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起潜

高起潜

高起潜,明末宦官。崇祯初为内侍,以知兵称。其与曹化淳王德化等深受崇祯器重。崇祯五年(1632),督诸将征孔有德叛乱。旋督宁、锦军,镇压农民军。九年,任总监,分遣诸将御清军不敌,怯丑不敢战,惟割死人首冒功。崇祯十一年(1638年)皇太极又命爱新觉罗·多尔衮爱新觉罗·岳托等越过长城,大举深入。明朝卢象升为督师,宦官高起潜为监军。负责督军迎敌。而高起潜与兵部尚书杨嗣昌皆不欲战,结果卢象升孤军奋斗,在巨鹿贾庄血战而死。这年冬,清兵大蹂辅,连下四十三城。次年,清兵南下入山东省,攻破济南市,俘明德王朱由枢。然后清兵由山东回师出塞,明军皆尾随不敢击,这次出塞,清兵俘汉族四十六万余,获白金百余万,满载而归。与兵部尚书杨嗣昌力主和议,遇事掣肘,致宣大总督卢象升孤军作战,后卢象升战死。十七年,李自成攻京师,他监宁、前诸军,中道弃关走。福王时召为京营提督。后降清。高起潜以所谓的“知兵之名”得到了崇祯的信任和重用,并长期在军中担任要职。然而当时的形势已经注定了明朝灭亡的命运,高起潜出任监军,非但未能改变这种局面,恰恰相反,由于他在军队中的所作所为反而大大削弱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人物经历

高起潜,太监。明代宦官很多都参与军事活动,在明末,高起潜被认为是最懂军事的,皇帝也很信用他。

崇祯五年(1632),命令他和他的同事吕直监督各将领的部队,到登州征讨孔有德

崇祯六年(1633),班师回朝。当时农民起义军的势力发展得很快,崇祯命太监陈大全、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等为内中军,分别派入大帅曹文诏左良玉、张应昌各个营,名为监军;在边境各镇的,全部命名为监视。高起潜被分配监视宁远县锦州市各部队。后来这些太监多数都是侵吞克扣军用物资,而面对敌人则往往带着精兵率先逃跑;各将领亦感到受他们的监督是一种耻辱,因此全都没有功劳。

崇祯八年(1635),把派到各镇的宦官全部撤回,只有高起潜仍然照旧监视。

崇祯九年(1636)七月,再次派遣太监李国辅、许进忠等分守紫荆、倒马各关,孙惟武、刘元斌防守马水河。当时兵部尚书张凤翼外出指挥增援军队,宣府、大同市总督梁廷栋亦领兵南下,并特别命令高起潜为总监,给他三万金,一千个赏功牌;由司礼太监张云汉、韩赞周辅助他。但是高起潜并没有真正打过一仗,只是把死人的头割下来冒认功劳罢了。

十年(1637),高起潜到各部队检阅,命令监司以下的人员对他都要行军礼。永平道刘景耀关内道杨于国上疏争辩,都被革职。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兵大蹂畿辅,连下四十三城。高起潜拥重兵驻扎在临清市,按兵不动。清兵逼近京城,崇祯帝召兵部左侍郎卢象升入卫。当时卢象升父亲去世,崇祯帝不准奔丧,提升他为兵部尚书,赐给尚方剑,让他总督各路援兵。但是,另一兵部尚书杨嗣昌和高起潜却主张议和,所以对卢象升处处阻挠,以致卢象升虽名为总督各路兵马,实际上能调度的不到两万人。后来杨嗣昌干脆免了他的尚书,让他以侍郎的身份工作。十二月,卢象升进兵巨鹿贾庄,高起潜拥重兵在鸡泽县,两地相距只有五十里,卢象升派人前往求援,高起潜置之不理。卢象升部炮已用尽,箭亦射完,以致全军覆没。卢象升斩杀数十人,身中四箭三刀而死。高起潜听说战败,仓皇逃跑,一点不提卢象升战死的情况。

崇祯提升孙传庭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卢象升总督各路军马。但孙传庭与杨嗣昌、高起潜意见亦不一,以至崇祯帝降旨责备他,他率部到了京师外面,都不准他进入。

崇祯十七年(1644),再命高起潜监视宁、前各部队,但高起潜在前往的途中,弃关逃走。

南明时,弘光帝朱由召高起潜为京营提督。后来高起潜亦投降了清代

参考资料

高起潜 - 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2020-09-27

高起潜.名人简历.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