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拉瓦尔品第

拉瓦尔品第

拉瓦尔品第(RAWALPINDI)位于伊斯兰堡西南12公里,人口141万。1959-1965年为巴临时首都。旧南京总统府、总理府、陆军总部和国宾馆等重要场所均在此。海拔526米,人口141万。

城市建在古代习演瑜伽的拉瓦尔部族村落的遗址上,1849年被英军占领后,因位于印度西北的防御要冲而受到重视。1959-1967年,在新首都伊斯兰堡修建期间,作为临时首都。市区内随处可见英国统治时期的遗迹,与充满东方风格的拉贾巴沙地区形成强烈对比。市内有利亚卡特花园、阿尤布国家公园以及旁遮普大学的6所学院。城北11千米的新首都伊斯兰堡的建成,使2地融城连为一体,构成伊斯兰堡-拉瓦尔品第大都市区。市长为阿罕默德·贵华·臣。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491名。根据2017年的人口普查,它是巴基斯坦第四大人口城市,旁遮普省第三大人口城市。拉瓦尔品第靠近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两者因社会和经济联系而被称为“双子城市”。

历史沿革

巴基斯坦东北部城市,拉瓦尔品第专区行政中心。位于波托瓦尔高原上,东北地区伊斯兰堡11公里。人口80.6万(1981)。1959-1969年曾为临时首都。向为战略要地和兵营。工商业中心。工业有机车制造、纺织、炼油、制药、铸铁、皮革等。西北30公里的瓦村有全国最大的兵工厂。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西北经白沙瓦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首都喀布尔,东南经拉合尔印度首都新德里,东北有公路连通伊斯兰堡。在新首都规划中,将与伊斯兰堡连接成大首都区。

拉瓦尔品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加兹尼的毁灭后,由加卡尔酋长凯·戈哈尔在11世纪初重建。14世纪蒙古入侵后,该城市再次衰落,直到1493年贾汗达·汗·加卡尔重新建立了这座废弃的城镇,并将其命名为拉瓦尔。在莫卧尔时代,拉瓦尔品第仍然处于加卡尔家族的统治之下,他们又向莫卧尔帝国宣誓效忠。该城市被发展成为重要的前哨站,以守卫莫卧尔帝国的边境。拉瓦尔品第在锡克教帝国时期成为重要城市,并在英属印度时期成为英属印度军队北方司令部的最大兵营城镇。1947年英属印度分治后,该市成为巴基斯坦军队总部所在地。1951年,拉瓦尔品第阴谋发生,左派军官密谋罢黜巴基斯坦首位民选总理利亚卡特·阿里·汗。拉瓦尔品第后来成为利亚卡特·阿里·汗遇刺的地点。2007年12月27日,拉瓦尔品第成为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遇刺的地点。

地理环境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城市。位于波托瓦尔高原伊斯兰堡西南14公里处。1959~1967年,在新首都伊斯兰堡修建期间,作为临时首都。整个城市分新城和老城,新城原为英国殖民军的兵营,多为老式庭院住宅,现为政府高级官员和富商居住之地。市场繁华,交通便利。老城为平民住宅区,拥挤杂乱。拉瓦尔品第为木材、家畜的集散地,拥有纺织、食品、化学、金属等工业,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工商业区。为交通枢纽,是通往克什米尔通道的起点,有拉合尔白沙瓦铁路通过,与阿富汗、斯利那加、拉合尔之间有公路相通,设有飞机场,是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间的交通要冲。城东北地区14千米的新首都伊斯兰堡的建成,使两者连为一体,构成伊斯兰堡-拉瓦尔品第大城市区。拉瓦尔品第的面积为5286平方千米。

获得荣誉

2020年12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2021:全球城市价值链—穿透人类文明的时空》发布,拉瓦尔品第经济竞争力排名第852位、可持续竞争力排名第810位。

2020年12月,2019全球城市500强排名第491。

旅游景点

拉瓦尔品第周边地区有着数千年的人类居住历史。拉瓦尔品第位于甘达拉古国的古边界内,因此拥有许多佛教遗址。在拉瓦尔品第西北,发现了至少55座佛塔、28座佛教寺庙、9座寺庙和各种克罗什蒂文物的痕迹。东南方的曼基亚拉佛塔遗址是一座公元二世纪的佛塔,根据佛经故事,佛陀的前世曾经跳下悬崖,将自己的尸体供给七只饥饿的小虎。附近的呾叉始罗城址被认为是南亚早期大学或教育中心的所在地。亚历山大·坎宁安爵士确定拉瓦尔品第军营地的遗址是古代甘吉普尔(或加吉尼普尔)城,是克什米尔部落在公元前基督纪元之前的首都。此外,该市还拥有历史悠久的哈维利和寺庙,是游览罗塔斯堡、穆扎法拉巴德、塔克西拉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的游客中心。

交通

拉瓦尔品第作为巴基斯坦陆军总部和PAF库尔汗基地的所在地,并与M-1和M-2高速公路相连,是巴基斯坦北部的主要物流和交通中心。该市还拥有许多郊区住宅开发项目,为在伊斯兰堡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卧室社区。

参考资料

穿透人类文明的时空:最新版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澎湃新闻.2020-12-13

研究报告.全球城市实验室.2021-01-02

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开启7天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活动.中国新闻网.2024-09-07

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市两辆油罐车相撞起火 已致2人死亡.环球时报.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