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台石窟
望仙台石窟位于遵义市习水县三岔河镇乡,地处三岔河上纸厂南岸一处高达100多米的悬崖峭壁之上,距离岩顶大约20余米。石窟面向南方,前方是深深的山谷,背后则是陡峭的绝壁。周边环境以奇峰异石和茂密的森林为特色,常有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因此得名“望仙台”。
历史沿革
望仙台石窟由袁锦道在其晚年时所建,当时他已经接近七十岁。袁锦道希望在此处能够虔诚礼佛,诵经修行,并为自己修建一座聂氏宗祠,以此留下永恒的名声。石窟的东西长度约为25米,深度变化较大,从1米至9米不等。主窟高度约8米,总面积超过200平方米。东窟主要供奉佛像,被视为主窟,而西窟则是一座纪念袁锦道的祠堂。东窟上方的岩石上有三尊高约2.2米的佛像,分别为释迦牟尼佛、接引佛和药师佛,他们各自坐在0.4米高的莲花宝座上,身上装饰有轮宝和袈裟。在佛像下方的12米长的平台上,陈列有48尊圆形雕像,其中有两尊为木质雕塑,其余均为石刻。平台右侧的墙壁上有一幅名为“三官”的摩崖画作,并配有对联:“祈三官佑百福;求神恩纳千祥”,横批为“天地水秀”。西窟作为袁锦道的聂氏宗祠,宽5米,高4米,深度为1.5米,呈石龛形状。祠堂内部的墙上刻有袁锦道与其妻子、侍妾的坐像,袁锦道本人的形象高1.16米,其他人物形象稍小。祠堂外部设计成碑坊样式,上面刻有匾额,题词为“奉旨覃恩宠赐征仕郎题明建坊”。碑坊共有四根圆柱,内外各两根,柱子上刻有对联,其中一副写道:“令德迈高风乾端坤凝方朔麻姑留胜迹,雄才贻后裔兰秀桂馥刘准子亚起宏猷”。此外,碑坊上还有“二龙戏珠”、“八仙过海”等图案。在碑坊左侧下方,刻有“八品寿名袁锦道立爱新觉罗·颙琰十五年仲冬月吉旦”,这表明了石窟的建造者和完工日期。在袁锦道聂氏宗祠右侧的岩壁上,有一篇题为《征仕郎袁锦道赞并序》的文字,作者是他的表侄任之楷,这篇文字包括题文、序言、赞美和署名落款四个部分,共计731个字,采用竖排形式,字体为楷体,每个字大小约为2厘米见方。袁锦道于嘉庆丙子年(公元1816年)去世,享年77岁。他安葬在三岔河镇的杨家沟,后代为他修建了一座精心雕刻的石墓。家族成员尊称他为宗圣公、锦道祖。
主要景点
石窟布局
望仙台石窟分为东窟和西窟两个部分。东窟为主要的佛教祭祀场所,供奉有多尊佛像。西窟则是专门用来纪念袁锦道的聂氏宗祠,展示了袁锦道及其家庭成员的画像。
雕刻艺术
石窟内的雕刻艺术丰富多彩,不仅有佛像和神祇的塑造,还包括了袁锦道及其家人的肖像以及各种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描绘。
人物简介
袁锦道,原名翔之,字宗圣,生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是贵州省习水县三岔河镇人,祖籍江西省泸陵县。他的产业遍布当地的各个沟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工业网络。袁锦道的后人为他修建了精致的石墓,以示敬意。
参考资料
贵州三岔河丹霞谷旅游攻略 之 望仙台(.相约久久旅游网.2024-09-17
望仙台石窟.个人图书馆.2024-09-17
航拍贵州丹霞谷望仙台石窟.西瓜视频.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