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邻
徐道邻(1906年-1973年),名审交,字道邻,以字行,江苏萧县(今属安徽省宿州市)人,民国法律人士、政府官员,北洋军阀皖系将领徐树铮三子,曾做过蒋介石之子蒋经国的老师。
徐道邻出生于日本东京,其在东京生活4年后跟随父亲徐树铮回国,进入私塾读书。1924年与父亲一同前往欧洲,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次年徐树铮回国述职,期间被冯玉祥手下张之江杀害,徐道邻得知消息后回国奔丧,之后返回德国继续学业,于1931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次年,徐道邻归国,并供职于国民政府,先后出任国防设计委员、行政院参议、司法组主任及诉愿审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1937年,任驻意大利大使馆代办,中意断交后,徐道邻于1941年返回中国,再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法规委员会委员、行政院政务处处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徐道邻辞去职务,向北碚区法院及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控告张之江和冯玉祥杀害其父徐树铮。军事委员会以“案件超过时效诉讼期”为由驳回了徐道邻的诉讼。上诉失败后徐道邻重返学界,先后在同济大学、台湾大学、东海大学任教。期间,徐道邻短暂担任过台湾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实业厅厅长等职务。晚年,徐道邻受聘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任教,期间专注于中国法律历史学的研究,搜集宋律资料撰写《宋朝的刑书》。1973年12月24日,徐道邻病逝于西雅图寓所,终年67岁。
徐道邻生平著述颇丰,著有《唐律通论》《中国法制史论略》《论政治与学术》《语意学概要》《青年和人生观》《行为科学中的新概念》等论著,用中、英、德等不同语言在报纸和期刊上发表众多文章,研究遍及中国法制史、宪法与行政法学、行为学、语意学等诸多领域。1980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曾出版了一本《中国法律传统论文集》,在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行字:谨以此书纪念徐道邻这位杰出的中国法律史学者,他以三种语言写作,促进了我们对一个伟大传统的理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徐道邻于1906年12月17日出生在日本东京,襁褓中的徐道邻曾坠地伤足,因保姆密而不告导致残疾。远在老家的奶奶岳氏,为徐道邻取名“九如”(徐道邻在堂兄弟的大排行中是老九)。到了入学的年龄,父亲为他正式取名审交,字道邻(取《孟子》中‘交邻国有道乎’之意)。长大后,得知民族英雄史可法也字道邻,于是不再用“徐审交”的本名,而改为“以字行”,对外就称“徐道邻”。
1910年暮春时节,徐道邻和大哥审义,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妹妹徐樱,随父母回国来徐州市省亲。1912年春节前后,一家4口被父亲接到北京,住在无量大人胡同。这期间,徐道邻在私塾读书,1924年与父亲一同前往欧洲,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次年徐树铮回国述职,被冯玉祥杀害,徐道邻得知消息后回国奔丧。之后返回德国继续学业,于1931年,凭借论文《宪法的变迁》获柏林洪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徐树铮之死对徐道邻产生较大影响,他曾在《二十年后的申冤》中提及自己的心路历程:“先拿报仇的精神去读书。等书读好了,再拿读书的精神去做事,等做事有点成就,再拿做事的精神去报仇。”
回国任职
1932年徐道邻学成归国,供职于国民政府,先后出任国防设计委员、行政院参议、司法组主任及诉愿审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在徐道邻供职国民政府期间,曾发表一篇以《敌乎?友乎?—中日关系的检讨》为题目的长文,表明自己对日外交方针与态度。该文一经发表便引起各大报章的争相转引,徐道邻因此获得较高知名度。
中国文学家鲁迅曾在1935年写给萧红、萧军的信中提及徐道邻所作的文章《敌乎?友乎?》,批判其“竟连日本是友是敌都怀疑起来了,怀疑的结果,才决定是“友”。将来恐怕还会有一篇“友乎,主乎?”要登出来。”该文后被认为是蒋介石与陈布雷以徐道邻的名义发表,徐道邻则不过是蒋的代言,是蒋介石假借的一个实有其人的姓名,徐道邻也是代人受过。
1938年7月,徐道邻前往意大利任驻意大利大使馆代办,3年后因意大利承认南京汪伪“政府”,中意断交而返回中国,再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法规委员会委员、行政院政务处处长等职。
为父上诉
抗日战争胜利后,徐道邻辞去行政院政务处处长职务,向北碚区法院及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控告张之江和冯玉祥杀害其父徐树铮。徐道邻之所以在起诉前辞职,是为了同蒋介石划清界限,避免被人误会此事由蒋介石指使,同时也是希望能得到蒋介石的支持。之后军事委员以“据民国十四年适用的刑法,杀人罪的诉讼时效为十五年”为由驳回了徐道邻的诉讼。徐道邻便以抗战八年时效中断为理由提出抗诉,但无论是军事委员会还是法院,再无下文。
重返学界
徐道邻上诉失败后重返学界,担任上海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道邻前往台湾,在台湾大学、东海大学任教,并与陈伯庄合办《现代学术季刊》及主持编译《读者文摘》。1962年夏,徐道邻应华盛顿大学之聘赴美讲学,一年约满后迁往密歇根,从事短期讲演与兼课。1970年夏,徐道邻复往华盛顿大学任教,并接受长期聘约。徐道邻晚年专注于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曾搜集宋律资料撰写《宋朝的刑书》,该文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1973年12月24日,徐道邻病逝于西雅图寓所,终年67岁。
人物著作
徐道邻生平著述颇丰,著有《唐律通论》《中国法制史论略》《论政治与学术》《语意学概要》《青年和人生观》《行为科学中的新概念》等论著,用中、英、德等不同语言在报纸和期刊上发表众多文章,研究遍及中国法制史、宪法与行政法学、行为学、语意学等诸多领域。
人物评价
1980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曾出版了一本《中国法律传统论文集》,在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行字:谨以此书纪念徐道隣(邻)这位杰出的中国法律史学者,他以三种语言写作,促进了我们对一个伟大传统的理解。
中国学者徐复观曾在1980年的一篇文章中如下撰述:“道隣(邻)尝有志于事业,而其才又足以副之。然当未可直道而行之世,道隣辄欲直道而行;遇本未可与言之人,道隣常甘冒交浅言深之;于是屡试屡踬,亦势所必然。及憬然有觉,转身从事学问,则迷途已远。”
美国汉学家林郁沁认为徐道邻“是一个孝子,他并不通过暴力复仇而是通过法律的途径来为父亲的死讨回公道”。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四川省情网.2024-03-09
徐道邻:民国宪法学先驱 .彭城周末.2024-03-12
主办:玉台博雅女性艺术家网.玉台博雅女性艺术家网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