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系吴仲华先生1956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发展而来,是应用基础与应用发展研究有机结合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动力和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内容涉及工程热力学、内流气动热力学、燃烧学、传热传质学等学科。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是总部设在北京市的战略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研究所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为统领,以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为导向,以持续提升人才队伍创新能力为主线,坚持党管人才,持续优化人才环境,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队伍。主办有中文期刊《工程热物理学报》,英文期刊《热科学学报》。
截至2021年底,共有职工522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88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正高级65人,副高级138名。具有国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权、“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牵头建立中国科学院大学航空宇航学院,设有国家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站博士后35人,在读博士生144人,硕士生186人。
历史沿革
1956年,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成立。
1961年初,该室并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1964年,国家批准在上海成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因故未能组建。
1980年5月,国家发文批准恢复“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建制。
2009年8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马来西亚海鸥能源有限公司在北京工程热物理所举行共建“高强度传热新技术联合实验室”协议签字和实验室揭牌仪式。
2011年1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成立燃气轮机实验室。
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大连理工大学成立吴仲华未来能源技术学院。
2023年9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建设的吴仲华班揭牌仪式在辽宁沈阳举行。
科研成果
2020年,研究所贯彻落实国家和中科院有关规划的顶层要求,编制《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十四五”规划》和《轻型动力创新研究院“十四五”规划》,坚持能源、动力两条主线并举,作为研究所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能源领域着重围绕国家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需求,与 “卡脖子”卡脖子技术清单紧密结合,凝练布局发展方向;动力领域与“四类机构”建设目标、已承担重大任务紧密结合,确保产出重大成果。
深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各部委“十四五”规划编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编制等;发挥院“两机”专项总体所和院无人机系统总体部作用,牵头组织编制全院战略高技术领域动力能源中长期与“十四五”发展规划、科技委动力能源领域2050年前发展战略、某部“十四五”坦克动力专项规划等。
组织召开研究所2020年战略研讨会,所领导、副高级以上及管理与支撑部门副处级以上人员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在青岛市召开,在北京设视频分会场。会议以“十四五规划研讨”为主题,明确了研究所未来五年发展要求:必须认清发展现状,打破壁垒,凝心聚力,最大化发挥优势资源效益,集中力量完成承担项目的“硬骨头”;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管理能力,强化建设现代化管理体系,强化基础研究能力,努力提升基础研究成果产出。
2023年3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首次实现了400°C温和条件下“净零排放”的天然气制氢原理突破。通过有序分离氢气和CO2产物,天然气制氢反应温度由传统的800-1000°C降至400°C以下,实现了99%以上甲烷直接转化为高纯氢与高纯CO2,并实现了基于化石能源的制氢与脱碳的完全协同。制氢与脱碳能耗下降幅度达20-40%。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22年底,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有职工522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88名,含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高级岗位人员215人。
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淮秀兰、肖波
科研部门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设有12个研究单元,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分布式能源研发(实验)中心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先进能源动力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风能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轻型动力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分布式供能重点实验室
所属研究单元: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能源动力研究中心、轻型动力实验室、循环流化床实验室、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储能研发中心、传热传质研究中心、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无人飞行器实验室、新技术实验室、智能巡飞技术实验室(筹)、数字孪生研究中心(筹)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科研楼
设施资源
据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下属的所级公共技术中心拥有科研仪器设备百余台套。
据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拥有全文或文摘数据库共计36种。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与交流。是国际内流气动热力学会议(ISAIF)、国际吸气式发动机会议(ISABE)、亚洲燃气轮机会议(ACGT)、亚洲推进与动力联合会议(AJCPP)、世界储能技术大会(WESC)等国际会议的发起单位。并举办了十余场重要国际会议,是国际储能技术与产业联盟的秘书处所在地。
2020年9月22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江苏海洋大学合作签约仪式在研究所报告厅举行。
2022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山西格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山西太原举行。
2023年1月28日,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政府、豫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四方战略合作协议。
组织机构
科研部门
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
能源动力研究中心
轻型动力实验室
循环流化床实验室
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储能研发中心
传热传质研究中心
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
无人飞行器实验室
新技术实验室
智能巡飞技术实验室(筹)
管理部门
综合处·党群办
科技发展处
人事处
财务处
基建与园区管理处
纪监审办公室
重大设施处(燃气轮机项目工程办公室)
质保与条件处
重大专项办公室
教育处
支撑部门
科研支撑中心是研究所面向科研工作技术条件保障和支撑的服务部门,是技术、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支撑平台,下设科学出版与法律事务办公室、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
试验基地
青岛航空技术试验基地
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毕节)研发中心
大同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试验基地
江苏中科能源动力研究中心
浦东新区先进能源动力研究中心
济南市先进动力试验基地
中科南京未来能源系统试验基地
研究成就
研究方向
先进动力装备方向以“两机”基础理论创新、系统集成实验和型号研制为牵引,开展高效压缩、燃烧、热力循环等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建设“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装置”和“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研制新原理发动机和系列化轻型动力装备。
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储能方向瞄准分布式能源领域前沿技术,在能的有序转化原创理论突破基础上,开展风能、太阳能、储能和分布式能源系统技术研发,突破风光储单项技术,完成系统集成与示范。
高碳能源低碳燃烧利用方向探索煤炭高效清洁燃烧利用新工艺和高耗能工业低碳流程开发全新技术路线,为国家“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技术与应用方向重点开展邻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和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研制,突破新能源、新构型、新材料等关键技术难题,完成飞行系统研制。
氢能转化利用方向开展化石能源制氢、太阳能制氢、多能互补制氢、氢能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完成百千瓦级制氢示范。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热-功转换方向开展SCO2叶轮机械高精度气动设计、热流材控耦合问题于优化控制研究,突破一体化主机、高效换热器、复杂环境下闭式容积效应及自适应调控等关键技术,研制兆瓦级SCO2循环系统样机。
