽培基质

无论是地栽还是盆栽,蓝吊钟都对土壤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地栽时,建议选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盆栽时,则推荐使用由腐叶、粗砂、园土组成的混合基质,比例大致为1:1:2。

定植方法

地栽时,应在4-5月进行定植,选择地势高、向阳的位置,远离风口。在已设好的支架附近,按照50厘米的株距挖掘深约30厘米、直径约30厘米的坑穴,加入适量过磷酸钙作为基肥。每个坑穴放置一棵三年生苗,扶正、展开根系,填土压实,浇透水,3-5天后再浇一次水。定植工作最好在阴天进行。盆栽时,同样在4-5月进行定植,使用中型花盆,上盆后及时浇水缓苗,2-3周内不施肥,无需遮荫,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管理要点

蓝吊钟喜好微潮偏干的土壤环境,生长期间应注意保持水分供给。肥料需求较大,除了定植时施用基肥外,生长旺盛期每2-3周追肥一次。它喜爱充足的日照,每日光照时间不少于4小时。夏季应避免强烈日光直射。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8℃,越冬温度不低于5℃。生长快速时期,应及时修剪不良分支,确保主蔓正常分布。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蓝吊钟不易感染疾病,也较少遭受害虫侵害。该植物为多年生,地栽情况下,最佳观赏期可持续10年及以上;盆栽情况下,最佳观赏期可持续6年及以上。如出现非管理原因导致的长势减弱,可考虑更换植株。

主要价值

蓝吊钟在热带地区可用于地栽,作为棚架、花篱、墙垣的理想垂直绿化材料。而在温带地区,更适合盆栽观赏,冬季可在室内越冬。

参考资料

此牵牛非彼牵牛!带树枝的“牵牛花”,全年开放观赏美!.百家号.2024-08-20

蓝吊钟——站立的牵牛花.百家号.2024-08-20

名字独特的大花老鸦嘴.中国科学院.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