高适应性功能新材料与器件方向开展超薄超导柔性系列热质传递强化技术与器件、高性能热电纤维与热界面材料、高功率密度跨时空热化学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突破极端条件高效热质传递协同调控、新型热功材料与装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空间系统及微重力燃烧方向突破微重力多场耦合在轨检测、无机化合物固化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实现燃烧科学实验系统在轨运营和升级改造。
智能网络科大讯飞系统方向协同全院智能化、网络化优势力量,突破系统总体设计、智能算法技术、高可靠抗干扰等技术,研制智能巡飞系统,并实现演示验证。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90余项,2022年,研究所共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项目300余项,合同经费共计约90亿元。 [1]
学术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吴仲华教授于1980年创刊,为单月刊。主要刊登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热机气动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多相流、流体机械和工程热物理研究中实验测试方法及技术等方面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热科学学报)为1992年创刊,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的英文期刊,发表能源、动力、环境等学科方向的实验、数值和理论研究的高质量文章,聚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传质、燃烧、储能、太阳能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双月刊,与Springer出版社签订国际合作协议,面向中国国内外发行。
《工程热物理纵横》创刊于2007年1月,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内部综合性刊物,开设有“一三五”专栏、政策法规解读、综合所训、科研动态、合作与交流、队伍建设、党群之窗、简讯等栏目。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设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能源动力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0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拥有在站博士后35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硕士生导师约90人。
截至2023年7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有6位青年学者获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12位同学吴仲华优秀研究生奖。
合作交流
2012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有36批56人次派赴15个国家进行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接待国际来访24批55人次;成功组织了一系列学术会议。
2013年,该研究所新签署合同经费共计1.1亿元,共有43批89人次派赴14个国家进行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接待国际来访33批55人次;主办ECOS等国际会议2次,参会人数达400余人,其中外宾人数近200人。
2014年,该研究所有4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签订合同书,新签署合同经费近3亿元,到所经费3.47亿元;派出出国(境)32批70人次,去往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4个国家进行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吸引国外科学家、学者来所访问、合作考察及合作研究30批48人次。
学校文化
所徽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所徽为英文字母“ET”的变形,表示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特征(EngineeringThermophysics),同时又突出了一个“e”的象形,表示该研究所主要从事能量,ngine,,nvironment 面的科学研究;英文大写字母“IET”为该研究所英文缩写(Institute ngineering hermophysics)。
蓝、红、绿为该研究所的代表色。蓝色表示该研究所从事着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红色圆形象征富有动感的叶轮机械,表示该研究所从事着动力领域的科学研究;变形的绿色“T”字象征山川、大地,表示该研究所从事着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
文化活动
2014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生会、研究生党支部和团委各项活动蓬勃开展组织开展了包括文艺、体育、时事、“五四”青年节、“一二九”纪念、“教师节敬师活动”、“爱心相连”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所内研究生学术活动借助“博士论坛”、“学术活动月——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生论坛”、“齐鸣讲坛”、“探索讲台”等平台广泛展开。
精神文化
所训:工于致热、诚以聚能
工于制热:“工”,意为工程、工作,是研究所的事业与专长;“工于”意为擅长;“致”,意为到达、获得、专注于;“热”,热力、热忱,表明研究所的专业和敬业的作风;“工于致热”第一层意思是:研究所擅长获得并利用热力;第二层意思是:研究所的满怀热忱从事专业研究;这一句的主旨在于立足行业,追求卓越。
诚以聚能:“诚”,意为诚信、诚意,是研究所的信念与操守;“聚能”,意为综合利用各种能源,也引申为团结具有各种能力的人才;“诚以聚能”,第一层意思是:研究所以严谨诚信的科学态度从事综合利用各种能源的事业;第二层意思是:研究所满怀信心和诚意凝聚各类精英人才,为了同一个梦想携手并进,共创辉煌;这一句的主旨在于严谨诚信,合力共赢。
工是立所之本,诚为兴所之道,八字两句,首尾呼应:诚与程同音,两句之首合为“工程”,包含了我们的所名;压轴二字组成“热能”,指明了研究所的专业;平仄对仗又朗朗上口,内涵丰富且寓意深远。
文化活动
2023年5月13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工程热物理所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开幕。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所况简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2-08-15
历史沿革.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工程热物理所与马来西亚海鸥能源(马)有限公司共建“高强度传热新技术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成立燃气轮机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大连理工大学成立“吴仲华未来能源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研究所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成立“吴仲华班”.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战略规划.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2-08-15
我国科学家实现400°C以下太阳能天然气制氢与脱碳.今日头条-IT之家.2023-03-13
工程热物理所实现400°C以下太阳能天然气制氢与脱碳.中国科学院.2023-03-13
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科研部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级公共技术中心简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分析仪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分析仪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分析仪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分析仪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分析仪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研究所与江苏海洋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研究所与格盟国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中储国能与信阳市政府、豫东南高新区、中科院工程热理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试验基地.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2-08-15
获奖.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专利.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工程热物理学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热科学学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工程热物理纵横》简介 .工程热物理纵横.2024-08-19
2024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第十六届吴仲华奖励基金获奖名单(2023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合作交流.www.iet.cas.cn.2019-12-28
所徽释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学校文化.www.iet.cas.cn.2019-12-28
所训.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研究所举办公众科学日专场活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现任领导.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
历任领导.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24-08-19